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改革方案要有利于地方重视实体经济

财税改革方案要有利于地方重视实体经济
2024年10月16日 10:15 谭浩俊财经视角

在10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将抓紧出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他说,目前财政部已初步形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作为今后改革总路线图。抓紧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实施,拟在今明两年集中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特别是一些事关顶层设计的基础性制度,如健全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

财税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财税改革方案的目标如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地方政府,会随着财税改革的指挥棒有效调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从而更好地适应财税改革、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以1994年的财税改革为例,在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成方式,以及财权与事权关系后,由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越来越尖锐,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土地财政”,有了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城市建设的过度扩张和地方政府负债的大幅上升,从而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尤其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科技的打压,上一轮财税改革的弊端和缺陷也逐步暴露,需要通过改革予以调整、完善和优化。

很显然,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如何增强地方政府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方面。即便是服务业,也应当是生产性服务业,而不是脱离实体经济的其他服务业。否则,没有实体经济基础的服务业,也是空中楼阁,无法承受市场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也无法为就业提供根本保障。

就眼前而言,财税改革方案的重点应当放在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上,那么,财政分成方式也就应当做出积极调整与有效改革。首先,提高地方在生产环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中的分成比例。只有让地方在这块税收中的利益最大化,才能真正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来,才能真正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否则,仍然会把重心放在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导致实体经济只重视在口头上,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也难以有效改善。实体经济发展不好,就业就没有保证,消费市场就难以有活力。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让实体经济成为短板,也不能让实体企业总在困难中运行。

第二,大幅提高中央在房地产领域和非实体经济领域中的税收分成比例。在降低了中央在生产环节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成比例后,中央财政会比较吃紧,因此,需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税收分成比例。而大幅提高房地产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分成比例,就能倒逼地方不要再死死抱着房地产领域、非实体经济领域不放,不会继续一心搞城市建设,而是真正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最终不断改善地方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地方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将化解政府债务的专项国债安排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用于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专项国债,不能只看地方债务规模,即便一次性化债,也要与地方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实体经济的目标挂钩,与地方签订发展实体经济目标责任状。如果达不到要求,不仅要追究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还要责令地方按比例偿还债务资金。特别是债务规模较大的地方,更要加大挂钩力度。

第四,制定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先予后取,是发展实体经济十分重要的方面。为了鼓励地方发展实体经济,给予地方一定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允许地方在实体企业上交的税收中,以不超过应纳税额20%的比例,返还给实体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也鼓励地方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只要实体经济发展好了,地方经济的实力就能大大增强。经济实力增强的,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财税改革方案必须引导和倒逼地方重视实体经济。

当然,既然是财税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成不变。随着地方对实体经济的重视,以及实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为了增强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可以有序提升中央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中的分成比例,并适度降低其他领域税收的分成比例,形成更加科学、客观、有序的税收分配格局,那么,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等也就能够大大增强,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想打压中国企业,也就会难度越来越大,最终形成经济竞争平衡格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