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整体回落,稳增长压力加大

制造业PMI整体回落,稳增长压力加大
2022年12月04日 11:39 谭浩俊财经视角

2022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为48.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这也是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说明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仍处于下降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也曾出现过制造业PMI低于临界点的现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需要有太多担忧,也不需要对政策做大的调整。而此次出现的制造业PMI下降,就难免让人担忧了。原因是,这一次的制造业PMI下降,不是结构性的,而是整体的,是整个制造业景气指数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从不同规模企业的情况来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1%、48.1%和45.6%,不仅全部低于临界点,而且分别下降了1.0、0.8和2.6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较大。从分项指标来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也都出现了下降。其中:生产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7.4%,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这样的结果,在以往还是不太多见的。因为,从综合指标到分项指标再到按企业规模设定的指标,都低于临界点,且都出现下降,问题就非常严重,矛盾也非常突出了。至少,存在这样几个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说明大型企业对经济稳定的作用减弱,前期价格因素带来的效益上升、景气度提升正在逐步消退,大型企业自身存在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规模与效益不统一、影响力和竞争力不配套的问题正在暴露。第二,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影响正在扩大,特别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小型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也更强烈、更敏感,从而对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带来了更大压力。第三,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一定问题,导致企业购进原材料、生产、招工、配送等都出现了信心不足的问题,“守摊子”的想法增强,发展的欲望减弱,继而造成市场需求更加低迷。

也正因为如此,必须深入调查,全面分析,找出制造业PMI全面下降的原因,从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制造业尽快摆脱景气度下降格局,更好发挥制造业在稳增长、稳就业、稳民生方面的作用。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疫情防控政策,采取更加精准科学的防控政策,推动供应链高效有力恢复。制造业出现景气度下降现象,一定程度上与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有关,而各地为了控制疫情,防止疫情对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措施过于简单粗暴,用力过猛,导致供应链出现新的阻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冲击。为什么大、中、小企业PMI都出现PMI下降,特别是小型企业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就与供应链被一些地方强行阻断有着密切关系。必须对疫情防控政策做进一步优化调整,尤其要防止动辄采取静默和封闭现象,而是要精准防控、科学防控、高效防控,畅通供应渠道,激活市场需求。疫情要防住,但决不能出现市场被封住的现象。

加强扶持制造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有效发挥政策措施作用。从去年到现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恢复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到底落实到何种程度,有没有政策不落地、措施不到位现象,在哪些地方、哪些领域存在这种现象,需要做全方位的调查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督促检查机制,凡是出现截留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扭曲现象的,一定要严肃问责、严厉追责,确保政策措施落实畅通无阻。

一手抓投资,一手促消费,推动投资与消费双向发力。在投资问题上,要把重点放在督促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这不仅可以对稳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也能激励其他投资者信心,增强市场预期。特别是民间投资,必须由国有投资、重点投资来引导和恢复投资信心。投资之路畅通了,对市场需求也能形成有效推动,从而激活消费市场。如果地方在激活社会生活消费方面再加把劲,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是非常有效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