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定是一个中国食品安全的大年,因为许多重磅政策都是这一年推出。
其中就包括了对作为消费者最基本知情权的食品标签,所做的改动。
2025年3月,中国发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并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营养标签管理方面的重大变革。此次修订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从 “1+4”(“1”代表能量、4代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 “1+6”,新增了糖和饱和脂肪(酸)两项内容。
糖和饱和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能为身体提供能量、维持生理功能等。
但如果这两种物质在不经意间,过度摄入,而在潜移默化间危害我们的身体。
糖会导致肥胖、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影响心血管健康、损害牙齿。特别是人为添加的糖,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饱和脂肪会升高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加重炎症反应:过量摄入饱和脂肪可能会引发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炎症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它不仅会存在于动物肉及内脏、动物油脂、动物乳及乳制品中,还会存在于植物油(椰子油、棕榈油)中,如不明确标注,普通消费者几乎防不胜防。
所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糖、高脂饮食引发的慢性病问题日益严峻。此次新增的糖和饱和脂肪(酸)的强制标示,旨在更精准地引导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从而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问,既然这两种物质强制标示有这么多益处,那为什么当年不直接要求标示在食品标签上呢?
我们先看一张图。
图中黑色部分代表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国家和地区,白色部分则代表自愿标示营养标签或没有营养标签法规的国家和地区。
我们可以看到直到2014年左右,中国才从白色变成了黑色。
与美国早在1990年便通过“营养标签与教育法案”相比,我们直到2013年1月1日才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强制要求企业标示营养成分。
由于尚处于尝试阶段,我们对标示要求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且不说与美国的1+14、加拿大的1+13相比,即便与我国中国台湾地区的1+6、香港地区的1+7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从上面的表里可以看到,2027年后,待我国新的食品标签彻底实施后,我们的1+6就可以超过表中1+4的日本和越南。
食品营养标签就如同一把“营养参考尺”,它让一切弄虚作假者心有余悸,因为虚标成分,就意味犯罪,意味着可能付出极大的成本。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食品标签仍嫌粗放,但食品安全不可一蹴而就,它必须随着消费者意识、购买力甚至外部法治环境的提升而渐进。
只要有进步,我们就该鼓励。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