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把孝心送到家

母亲节,把孝心送到家
2021年05月08日 21:00 数据团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春节期间因为疫情防控原因,各地都倡导工作地过年,很多人没能回家和父母团聚。这也使得很多人选择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补偿式返乡”。

对于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游子,回家与亲人团聚并不容易,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寄钱寄物,表达对于家乡父母和孩子的关心。这也是近年来中国特殊人口流动形势下的一种常态。

随着电商的发展和社区团购等商业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网购的形式,买一些生鲜或日用品,寄给老家的亲人。这与传统的寄钱寄物,存在很高的相似性。如果我们能捕捉到这一类的网购订单,也许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因此,数据团与美团优选合作,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研。

在对各地的团长进行了采访和调研之后,我们在美团优选的订单中,确实发现了这样一类订单:下单人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下单,但收件人却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住在三四线小城市的年长者。我们姑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订单称之为“孝心单”

孝心单买的是什么?寄到了哪里?

家住广东阳江市阳西县的李孔王,是一名95后团长,在村里开了一家超市,现在兼职做美团优选的团长。在他的团里就有许多“孝心单”。在广州打工的人,给李团长下单,送给独自留在家里的老人,然后李团长再送货上门。这些孝心单主要都是蔬菜和蛋奶,价格会相对低廉,“老人们都害怕子女们花钱。”李团长说。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个例,我们观察到的孝心单,与一般的订单存在显著的差异,下单货品主要集中在生鲜和水果上,尤其是小城市不容易买到的热带水果。

那么从北上广深发出的孝心单,都去往了哪些中小城市呢?由于数据脱敏和商业保密需要,我们对于北上广深每座一线城市,只选择了2021年3-4月间,收到孝心单的中小城市里,单量靠前的15位,观察单量和每单均价的情况:

订单量排位

单均价排位

看起来收到孝心单的中小城市,主要还是在相应中心城市的周边。如果孝心单确实是北上广深的流动人口向老家的父母子女寄出的,我们应该能看到订单量和这些中小城市在北上广深的流动人口规模相关。同时我们也猜想,单均价与当地的收入水平有关。

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援引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北上广深流动人口来源省份的前五位分别如下表:

与孝心单数据观察到的情况基本相符。

由于流动人口监测调查对于流动人口的家乡只记录了省份,为了能在城市层面观察,我们援引了腾讯迁移数据,统计了美团孝心单抽样期间,北上广深到各地级市的人流情况,按照同样标准统计了前15位的中小城市,如下表所示,我们将同时出现在孝心单前15位的城市标红:

不难发现,单量分布和流动人口分布空间结构确实是高度重合的。

进一步的,我们通过加权计算美团优选中各省份单均价,和2017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获得的家庭平均月收入进行对比:

和我们预想的不太一样,似乎单均价与户均收入之间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甚至往往收入较低的省份分组中,单均价反而较高。由于我们缺乏进一步的数据,这其中的故事,只能留待未来去解读了。

孝心单只是网购吗?

如果我们只从宏观去了解这件事,孝心单最后也许只停留在一个数字上,我们希望能更多挖掘背后的信息,因此除了数据分析,我们此次还进一步采访了一些接到孝心单比较多的团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的一名90后团长陈梦娟,让她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老人,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买药买菜都是快递到我家,每次我都是送货上门。老人很感激。”

陕西的贺利平团长说:“自从我当了团长以来,给村里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些个孩子在外地工作,知道我免费送货后,都在我家下单了,我会给老人送过去,然后给孩子们发发他们的父母收到货后的喜悦。”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团长张运发,同时也是当地的一名货车司机,他说:“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看见我一次次送东西给他们,他们每次都很惊讶的样子,还时不时说感谢的话。我特别高兴,我传递了每个身在他乡的子女(的孝心),让他们照样可以孝敬老人,买好吃又新鲜的果蔬孝敬父母。”

不难发现,孝心单不仅仅是网购。

虽然美团优选大多时候需要自提,但在孝心单案例里,由于熟人网络的存在,老家社区的团长们,往往会亲自给老人送货上门,既把子女的孝心送到家,也把老人的喜悦传达回去。他们成为了传递家庭温暖的桥梁。

打工人寄钱寄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对于流动人口向家乡寄钱寄物,暨南大学梁文泉副教授及其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发现:

在户籍管理更加严格的地区,打工人有更高的概率出现夫妻异地分居、老人孩子留守老家的情况,于此同时,越是户籍管理严格的地区,打工人向老家汇款寄物的金额也会越高。

每一笔汇款和寄物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无奈的叹息。需要汇款的家庭,往往是因为老家还存在留守老人或是留守儿童,而产生留守的原因,可能是户籍的限制,也可能是工作地高企的生活成本,使得打工人无法将老人和孩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孩子13-14岁回老家读书之后,寄钱寄物回老家的概率更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图片来源:暨南大学梁文泉副教授团队)

同样的,在这篇研究中,也发现家中有老人在农村的家庭,有更高的概率寄钱寄物回老家,而且金额也会增加约3-5倍。子女寄回家的钱物总价值,相当于老人在老家总收入的50%以上

向老家寄钱寄物,这件事规模有多大?

看上去寄钱寄物这个行为也许不那么起眼,但千千万万家庭加起来,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量了。

我们找到了2012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在这一年的调查问卷里,在调查流动人口家庭的收入消费情况之外,还涉及到了向老家转移支付(钱、物)的情况。

在受访的15.9万家庭(约40万人)中,有超过70%的家庭都存在向老家寄钱寄物的行为,在这些家庭里,每年寄回老家的钱物价值高低不等,平均来看,每年约在4000-6000元。由于受访家庭的收入水平有高有低,因此我们计算这笔支出在家庭相对收入和储蓄水平中的比重。

平均来看,寄回老家的钱物,约占到样本家庭年收入的7-12%,而在扣除受访家庭在工作地的必要生活支出以后,寄回老家的钱物占到样本家庭年储蓄的17%-25%,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而中国在2012年的流动人口总量约为2.3亿,涉及到7000万到9000万家庭,按照调查样本情况推算,则2012年流动人口向老家寄钱寄物的总额约在3200-4200亿当年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决算总量约为4万亿。可见流动人口的汇款寄物行为,早在9年前已经是具有相当体量的经济活动了。

可惜的是,在2012年之后的流动人口监测中,并未再将汇款寄物的调查纳入问卷,我们也就没有办法用相应的数据和研究思路,观察近年来的变化。而孝心单数据,未来可能会成为观察流动人口生活和家庭状态的新窗口。

写在最后

近年来,尽管户籍管制已经大幅度放松,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也越发受到社会关注,但这类问题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打工子女与父母的两地分隔,可能依然会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但在热心团长们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社区电商能帮助子女把孝心送回家,成为联系亲子情感的纽带。

值此母亲节之际,城市数据团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希望游子们都能把孝心送到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