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嘉诚到王健林,那些首富们的天生缺陷到底是什么?

从李嘉诚到王健林,那些首富们的天生缺陷到底是什么?
2020年01月21日 12:25 一波说传承有道

国泰金控大楼花园

对于台湾蔡氏这个盛产首富的家族来说,“富贵传家”已不在话下,他们更看重的是不让首富宝座转手他人。

蔡氏财团第一代蔡万霖,不光是台湾首富,而且还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华人。到了他儿子蔡宏图掌舵时,又连续多次登上台湾首富宝座。

蔡家不愧是批量制造“首富”的生产线,继三哥蔡万霖“国泰系”之后,四弟蔡万才,又引领自己的“富邦系”,坐上了台湾首富位置。

如今,他的儿子蔡明忠、蔡明兴兄弟,又是连续三年夺下了台湾富豪榜的魁首。

如此顽强的“首富”续航力,极其罕见,其“代代首富”的成功传承之道,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学习。

两桩人事大变动,窥探首富家族企业“4.0”

三年前的2017年6月28日,台湾中华征信所发布的最新一期“台湾地区5000大企业排名”显示,老牌的大型企业台湾电力、台塑石化已被洗牌,挤出十大榜单之外。

上一年的营收排名,第一位是国泰人寿,坐稳第三席的是富邦人寿,蔡氏家族把“状元”、“探花”都揽入怀中,称得上当今台湾商业的一个传奇。

2017年6月17日,国泰家族掌门人蔡宏图,卸下27年之久的国泰人寿董事长一职,转任国泰金控董事长,新任国寿董事长由现任副董事调贵升任。

国泰金控最新的人事更迭

作为蔡氏创业第二代,蔡宏图很早就被父亲蔡万霖安排进国泰人寿董事会学习。提早让后代进入家族企业“实习”,其实是接班的公司治理和战略思维培训,这与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方法类似。

蔡宏图家族有两大旗舰企业——国泰金控和国泰人寿,其中,国泰人寿连续十多年被台湾《管理》杂志评为深得消费大众认同的“理想品牌第一名”,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蔡宏图这位国泰系二代掌门人。

国泰金控董事长蔡宏图

1952年出生的蔡宏图,1978年拿到美国法律博士学位,次年就被父亲安排出任国泰人寿副董事长。1990年,蔡宏图出任国泰人寿董事长,直到今年,已经整整27年。

去年,国泰人寿在台湾企业营收中排名第一,结果足以说明一切,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2017年,国泰人寿的人事大变动,颇有世代更替的味道,即由第二代向第三代加速交班。

新董事会改选,蔡氏家族国泰系第二代掌门人蔡宏图及其他二代一起退出,都卸下董事职务。而蔡宏图的长子蔡宗翰、蔡政达的儿子蔡宗谚,则在本届依旧出任董事。

与许多家族企业“父传子系”的交班不同,这次台湾上市公司国泰人寿董事会改选,也是在落实蔡宏图此前公开的承诺。

即今后国泰的第三代,不会再接公司董事长一职。目前,蔡宏图暂时以国泰金控董事长一职,管理旗下各大子公司。

首富家族的人事大更动,一桩接一桩。

2017年6月29日,蔡宏图家族国泰金控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国泰世华银行董事长陈祖培即日起辞任。而两周前,陈祖培才刚刚升任集团国泰金控副董事长。

国泰“王子” 蔡宗翰

重讯公告一出,大家纷纷猜测,这是今年41岁的“国泰王子” 蔡宗翰扶正的最佳机会。

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之外,当天下午召开的国泰董事会,打破了外界对董事长“世袭”的成见。

蔡家第三代蔡宗翰坚守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原则,并未接班。

新董事长一职,则由台湾投银界“并购金童”,同时也是国泰金控董事的郭明鉴接任。(郭明鉴早期曾在著名的黑石私募集团担当要职。)

有意思的是,另一个蔡氏兄弟首富家族——富邦家族。去年“人事地震”时,也请了专业、有经验的外人,接棒董事长一职。

2016年,台湾富邦金控领导者蔡明忠、蔡明兴兄弟,延请了素有台湾“外汇教父”、“投银教父”之称的陈圣德,担任集团旗下台北富邦银行董事长。

发生在国泰家族的这两桩人事大变更,都有一个核心主题:将经营权、所有权逐步分离,并由专业经营者(团队)来经营公司,以强化公司治理。

无独有偶,在2015年前后,另一个首富家族——香港李嘉诚,也对其控制的“长和系”进行了一次大拆解。

震动市场的“长和系重组”,被称为“香港回归17年以来最重大的企业事件”。将当家人李嘉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此番重组,有关首富“撤资”之猜疑,再次席卷香江两岸。也有人说,李嘉诚玩了一把“左口袋倒右口袋”的体内循环资本游戏。

其实,国泰家族“人事地震”也好,李超人家族“长和系重组”也罢,核心要素归于一点,就是将经营权、所有权分离。只不过李嘉诚是以李氏家族“信托基金”作为所有权的实际控制人。

国泰、富邦蔡氏首富家族,还有李嘉诚首富家族,都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都在往跨国集团、世界性大企业目标发展的路上。

企业越做越大,各事业体及子公司、孙公司也越来越多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家族企业的渗入也必然会越大,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

要正视家族企业的天生缺陷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是一道必须迈上的台阶。惟有如此,才能克服家族企业天生的一些缺陷。

比如家族内部人际关系冲突对企业的影响,又比如家族企业权力代际过渡可能产生的断层现象。还有,如何更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环境,保持基业长青的旺盛生命力。

我们认为,家族企业有4种发展形态。

(1)只用亲属的“纯粹”家族企业,比如街边随处可见的杂货铺,就是这样。

(2)“人治”家族企业,创始人掌管大权,说一不二,比较次要的管理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很多的家族手工企业就属于此类。

(3)从“人治”过渡过“法治”的家族企业,也就是“3.0”形态。企业规模大了,他们得靠规章制度来约束、管理。

(4)“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企业,也就是“4.0时代”。像李嘉诚、国泰家族, 拥有所有权,但经营权可交由非家族成员来支配,其实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

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后来又衍生出来的合伙人制度,最大的不同,无非是让渡了一部分所有权。

中国前首富王健林、还有美的创始人何享健,都在高喊“去家族化”。一层窗户纸捅破,其实就是要越过“家族企业——企业家族”这道坎,从“家族管理人治化”转型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法治化”的企业。

另外,“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从本质上,是一种家族治理与企业治理的清楚分离,但也互相制约。家族利益透过一定的治理结构,让股东利益与企业利益更紧密地结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