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1118s/483/w900h383/20241118/90dd-6a78c7ee009bde9c04122d85e50d9252.jpg/w700d1q75cms.jpg)
01.要点综述
2024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达到4.8%,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为4.6%,较二季度下行0.1个百分点,与市场预期持平。GDP当季季调环比增速为0.9%,低于过去五年环比均值。三季度我国内需继续走弱,生产边际收缩,工业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同期低位。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多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外需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有效需求的企稳对四季度和全年经济能否实现增长目标至关重要。
面对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持续回落,9月底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政策安排,明确“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释放出了较强的政策稳增长信号。同期央行、财政部等多个政府部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投资、房地产,以及资本市场多个领域进行政策部署,旨在修复居民、政府、企业资产负债表,引导物价合理回升。伴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四季度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增多,预计中国经济全年能够实现发展目标。
02.经济走势
▍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 政策加码提振市场信心
2024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达到4.8%,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为4.6%,较二季度下行0.1个百分点,与市场预期持平。GDP当季季调环比增速为0.9%,低于过去五年环比均值。三季度我国内需继续走弱,生产边际收缩,工业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同期低位。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多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外需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有效需求的企稳对四季度和全年经济能否实现增长目标至关重要。
▍基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韧性
2024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达3.4%,较上半年增速3.9%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2022-2023两年平均增速4.0%。从趋势上看,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季放缓,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图7),较二季度进一步回落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同比下行0.7个百分点,较二季度的-0.1降幅走扩0.6个百分点,主要受有效需求偏弱等因素制约。去除房地产领域的民间投资意愿同样有所放缓,前三季度累计同比达6.4%,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投资的三大支柱中,制造业增速较二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达8.8%,而房地产投资仍在磨底,但降幅较二季度收窄0.4个百分点达-10.1%,基建投资同比较二季度上行4.7个百分点达11.9%。
▍促消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2024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增速整体呈现回落趋势,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走弱。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3%,高基数下较2023年前三季度回落3.5个百分点,且略低于2022-2023年同期平均增速的3.7%。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为2.4个百分点,较2023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而2022-2023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为2.8个百分点。从趋势上看,前三季度社消零售当季同比增速分别为3.1%、2.6%、2.7%。7月政治局会议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9月单月社消零售同比增长3.2%,增速较8月回升1.1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速也从8月的0%上行至0.4%,显示消费动能边际回暖。预计四季度促消费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支撑消费稳步回升。
▍通货膨胀有望筑底回升
2024年前三季度,CPI累计同比增长0.3%,较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但核心通胀再次下行,核心CPI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至0.5%。按月来看,9月CPI同比增长0.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影响;而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持平,弱于季节性。核心CPI增速三季度以来持续走弱,9月仅为0.1%,创2021年3月以来最低涨幅。
▍货币政策强调稳增长和促转型并行
2024年前三季度,在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调整、经济新旧动能切换、有效融资需求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结构出现一定分化。前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25.7万亿元,同比少增3.7万亿元。截至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0%,增速较2023年末回落1.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货币供给方面,M2增速上半年同样持续下行至历史低位,但三季度以来明显企稳,9月末同比增长6.8%,较6月末回升0.6个百分点,主要与股市回暖带动非银存款大幅增长有关。但是,M1增速仍处在下降通道,9月末进一步走低至-7.4%,连续六个月负增长。M1-M2增速差较8月扩大0.6 个百分点至-14.2%,反映企业资金活化程度偏低、实体经济经营活力仍待提振。不过,随着9月末以来一揽子强有力的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流动性的注入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四季度社融、货币增速均有望企稳改善。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支撑出口保持韧性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累计出口额为26,176.6亿美元:仅次于2022年三季度的历史峰值,同比增长4.3%。其中三季度,受低基数效应和新兴市场份额提升影响,出口同比增速回暖至6%,环比增长1.3%。单月来看,7-8月,出口价格同比下降,但出口数量增长强劲,9月出口增速回落,主要受全球航运条件紧张、企业出货和物流节奏放缓及异常天气等因素影响。进口方面,三季度同比增长2.5%,增速与二季度基本持平。从量价分解看,进口价格增速在低基数效应下维持增长但力度并不显著,而进口数量增速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内需虽有回暖、但仍然较为疲软。三季度货物贸易顺差为2,575.2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6.1%。
▍人民币汇率趋稳向好
汇率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展现韧性,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三季度来看,得益于国内外投资者情绪的回暖,以及一系列内外部有利因素的相互作用,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从6月末的7.27上升至9月末的7.02,环比升幅超过3.4%。
▍中国香港经济温和增长
受私人消费疲弱、出口及固定资本投资增幅放缓等因素影响,三季度中国香港经济增长放缓。2024年三季度香港GDP较去年同期上升1.8%,增幅较二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消费方面,三季度仍处于回落趋势,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香港本地经济未完全复苏,消费动力不足;二是访港旅客消费模式改变,由购物转为文化旅游、体验式旅游;三是本地居民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日韩、东南亚等地消费的热度攀升,都使得香港本地消费有所下降。令人欣喜的是,访港旅客数量进一步回升,三季度访港旅客达1144万人次,同比增长9.6%;其中内地旅客同比增长了6.1%,占比近八成,仍是香港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展望未来,尽管增长放缓,但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降息,内地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以及香港政府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提振措施,均有力提升香港经济增长动力,预计四季度香港经济将继续回暖。
▍全球经济增长保持韧性
国际方面,10月IMF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抗击通胀已经基本取得胜利,预计到明年底整体通胀将降至3.5%,略低于疫情前二十年平均水平。当前大多数国家的通胀率已经接近政策目标附近,为主要央行放松货币政策铺平了道路。而在通胀下降过程中,全球经济呈现出了非凡的韧性。IMF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3.2%。受美国经济增长强劲支撑,发达经济体经济相对坚韧,IMF上调了2024年发达经济体实际GDP增速0.1个百分点至1.8%。然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增加。服务业通胀仍较高,部分新兴市场或将继续面临压力。气候、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将使未来的抗通胀工作更加艰难。此外,货币政策可能在过长时间内保持过于紧缩的状态,使得全球金融状况承压。地区冲突尤其是中东冲突的升级,可能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严重风险。部分经济体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低迷等结构性问题或将阻碍未来全球经济增长。
03.政策分析
▍中央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8月1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国务院发布新型城镇化战略 五年行动计划
2024年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
▍中国医疗领域扩大对外开放试点
2024年9月7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引进外资促进我国医疗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明确在特定区域对生物技术领域、外资独资医院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
▍工信部加快推进移动物联网迈向“万物智联”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提升移动物联网行业供给水平、创新赋能能力和产业整体价值,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
▍我国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
2024年2月,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17。随后4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要聚焦促进公平竞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破除市场壁垒、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