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投资的大势、格局与结构(下)

电动车投资的大势、格局与结构(下)
2017年11月16日 20:15 齐鲁证券资管

本栏撰稿者均为齐鲁资管明星投资主办人。主要谈投资逻辑、理念、策略、方法,不荐股。每周四更新

【按】本文本应于上周四发出,感谢热心读者询问。由于本栏同步在《证券时报》“涨点资识”专栏更新,上周报纸专栏更新后,有个人公众号复制粘贴文章内容并违规标注原创,导致上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不能正常刊出。经向微信申诉,违规方已被处理。欢迎广大同道号主转载本栏,但请务必不要违规标注原创,并标明来源。

上期我们谈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基本投资逻辑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大势决定趋势,格局决定弹性,结构决定未来。分析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大势与格局非常重要(详见11月2日本栏目),但只知道现在的大势和格局,可能会错失未来的机会,我们不仅要知道现在的格局,还要知道未来大概率的格局,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结构。

结构:

从“剩女”现象说开去

关于结构可以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导致了男性总体过剩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在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看到了大量的剩女,这与我国男性多于女性的基本事实形成了较大反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随着现代女性在物质上更加独立自主,她们对婚姻的理解远远超出物质交换组合的层面,而是更加追求“感觉”与心灵契合,拒绝凑合,从而对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我们都知道男性的“优质”程度,并不是如身高一般呈现正态分布,而是呈现典型的偏态分布,也即男性越优质,人数越少,且不是线性减少而是指数型减少 ,最终符合都市女性要求的“A类”男性可能只占人群的极少部分。

由于“A类”和“B类”女生都试图去寻找A类男生,所以就导致了典型的“男性总体过剩,但高富帅结构性不足”的矛盾,从而造成了剩女现象。

这个道理恰好适用于新能源产业链。以动力电池为例,我国号称已经有100GWH的产能,而实际需求仅为40GWH左右,那么作为整车厂来说,会选择使用什么样的电池呢?

我们必须明白,电池是电动车的最核心部件,整车厂尤其是乘用车对电池性能的要求,就如同优质女性对男性的要求一样,是拒绝凑合的!这一个“拒绝凑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

以动力电池为例

一是安全性。对任何车企而言,电池的安全性都是第一位的,如果发生电池的着火爆炸事件,对车企是致命的,尤其是在大巴车上,只要出一次大事故,恐怕这家车厂就要完蛋了。

二是能量密度。高能量密度是必然的方向,按照国家2017年的补贴标准,所有大巴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必须低于0.24wh/kmkg才能获得补贴,这是2016年补贴标准中最高的档次;而能量密度需要达到电池打包后115wh/kg的标准,才能获得1.2倍的补贴;乘用车则对高于120wh/kg系统能量密度的汽车按标准的1.1倍补贴。这个政策导向,极为清晰地引导整车厂选择优质的电池厂商。

三是寿命。由于电池在只剩余70%电容量的情况下,就基本无法使用,所以电池寿命是非常要命的。优质电池企业敢于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质保,也即电芯终生包换,但这样的企业至今只有一家。

四是价格。决定价格的因素包括规模效应、产业链布局、技术工艺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不仅拥有规模优势(两家合计市占率约50%),同时在核心材料的研究上介入很深,比如宁德时代拥有自己的正极材料加工工厂、自己的隔膜涂覆生产线,比亚迪则能自产一半的材料,在钴、锂资源上,两大巨头也都有布局,这些是小电池厂不具备的。

结构:

高性能锂电池的壁垒很高

除上述四点之外,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动力锂电池行业的技术壁垒。一直以来,市场似乎认为动力锂电池是一个低壁垒的行业,只要有钱砸进去就可以干。但要注意,壁垒是相对的——对普通质量的电池来说,壁垒确实不高;但要制造满足整车厂要求的高性能锂电池,则是一个壁垒极高的事情。

可以看看A股中纯正锂电池标的,也是国内第二梯队龙头国轩高科、坚瑞沃能的研发情况。

根据2016年年报,国轩高科共有研发人员573人,硕博比例超过70%,计划到2017年底达到800余人,研发费用约3.3亿,并有发明专利134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近7%。

坚瑞沃能全资子公司沃特玛的研发投入情况如下,到2016年底已有研发人434人,2016年研发投入约1.6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7%,发明专利数量未披露。现在你已经能够看出投入强度和不同企业的比较结果了。

您也可以应用上述指标,去研究一下第一梯队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情况。

这些龙头企业都在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壮大自己的研发实力,这种十几年持续的积累和投入,不是随便投点钱、挖几个工程师就能赶超的。在短时间内,一个新进入者顶多能追上行业龙头的产能,但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超越极为困难,情况很可能是相反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结构:

为什么要重视龙头

动力锂电池的行业逻辑是“技术-规模-成本-利润-技术”这样一个循环,龙头企业越早形成技术与规模的壁垒,越容易在这个循环中占据优势,而国家现在逐年提高补贴标准的政策对龙头是持续的利好。

所以,如果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构,我们将可以较大概率认为,目前在技术、规模上占据了龙头地位的公司,将越跑越快,最终拉开差距,电池的宁德时代、比亚迪,隔膜的上海恩捷,电解液的天赐材料等,都有这样的潜力。

总之,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结构决定未来。而以动力电池为例,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应该重视龙头企业的结论,但这还远不是投资研究活动的全部。应该说,对大势、格局与结构的研究,是长久的功课。笼统地看,框架是静的,静水流深;内容是动的,心无所住。大概各类行业分析,都程度不同地有这样的路数吧。

(作者为齐鲁资管权益投资部研究员,本文所涉行业及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