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亿,海底捞沸腾!宇宙级估值,泡沫大不大?

1800亿,海底捞沸腾!宇宙级估值,泡沫大不大?
2019年08月22日 19:03 财经锐眼

股价大涨,海底捞创下历史新高

单日最大涨幅近11%,收盘涨幅近8%!

8月21日,在港股上市还不到一年的海底捞(06862.HK),又创下了历史新高。

大涨之后,海底捞市值超过1800亿港元。

而海底捞的供应商颐海国际(01579.HK),当天股价也创出了历史新高,最高为48.45港元,市值也逼近500亿港元。

海底捞老板张勇、舒萍夫妇,凭借着持有海底捞68.6%的股份和颐海国际35.61%的股份,身家突破1400亿港元,已经逼近中国前首富王健林的财富总额。

(海底捞老板张勇)

海底捞股价大涨,源自前一晚公布的2019年半年报。

这份报表的具体数据如下: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116.94亿元,同比增长59.3%;

营业利润9.12亿元,同比增40.89%;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9.11亿元,同比增40.92%。

作为一家连锁餐饮集团,海底捞营收及利润的大涨,离不开持续的扩张:

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业130家餐厅,全球门店网络增至593家,其中550家位于中国大陆,43家位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海外。

130家新开餐厅的数量,远高于去年同期的95家,也把2017年全年98家新开餐厅的数量远远甩在了身后。

翻台率、净利率双降:海底捞并非完美

在这份财报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也是衡量一家餐饮公司火爆与否的指标:翻台率。

举个例子。一个饭店如果有20张桌子,一天内饭店总共接待了80桌客人,那么此饭店的翻台率就是4。

翻台率越高,意味着每一张餐桌创造出来的营收就越多。这一指标对于连锁型餐厅来说,尤为重要。

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为4.8次/天。而2017和2018年这一数据均为5。

再来看净利率。

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净利率为7.8%,2017和2018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1.23%和9.72%。

最近一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从100.3元涨到了104.4元。但公司的利润率却下滑,无非是成本方面出现了上涨:

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由去年同期的30.66亿元上升到49.26元,同比增长59.9%;

员工成本由去年同期的22.03亿元上升到36.52亿元,增长65.8%。

综合来看,新开餐厅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净利润不断下滑,海底捞这份营收和利润双双大涨的财务报表,似乎是建立在更快速扩张的基础上,而不是单店的盈利能力增加。

84倍市盈率,还是餐饮业吗?

我们都知道,越是传统行业的公司,市盈率往往越低,越是高科技、想象力强的公司,市盈率往往越高。

在大涨之后,海底捞的市盈率已经来到84倍。这对于传统餐饮行业,已经不能说是高的惊人了,简直是高的吓人!

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同样在港股上市的呷哺呷哺(00520.HK)市盈率才22倍。

从单一的市盈率来看,海底捞是呷哺的近4倍。

当然,买股票如果单纯比市盈率,那就去买市盈率低的银行股好了。

上市不到一年,海底捞从最低的15港元涨到了现在的35港元,而同行业市盈率更低的呷哺呷哺,最近一年多以来,已经从近18港元跌到了如今不到11港元。

为什么呷哺市盈率越低股价越跌?近年来,呷哺的翻台率明显下降恐怕是重要原因。

那又是什么造成了超高市盈率的海底捞股价越来越涨呢?笔者认为,最大原因有二:急速扩张和品牌溢价。

关于海底捞的扩张速度,前文已经有具体数字。凭借不断开店,海底捞有了更大的体量,从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变为“大而美”的公司。

开店数量越多,排号一两个小时还吃不上饭这种事情就越多,这会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这种感觉:这家公司生意太火爆了,股票价格肯定会涨。

当这种心理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各路投资者势必会将海底捞股价看高一线。

凭借“超级变态”的服务,海底捞在很多消费者和投资者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餐饮公司,而是一家能够温暖人心的公司。服务到极致的海底捞,甚至是很多人的精神寄托。

“海底捞的服务你学不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由此给海底捞带来的品牌溢价,已经不能用具体金钱来衡量了。

火锅行业集中度提高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各行各业最近几年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消费向头部公司聚集的情况。

以白酒行业为例,之前区域性酒厂数不胜数,在经历了多年兼并重组、破产洗牌之后,行业集中度越来越向着茅台、五粮液这种一线白酒公司集中。

这不,就在今天(8月22日)贵州茅台的股价就突破了1100元整数关口。这离茅台首次站上1000元还不到两个月。

其他行业的龙头公司,比如爱尔眼科、恒瑞医药也在今天创了历史新高。

就火锅行业而言,目前火锅市场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5%,这意味着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2013年,火锅行业规模不到3000亿,2018年已经超过4800亿,2022年预计将超过7000亿。

海底捞作为行业的大哥大,继续开店扩张的空间依然还有。目前已经近600家门店的海底捞,未来会有800家?1000家?甚至是2000家吗?

当海底捞把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都挤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海底捞各门店之间的相互竞争了。这一天还会远吗?

那么,海底捞扩张的边界在哪里?

早在7月16日,国金证券就发布研报称,尽管海底捞的经营和管理在国内餐饮行业中仍属最高水平,但市场预期过高,公司短期估值与实际的业绩预期无法匹配,因此将评级从“增持”下调为“减持”。

当时,海底捞股价为32港元,而国金证券将目标价下调到23.23港元。

在海底捞创出历史新高之后,这份看空的研报虽然看起来有些“打脸”,但逻辑还是很有道理的:

第一,在去年上市之后,海底捞有了资本市场助力,这两年肯定是高速扩张期,市场规模由此会迅速做大,市值自然也随之增长。

第二,开店高峰期过去之后,也就是海底捞的大规模扩张结束之后,公司是否还能维持现在的股价?毕竟现在海底捞已经出现利润率下滑的局面,只不过被快速扩张带来的利润总体大涨给掩盖了。当扩张脚步放慢之后,市场也许就会转向对海底捞利润率下滑的担忧。

结语

尽管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已经到了神乎其神的程度,但开店数量越多,就越意味着海底捞离天花板越近。

当触及到天花板之后,在港股这种业绩不涨就不给你好脸色的市场,应该高度警惕海底捞未来可能出现的股价反杀了。

对了,到时候一起反杀的,还会有海底捞的关联公司颐海国际。

另: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在看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在看,以示鼓励!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