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接连吹暖风

楼市接连吹暖风
2021年12月15日 07:26 酷科技范

作者:子木

17天后就是新年,2021年的一切,都将画上句号。

跟往常不同,今年年尾的楼市,有些上火。

在2021年12月10日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这几天,经济学界各方人士频频“发声”,剑指房地产:

1、中国不会出现房贷危机。

2、房地产泡沫是局部的。

3、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

4、投资房产更像是做印钞机的朋友。

5、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长。

这五条信息,连起来看,其实都是在不同程度给楼市吹风,告诉大家,房地产没风险,是支柱,赶紧买。

吹暖风很正常,但短期内如此密集的信号,如此统一的说辞,我也是头一次见。

那么这些言论是否正确,背后深意如何,在当下环境,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是子木今天分享的内容。

1

12月12日,凤凰网财经峰会上,央行原行长戴相龙谈到:

“一些城市出现大量空置商品房,房价增幅下降,有些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出现房贷危机。”

随后否定,理由有三。

1、我国不存在美国2007年出现次贷危机的形成机制;

2、我国经济强劲增长,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进城安家,城乡居民的住房需求不断增加;

3、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早有防范和化解措施。

这段论述,我是赞同的。

当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根本原因在于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华尔街的一帮骗子,发明了一堆金融游戏,绕开监管,鼓励居民超前消费,那时候即使是街边的乞丐,都能从银行拿到低息贷款买房。

最终,金融收缩导致大规模资不抵债,引发危机。

而在中国,经济政策相对保守。

银行一个比一个鬼精,看流水看信用看资质,“连环抵押贷”没门儿,对低收入人群,更是审核极严,保证了信用基础。

这就是机制的根本差异。

“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进城安家”,这个则表现在需求层面。

如果从2010年开始计算,截止目前,全国大概有1.64亿乡村人变成了城镇人,平均下来,每年1500万。

现在我国城镇化率是63.89%,2035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每年1000万农民进城,并不夸张。

其实,中国房地产存在的金融风险,并不在居民,而是开发商。

12日,曹德旺在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上讲到:

“许家印总共39亿的自身资本,贷款做到了2万亿,这就是中国式的金融。做人不要太贪。”

过去开发商通过“空手套白狼”的金融游戏,跟地方联手,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

今年“三线五类”强硬监管,不惜以暴雷为代价,整治房地产业,就是中央有意化解风险的结果。

2022年,对开发商的“风险把控”还会非常严厉,不良房企还会被强制出清,以滋润其他行业。

2

“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局部的。”

这是值信投资连平的观点。

什么是“房地产泡沫”?可能还有人不大明白。

通俗解释为,“刚需买不起,炒房客卖不出。”

2016年,楼市大周期的起点,全国炒起来一个巨大的泡沫,后来我们推出“房住不炒”,用整整5年时间,挤泡沫。

今年是泾渭分明的分割线,在全国限购的情况下,有的城市涨,政策都压不住,有的城市跌,迫不得已出台限跌令。

一涨一跌,足以看清泡沫程度。

其实房价高低,并不能衡量是否有泡沫。

比如北京房价,6万/平米,买房人一抓一大把,而隔壁张家口,0.8万/平米,售楼处里连个鬼都抓不到。

这跟股市一样,要看购买力和预期。

中国楼市是有泡沫的,还不小,但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产业差、人口少、供应大,是很难消化泡沫的,最后等到债务集中到期的时候,这些地方的炒房客会非常惨。

3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

12月11日,“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强调了这么一句话。

我记得上半年就曾有官员提过,这次是再强调:

国民吃饭还要靠这个,拉动经济也要靠这个,现在不能打得太狠。

数据显示,2020年房地产产生的GDP高达7.45万亿,占GDP比重为7.34%,仅次于制造业、批发零售、金融、农林牧渔,位居第五。

这么看,地位凑乎。

但横向展开,你会吓一跳。

房地产产业链涉及上下游百余业,家具、装修、建筑、家电、物业、中介、家政……

粗略统计,房地产涉及从业人达千万之巨,总的GDP贡献能达到17%,消费能占到35%以上。

业内把房地产称作“周期之母”,不单是我国,全球都是这样。

今年下半年,为了抑制房价,全国各地纷纷抬升利率,甚至停贷,房地产“硬着陆”。

结果经济列车在本就减速的基础上,开始失速。

虽然我们说要抛弃房地产经济,但目前,不可否认还处于捆绑状态,只能受着。

那么房地产就一定会救,信贷再一次放开,不断刺激市场,直至让楼市回到基本面。

4

“投资房产更像是做印钞机的朋友。”

