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同频时代“脉搏”——木洞山歌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

国家级非遗同频时代“脉搏”——木洞山歌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
2022年09月29日 17:07 坚定文化自信

2022年6月17日晚,木洞山歌剧《爷爷的山歌》在重庆巴南文化艺术中心星光剧场成功首演。

一声“烧白~咂肉~豆花饭”,歌声把观众带入到木洞河街,酒肆吆喝、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生动重现了昔日木洞旱码头“十里码头,清清一湾水”的盛景。

木洞山歌为何打造成“剧”?

传唱于木洞镇的木洞山歌历史悠久,上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歌”,直至明清正式演化形成。其主体歌类有被称为薅秧歌的禾籁、儿调、盘歌等,曲目众多、样式丰富、歌手颇多。1991年重庆市命名的第一批40名民间歌手,木洞就占37名,其中4人还被评为一级民间歌手,每人能唱500首以上民间歌曲。

然而同大部分山歌一样,伴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老一代歌手的衰老和谢世,木洞山歌的传承也出现令人担忧的“断层”局面。

如何让更多人“听到”木洞山歌?如何把木洞山歌唱出新意?是主创团队首要考虑的问题。

“木洞山歌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山歌体系,要让广大群众了解木洞山歌的独特魅力,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绝不是一首歌、一段词所能实现的,必须要融合、借助另外的艺术体裁。”木洞山歌剧主创团队之一的陈林江介绍,通过与木洞政府、山歌传承人的多次讨论,放弃了舞蹈、组歌等多个艺术体裁后,最终确定了此次创作的方向——戏剧。

戏剧具有很高的包容性,可以是以语言为主的话剧,可以是以舞蹈为主的舞剧,也可以是以音乐为主的音乐剧。

戏剧体量具有可变性,可以是最为精悍短小的小品,可以是鸿篇巨制的多幕剧,也可以是时长适中的独幕剧。

戏剧也具有很强的传播性,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所承载的内容更浅显易懂。

“运用山歌来推动剧情、抒发情感,剧情发展从各个方面展示木洞山歌内涵,无论是从观众接受度还是从舞台呈现度来考虑,山歌剧都是最好的选择。”重庆市巴南区文化馆馆长郑迎旭与主创团队提出打造山歌剧的想法不谋而合,旋即开始投入到剧本创作、音乐制作等等工作当中。

但此次打造山歌剧,可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不同于传统的音乐剧的表达形式,主创团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如何将原生态的木洞山歌音乐用于故事的叙述、情绪的表达、人物的塑造,完全考验主创团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歌”“剧”结合唱出新意

“如果将一首首山歌,一股脑儿搬上舞台直接给到观众,就会消解掉山歌的吸引力,如果没有冲突性和戏剧性,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感觉。”该剧主创团队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木洞山歌剧的故事主线:

故事主要根据木洞山歌传承人“喻良华”和“秦萩玥”的真实传承经历改编。以高良、高可这对爷孙,围绕山歌传承的亲情故事和高可围绕山歌创新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采用小型剧的形式,由“开山修桥娶小娇”拉开序幕,“一里码头游子归”“一场比赛两行泪”“田头长得有山歌”“日子就在歌里过”这四幕层层推进,描绘感人至深的亲情与爱情,讲述水乳相融的风情民俗,展现美轮美奂的田园风光,重点突出随着时代变迁,木洞山歌在传承与发展中所经历的困境,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几代山歌传承人们矢志不移,艰难跋涉,在将“土味”山歌传承出“新意”上的“破”与“立”,让木洞山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美好故事。

故事中,爷爷高良热爱生活,对山歌情有独钟,孙女高可热爱家乡、有独立追求,共同经历了山歌传承的苦闷、彷徨、坚持与豁然开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虽然我之前对木洞山歌有一定了解,但第一次到现场聆听山歌剧,通过艺术家们的演唱和讲述,有‘魂穿’木洞的切肤感受。节目确实很精彩,非常震撼!”看完演出的观众张先生满意地说道。

实景演出促传承

当晚,木洞山歌剧的首演还进行了网络同步直播,网络观看量达到133.62万人次。

“网友的称赞和建议我们都有接收到。山歌剧初舞台能取得这个成绩、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认可,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也给之后要走的传承之路鼓足了劲。”木洞山歌剧导演涂扬告诉笔者,在完成山歌剧的舞台呈现之后,主创团队还将分三步走,实现山歌剧演出常态化,真正让非遗走进群众生活,促进非遗传承。

第一步,充分听取、整合各方专家意见,对剧本进行再提炼、再修改,同时,将剧浓缩至更适合常态化演出的时长,精益求精,使该剧在舞美、音乐、剧本等各个方面都更上一个台阶。

第二步,主创团队将与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华熙M空间等等在全市具备条件的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全区各个高校、中小学进行合作,实现木洞山歌剧在全市大剧院的巡演,同时结合非遗进校园,让木洞山歌走进校园、走进广大学子的课堂。

第三步,主创团队将与木洞镇共同打造一台实景演出,让山歌剧回到木洞的土地上进行演绎。

“我们计划在木洞镇木洞河街进行实景演出,充分利用木洞河街、长江、船舶,作为天然的表演舞台,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木洞山歌的魅力。”涂扬表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