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圈的人生赢家吕志和:房地产来钱太快,我看不懂

香港富豪圈的人生赢家吕志和:房地产来钱太快,我看不懂
2020年01月20日 18:03 一波说传承有道

想挣大钱,必须胆大、心黑、手腕高,但吕志和先生好像颠覆了这个观念,他以“稳健、保守”著称,在接受《中外管理》杂志采访的时候,他说:“我认为发展事业,做得好比做得大更重要,做得稳比做得快更重要,站得住比站得高更重要。”

1929年,吕志和出生于广东新会县的一个小康之家,就像他自己认同的“稳中求进”,这辈子吕志和涉足的大致有四个行业。1949年,成立弥敦汽车材料行;1957年,开拓石矿厂,生产建筑材料;1977年,进军酒店业,建造了海景假日酒店;2002年,银河娱乐集团有限公司夺得一个赌牌,进军博彩业。咱们来看一下,他换行改业的时间间隔分别是8年,20年,25年,称得上精耕细作了,也符合他“稳中求进”的性格。

先说吕志和的“稳”。咱们知道香港房地产富了一大批人,看一下2017年的香港福布斯排行榜,前三十名还有将近三分之二跟房地产相关。吕志和如果做房地产可谓是水到渠成,大家看,他开采石矿场,生产建筑材料。这样说吧,香港每四栋房子里,至少有一栋用的是他的建材。

但是他宁可经营酒店,也不碰房地产,他的理由很简单,“来钱太快,我看不懂”。有句话颇为代表他的投资思路:“本来可以做十件事,但为了稳妥,我通常只做五件,即使大浪来了,也不会全军覆没。”

暴利的事情不做,看不懂的事情不做,有观众会问道,那这样保守的策略,企业怎么做大做强呢?

再谈谈吕志和的“进”。前面说吕志和跨了三次行,从机械业到开矿建材,从开矿建材到酒店,从酒店到博彩。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我们之前讲格力手机的一期,提过“新工匠精神”,升级转型必须要依托于原来的基础,吕志和完美地遵循了这个思路。

因为机械业的衰败,加上手里有大量开山机,所以进军开矿建材业,顺理成章吧?开矿建材跟房地产商打交道很多,这就有了进入酒店业的基础,顺理成章吧?在酒店业几十年人脉、资金的积累,再去做博彩,也顺理成章吧?可以看出,每一步都非常稳。

而且吕志和做生意有个很大的特点,在开始一项投资时,必先做足资料搜集工作,仔细研究并请教专业人士,最后才拍板。1977年,港英政府推出尖东发展计划,当时的尖东,是填海造陆弄出来的,还是一块烂地,没有人气。吕志和一马当先斥资6800万买了一块地皮,在一片质疑中,吕志和十分坚持自己,他的理由有:1.地理位置好,靠着海。2.香港传统商业中心区,密度已经饱和,必须向外拓展。3.香港将摆脱制造业驱动,转向金融和旅游服务业等。4.香港缺乏国际一流的酒店品牌。

所有的投资者都拒绝了他,不然怎么说有眼光有魄力还是少数,只有汇丰银行愿意投出一份钱。

再说吕志和的“争”。竞争是商业的常态,但短兵相接的竞争对双方企业都是伤害,吕志和的秘诀在于创新和差异化。吕志和的创新显得很“小气”,就是说他很少有那种翻天覆地的改变,更多的算是完善和改良,这跟他13岁时用沙河粉代替面粉做沙琪玛是一样的思路,针对不同情况,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前推进一步。

他做石矿业,用自动机械改良传统手工业模式,大大提高效率;他做酒店,在香港首次全资引进欧美管理团队,在美国开酒店时又引进中方管理团队,成为“中西合璧”的典范;他做博彩业,主打亚洲风情度假城,颇有东方特色。

俗话说“三岁看老”,其实我们能从吕志和第一次创业中找到他很多的心理轨迹,他第一次做老板可不是1949年,而是1942年,那一年,吕志和只有13岁。13岁的小屁孩第一把试水挣了200万日元,核算成港币的话,整整50万!

他是怎么挣的呢?日本一共占领了香港三年八个月,这三年零八个月,香港同胞的日子不好过,粮价上涨了整整一万倍,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吕志和本钱很少,于是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门槛很低,需要资金很少的食品行业;一个小孩子去买原材料,大人会欺负对吧,得学着砍价是吧,所以吕志和早早就学会了跟人打交道;老百姓没钱啊,吕志和就琢磨着用沙河粉代替面粉做“沙琪玛”,既便宜又抗饿,他已经会迎合市场进行一些简单创新了;在日本投降之后,吕志和果断退出,因为他觉得食品行业竞争激烈,自己干不过那些小吃老字号,这就是懂取舍、知进退了。

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很重要,13岁能学会这些,很了不起!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吕志和的策略:稳,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拒绝暴利和看不懂的事情;进,在充分了解信息和分析利弊之后,果断跟进;争,用创新和差异化避免竞争,保持卓然的地位。

吕志和的经营策略,对你有什么启发?欢迎评论互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