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研报丨交易所说:研报你得这么看……

毒舌研报丨交易所说:研报你得这么看……
2017年11月21日 22:45 齐鲁证券资管

本栏旨在链接海量券商研报释放的信息。

态度明确,不会罗列观点让你自己选。

关注宏观、策略和行业三类研报中的,热点问题。

析出好研报,预警烂研报。

助益投资,丰沛谈资。

不新鲜,毋宁死。

不毒舌,毋宁吃屎。

交易所说:研报你得这么看……

1.

Victoria's Secret, well their stuffs real nice

Oh but I can buy the same damn thing

On a Wal-Mart shelf half price

Still look sexy just as sexy as those models on TV

No I don't need no designer tag

To make my man want me

很遗憾维密至今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内衣是最不适合以那种步幅和节奏穿着走来走去的东西,我还以为你们着急上班赶地铁呢。

要说自嗨,齐齐鲁从来没见过比维秘更强的。不管怎么穿怎么凹怎么摔,你能赶上《变1》里修车的梅根福克斯吗?你能赶上《罪恶之城》里跳舞的杰西卡阿尔芭吗?你能赶上《勇敢的心》里初见华莱士小鹿乱撞的苏菲玛索吗?说个国产新世代的,你能赶上《超神学院:黑甲》里睡帐篷的凉冰吗?

说起这些话题有点停不下来,不好意思。

2.

主要是说自嗨。两周前刚在《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里表扬了一位分析师,说他时点抓得准,昨天他的研报就被交易所问询了,无他,玩嗨了而已。平心而论,茅台最近一波较快上涨,他的时点是抓得准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度。

不过这件事倒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角度:作为一线监管机构的交易所,他们是怎么看研报的?我知道朋友们一直想本栏写写具体的公司研报,但是找不到好的角度切入,本期正好通过交易所的角度切一切,我发现了一些很浅显直白的道理,普通人可以掌握的那种。

3.

先上图。

这段表述来自一份研报内容。上交所审核分析后的意见是:

也就是说,关于茅台酒具备提价条件,分析师没有说明来源或预测依据;关于营收金额,则按照普通53度飞天茅台的市场价推算,而不是目前的出厂价推算至2025年,预测价格相比目前出厂价高近六成,这块缺乏依据和来源。

关于这一点,研报中的确是有“简单推算”的表述:

4. 此处应该有结论了,从“实用”角度说,研报中一点故事也没有的话,用起来也会有麻烦,但如果只是为了圆满故事本身的逻辑而讲故事,可能麻烦就更大了。

这个例子中,交易所看到而我们没看到的问题是,在收入=价格*量的简单等式中,价格的确定可能缺乏依据。所以,原本每个投资者都是应该有能力发现问题所在,但恰恰在这个叙事中被忽略了。

其实茅台的商业模式可算是最简单的一种,本质上和你家门口的包子铺煎饼摊没有太大区别,根本不需要“生态化反”。所以,对于这类研报,我们只需要像交易所一样,关注价格和量的确定依据,就容易发现依据不足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你说,有的公司商业模式比茅台复杂。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一家公司总要“卖”点什么,卖得多不多,利润高不高,卖得舒服不舒服,为将来卖得多卖得贵卖得舒服做了哪些事——在我的粗浅理解中,看个股研报就应该看这些东西。

好,这是交易所教给我们看个股研报的第一个方法:围绕能卖出多少钱来定位因子,测算因子。

5. 这并非交易所第一次对研报进行动作。

这是某公司近5个季度的净利润变化图。你说这家公司三季报发布前后,股价表现该怎么样?

可能令你意外的是,这样一份非常亮丽的三季报发布后,股价比发布前一个月还低——它的名字是方大炭素,6月到8月最高涨幅267%,当时的股王。

我们看看它是股王时,当时的研报是怎么说的:

这是当时代表性的两份研报,产生了一定影响。当时交易所采用了向上市公司发送问询函,要求上市公司如实澄清的方式。

我们看,交易所关注点还是很接地气的净利润,而当时方大炭素股价上涨的逻辑也非常简单:产品涨价-利润提升-股价上涨。上市公司核实后称,7月单月净利润为4.3亿元左右,公司2017年净利润“不可能达到70亿元”。

也就是说,这两份研报,从事后看有靠谱的地方(三季度单季净利16亿元),也有不靠谱的地方,那就是所谓“年化”的净利润规模和“到明年3月”的持续性。

事实上,营收和利润是不能“年化”的,持续性是我们看研报必须关注的问题。还拿茅台举例,茅台三季度出货量比较高,你就要想想这个出货量能不能持续,直到茅台明确“2018年销售计划2.8万吨以上”之前,这个持续性都要打问号。当然,此处赚钱的关键取决于你是否能预计到茅台2018年销售计划会达到2.8万吨,这就涉及到茅台的生产周期和对应年份的基酒生产量,这些都需要你从研报中逐渐学习了解了。

根据季度和月度情况进行“年化”是一种线性的外推,其实质是和守株待兔的一样的道理。所以,看到分析师讲故事时用线性外推的逻辑,你就得加点小心——当然,目力所及,很多分析师确实会使用这种方法。

国信证券策略师燕翔最近一篇研报就在说这个事情,但他同时有个冷静的结论是:“三季报后市场对明后年业绩增速的预期越来越高,越高的增速预期也意味着未来不达预期的可能性也越大”。这种思考就值得借鉴。

回到方大炭素上来,如果你看过几份研报,就知道方大炭素靠卖石墨电极赚钱,石墨电极用于电弧炉炼钢,所以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治理,钢材价格上涨,电炉炼钢增多,方大炭素效益有了很大改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包括:钢材价格能维持吗?电炉炼钢还会增加吗?竞争对手会复产或提高产能吗?上游的针状焦等原料价格会上涨吗?公司产能是否饱和?

找到这些答案,仅就方大炭素的利润暴涨能否持续问题,你就会更有底了。其实这些答案在研报和公司公告中确实也都有。

好,这是交易所教给我们看个股研报的第二个方法,对持续性永远保持怀疑(能证实最好)。

6.

时间拨回2016年,当时有研报对某公司电子化学品相关业务作出积极评价,并推荐买入,公司股价随之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交易所核查发现,电子化学品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较小,相关研报设定的多项假设前提存在疑问,于是要求相关公司发布公告澄清。

因为本篇确实写得太长了,所以这一节不做展开,直接上结论:

交易所教给我们看个股研报的第三个方法:有新业务/产品故事时,对这个业务/产品的营收占比提出疑问,能落实就是预期差,不能落实就是概念。

事实上作为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事务,这块已经有一些好用的数据工具,印象中A股好像也有,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7.

当然,交易所也有就短时发布多份研报推荐个股进行关注的案例。我觉得此例代表性不够强。但是,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提高对这位分析师的关注,一定有理由让他如此坚定。今后如果涉及到这只股票,我都会看看他的报告。这也算一个线索吧。

一篇内容难以涵盖全部的情形,个股研报入门确实有点麻烦,我也没入门。只能说,一家公司就像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你说有多难?好在,已经有这么多研报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拆解一家公司,然后再把这家公司组装起来。这样一个过程,感觉就和这个公司亲近很多了。

如果还有什么方法的话,我个人一点有限的经验就是:短炒看一致预期,因为情绪更重要;长期投资要看不一致的看法,因为对于投资来说,有人证明你的想法是错的,这种价值远远高于多一个赞同你想法的人。

从这个角度说,自嗨就是伤人品啦。

PS:上周提到的神奇研报叫作《A股还是很基本面,ROE是核心》,作者申万宏源王胜、林丽梅。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