股市如何才能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股市如何才能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020年12月02日 07:57 谭浩俊财经视角

股市如何才能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11月28日在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要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实现“退得下”“退得稳”。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才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进不出”将扭曲市场估值体系,导致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近年来管理层在退市问题上最形象、最直接、最具想象力的一次表态,因为,从这些年来股市的实际情况看,确实存在着“腐”和“蠹”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退市机制不够健全,只进不退,或多进少退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股市的活性不够、活力不强,一些应当退市的企业,仍在股市苟且偷生,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事实也是,美国股市已有130多年历史了,到目前为止,也就3000多家上市公司,我国股市的历史要知很多,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显然不是美国股市不发展,而是我国股市的更新率太低,淘汰速度太慢,从而造成股市血液循环的不畅通。一方面,优质上市公司也无法在股市伸展拳脚,体现不出优质的特征;另一方面,优质企业无法及时进入市场,改善市场生态,股市的活性也就很难展现,活力也就无法释放。

毫无疑问,建立正常的退市制度,让股市形成优胜劣汰、良币驱赶劣币的良好机制,不仅对股市十分重要,对企业也十分重要。一家企业,要想上市,就必须把核心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必须有企业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必须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否则,纵然进入到股市,也会早晚被淘汰。

应当说,近年来,管理层通过不断地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市场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和处置力度,特别是财务造假、信息披露不真实、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等方面,一旦造成严重影响,就立马启动退市,且都在企业退市的同时,对责任人予以严厉处罚,有的还被终身禁入,有效改善了市场环境,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也就是说,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建立正常的退市制度已经具备条件,可以依法依规对达到退市条件的企业实施退市。

需要把握好的是,退市制度已经建立,退市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多,但是,退市的效率似乎还不够高,有些企业仍处于退而不下现象,有半退半留的感觉。实际上,退市不像企业破产,涉及太多的无辜者,如员工、供应商等。退市只涉及投资者,而投资者应当心里清楚,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既然不怕企业退市,敢于选择具有退市风险的企业,那就要承受退市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因此,不需要有那么多顾虑。更何况,除突发重大事件后强制退市的之外,绝大多数退市企业都是长期以来表现都不太好的,是应当回避的。

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退市机制,不仅对企业是一种有力警示,要求企业更好地在发展上下功夫,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更加符合市场化要求、更加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水平,而且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次有效提醒,引导投资者确立价值投资理念,选择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企业进行投资,而不是投机,更不是打探内幕消息和进行内幕交易。

随着注册制的逐步推行,对退市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在数量上决不能超过4000家。因此,未来3-5年内,应当通过退市步伐的加快,至少在现有的企业数量规模上,淘汰1/3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说,今后每年退市的企业应当不少于300家,能够多一点,还要多一点,最好能在5年内把全部上市公司的数量控制在‪3500-4000‬家之间。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情况,特别是企业融资需求,提出上市企业数量能否突破4000家的方案。

股市换水的速度越快,企业的危机感、紧迫感才会越强,自我约束与规范的意识也越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激发出来。否则,退市对企业是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的。如果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留在股市,并受到投资者关注,对企业的市场影响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企业上市,决不仅仅为了融资,还应当为了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如果每家企业都能用市场标准去对照和激励自己,股市的活力就能不断激发,从而形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良好格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