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易主背后的传媒业变局:资本、科技与话语权的三重博弈

星岛易主背后的传媒业变局:资本、科技与话语权的三重博弈
2025年03月27日 09:26 一波说传承有道

一、股权交割背后的资本逻辑:从传统报人到地产二代

2021年6月,星岛新闻集团前主席及大股东何柱国,完成向佳兆业主席郭英成女儿郭晓亭的出售股份交易,此后,郭英成获任集团主席,正式入主星岛。

这桩3.75亿港元的交易绝非简单的股权转让。何柱国家族彻底退出管理层,标志着香港传统报业世家的时代落幕。值得玩味的是,接盘方佳兆业郭氏家族以地产起家,其女郭晓亭持股28.39%后,父亲郭英成立即出任主席,展现典型的"二代持股+一代掌舵"的家族企业传承模式。这种资本更迭折射出香港产业格局的深层变迁——地产资本正在渗透传媒领域,这与全球传媒业被科技巨头收购的趋势形成有趣对照。

二、董事会“大换血”的政治经济学

星岛股权交易完成后,董事会也迎来“大换血”,除了原大股东何柱国的退出,董事会的彻底重组堪称教科书级的公司治理案例。何超琼等社会名流的退出,与胡定旭、蔡加赞等新势力的入驻,构成微妙的政治经济图谱。全国政协常委胡定旭的加入,或许暗示着媒体属性将更强调"大局意识";而“玩具大王”蔡志明家族的涉足,则延续了香港商界跨界传媒的传统。这种人事布局既是对股东结构的呼应,也可能预示着内容取向的调整。

三、“科技赋能传媒”的转型

声明中“引入科技元素、增强移动端投入”的表述,暴露出传统媒体的转型焦虑。但值得一提的是,地产商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往往陷入“重渠道轻内容”的陷,郭氏家族能否超越简单的流量思维,在算法时代重建媒体的专业壁垒?当内容采编能力遭遇资本意志,星岛能否保持新闻报道的独立性?这些都将成为观察传媒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样本。

四、香港传媒生态的重新洗牌

此次交易正值香港媒体格局剧烈重构时期。随着市场化媒体或转型或退出,星岛易主可能加速传媒领域的"新常态"形成。郭氏家族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重塑纸媒价值,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影响香港公共话语空间的塑造。未来的真正看点,在于新资本是选择做沉默的财务投资者,还是成为积极的内容塑造者。

何柱国家族与星岛的缘分

生于1949年6月3日的星岛新闻集团前主席何柱国,亦为香港烟草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他是香港烟草创办人何英杰之长孙,祖籍福建。

被香港人尊称“何伯”的香港烟草有限公司创办人何英杰,1911年生于上海浦东,14岁时就进入家族的印刷厂做学徒,并于1931年创办上海新亚印刷厂,后因纸价上涨赚取第一桶金。1942年他看重烟草业商机,在香港创办香烟厂。移居香港后,他创立香港香烟品牌“高乐”行销,并于1950年创办香港烟草有限公司,公司高峰时,曾是万宝路、良有等香烟品牌香港总代理。

1996年,何家将万宝路、良友两个烟草项目套出售予美国一烟草及食品上市集团,转觅其他投资良机,此后也将触角延伸至金融投资、置地等多元领域。

何英杰是香港著名慈善家,他于1983年创办“良友慈善基金会”,后又于1994年创设何英杰基金会有限公司,积极投入慈善公益事业。由于“香港烟草”非上市公司,加上何英杰素来低调,在他2000年病逝前,一般人对其家族认识不深。

何家的代际交替,属于“隔代传承”,1997年,何英杰将“香港烟草”交棒予何家第三代接班人,即长孙何柱国。很长时间以来,相较于香港“烟草大王”,外人对何柱国印象更深的恐怕是“媒体大亨”。 何柱国2001年收购星岛,成为继无线电视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和明报创办人查良镛(金庸)之后,又一位香港传媒界要角。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