我认为邵宇同志对楼市看得挺通透。

房地产投资,收益组成,资源价值其实只占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超发的货币。

“过去11年全球货币流动性投放总量,已超过了这11年之前人类历史的总和,我们长期生活在巨大的货币幻觉里面。”

经济下行是一种病,但人类只有一种解法,那就是“放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离这个环境。

如此庞大的资金量,放在任何市场都能撑爆,唯有股市和楼市可解。

老美把水引进了股市,而我们,把水引进了楼市。

老美今年楼市火爆,归根结底,是货币泛滥到连股市都装不下了,人们才疯狂投资房产避险。

当一个人处于货币幻觉里,那就是货币幻觉,让人担忧;当所有人都处于货币幻觉里,那么这就是现实,担忧无用。

对于中国来说,彻底拦截炒房客真的很难。

因为货币在贬值,而市场根本没有稳健的投资渠道,能对抗通胀。

放银行,贬值;投理财,暴雷;炒股,被割;炒币,被割;炒元宇宙,还是被割。

买房如果亏钱,起码还能住,但搞其他的,就是交智商税。

这就是一个囚徒困境。

5

“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长。”

说出这话的是樊纲,就是之前提出“年轻人必须六个钱包买房”理论的那位。

当时被网友骂惨了,但后来大家慢慢发现他的观点竟然是对的。

对于今天的言论,他的解释是:

“70个大中城市房价每年增长1%、百分之零点几、百分之一点几,基本是稳定的,它没有涨起来。而我们的城市居民的收入每年增长5%、6%,因此住房跟收入的价格比在调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现在就不是再去出台政策去压泡沫的问题,没有那么大泡沫。”

说实话,我认为这论据,站不住脚。

中国是一个大分化市场,前20%的城市涨了拉动了前80%的房价,平均理论,很难概括全貌。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16年-2021年,5年时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32.18%,而房价增速达到48.23%。

按照100平米的房子计算,房价5年涨了204万,而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加起来是31万左右。两者数值相差较大。

这些年,我在全国各地调查研究,真正能做到工资涨幅超过房价涨幅的城市,寥寥无几。

在一二线城市里,能做到的好像只有长沙和重庆。

而三四线城市,房价涨起来的,收入涨速慢;房价涨不起来的,工资更不涨。

其实用人均收入跟房价增速做对比,本身就不专业。

一个城市的房价水平,取决于一个城市财富的均值。

比如厦门,岛内房价6.4万,相对于当地6000块钱的月工资,怎么算,都是大泡沫。

但厦门岛内业主,大都是全福建省的有钱人,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有钱人争抢这片土地,这么一平均,价格也就是实在了。

6

通过以上论述,你大体知道房地产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段时间如此密集的吹暖风,归根结底还是担心房地产硬着陆后,引发的震荡,冲破市场防线。

今年疫情反复,外加双减政策,各行各业皱眉头,明年我们还有1000多万大学生要毕业。

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根据财联社报告,炒房第一城深圳,部分银行开始大幅下调房贷利率,首套首贷最低可以做到4.95%,二套最低5.25%……

基本比全国大多数二线城市的房贷利率还要低。再加上最近的降准,可以预测,深圳楼市又在蠢蠢欲动了。

要是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小城市也就算了,偏偏每次深圳都要往前凑,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异常诚实。

炒一波,再被打入冰室反省,还是成为大行情的启动点,就要看接下来的行情走势了。

有句话说得好:你什么情绪,就什么命。

看不见的负面情绪不会消失,而是一直在暗处积累着,就像病灶一样,长此以往,它会支配着你的行为习惯,甚至影响你的性格和气质。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情感专家、《我是演说家》第二季全国总冠军、著名作家刘墉之子刘轩用一年时间开发了这套情绪管理不仅能帮你有效缓解焦虑、压抑、愤怒、暴躁等坏情绪;

更可以帮你为婚姻关系、婆媳关系、职场人际、亲子关系、自我调节等多方面日常生活问题,提供心理学专业的、真正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