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来,我国出口的厨具餐具,多次被欧盟食品安全预警系统警告。
食品接触材料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各种物质的总迁移量。
所谓总迁移量,就是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迁移到与之接触的食品模拟物中的所有非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即从食品接触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的异物总量。
这些异物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如果人体每次进食异物的总量过多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在诸多厨房用具中,最易产生异物迁移的就是不粘锅,因为它要面临高温和反复使用这两大场景。
现在我们常用的不粘锅涂层材料是一种名为“特氟龙”的物质,其化学名为聚四氟乙烯。它的特点是耐高温、耐磨、耐酸碱,所以被广泛使用。
聚四氟乙烯的生理毒性目前尚不清楚,但如果由于材料、工艺等原因使得涂层质量不合格,就会导致基材中的铝、铅在人体中积蓄,最终造成消费者重金属中毒,可能随之出现记忆力衰退、阿尔茨海默症、精神系统受损等风险。
2018年时,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曾在全国各地采购200批次聚四氟乙烯涂层不粘锅,进行检测。
此次检测依据国标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要求在4%浓度乙酸下,总迁移量不得超过每平方分米不得超过10毫克,结果30批次不粘锅总迁移量不合格,不合格率15%。其中最大值为2.2X103毫克/平方分米,足足超标20倍。
那么时间来到了7年后的今天,聚四氟乙烯不粘锅总迁移量超标情况,有没有改善呢?
2025年3月24日,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委会携手对国内销售的15款不粘锅进行了对比测评,其中就包括了消费者最在意的总迁移量。
此次测试的项目包括:食品安全指标(4%乙酸总迁移量、95%乙醇总迁移量、重金属(以Pb计)、标签标识),性能指标(不粘性、耐磨性、耐碱性、手柄表面温度)和用户体验进行测试评价。
对于总迁移量检测,测评机构依据GB 4806.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中4.3.1要求,为“炊饮具用涂层试验条件采用煮沸0.5小时,在室温放置24小时”。试验模拟物为4%浓度乙酸和95%浓度乙醇,模拟了酸性食品、油性食品在生活场景中的使用。
最终检测结果如下图:
总体而言,此次参评品牌均在总迁移量指标上,均达到了合格标准。其中表现最优异的是一个名为菲仕乐的品牌,该企业于1845创建于德国。
最终三地消费者协会多项指标,做出榜单,最高推荐等级为三星半。
文章结尾,我们也温馨提示,使用不粘锅时,建议使用温度不超过250℃,同时避免用冷水冲洗热锅,骤冷骤热和高温,都可能会破坏涂层,为您的健康带来隐患。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