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视点 | DCF的根基动摇了

京华视点 | DCF的根基动摇了
2023年06月30日 07:01 京华世家

2021年3月8日,茅台股价跌破2000元,短短13个交易日,就跌掉了前一年贵州46%的GDP。也只是高点回落25%,中金按捺不住称,白酒板块已进入价值布局区间。

研报部分内容现在看起来极易引起不适:当前白酒高端龙头PE回落至40-42倍(茅台47倍),次高端多数落至30-25倍。对应节前高点茅台和老窖60倍以上,五粮液55倍以上。根据DCF模型,多数重点公司对应今年合理价格已有20%上行空间。

这还是保守说法,按照前一年白酒研究员的逻辑,用DCF法估值,茅台的永续增速永远大于通胀,理论上估值可以无限贵。

比如,英文简写CDF,号称牌照之上、规模永恒的中国中免,有几年深受消费基金经理的喜爱。由于篇幅限制,我们拍脑袋依据市面上流行,散户喜欢用的简化版DCF(终值折现估值)去按计算器:

可以假设2030年海南离岛免税8000亿中,中免市占率80%为6400亿元,叠加机场、线上提供的收入合计7000亿,如果利润率为10%,净利润为700亿,依据20倍PE来算,2030年总市值将达到14000亿。按7%的折现率折现,现值8718亿,折合股价421元。

然而现实情况是——贵州茅台最低跌到了1311,海南茅台最低跌到了115,除了他们,100倍的海天味业,200倍的爱尔眼科……一个接一个从大盘成长跌成大盘价值。不管对于用着正版DCF估值的专业机构,还是简版DCF估值的民间夹头,都是信仰崩塌的时刻。

此时很难不提出疑问:明明潜心学习了巴菲特,做着正统价值投资,怎么突然就不灵了呢?

01

魔法药水

翻看2020年基金经理的采访,被问到投资框架的问题,大都会严肃地说:我做的是自下而上的价值投资,用DCF来估值,企业的价值本质上是长期自由现金流的折现。

放在那时的语境,这样车轱辘的表述反而能令投资者放心。自2017年到2021年春节前,想要在A股赚钱,DCF都是那瓶最神奇的魔法药水。

DCF又称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即将某项资产在未来所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根据合理的折现率(WACC)折现,得到该项资产的价值,是一种绝对估值方法。

剖解开来其实并不复杂。

根据下图公式,分子端表示企业自由增长的现金流,代表着企业基本面水平;分母端表示市场的利率叠加风险溢价。具体来说,分子涵盖了微观层面,企业发展的持续盈利能力;分母体现了预期收益率,包含了宏观层面,货币环境、行业景气度的因素。

DCF公式很全面,可以理解为金融领域牛顿运动定律,就如永赢基金常远的赞美,「通过拆解现金流模型看公司,能感受到这种简洁之美的强大威力。」

比如他可以解释2018年熊市,金融去杠杆抽掉流动性,叠加中美贸易战降低市场风险偏好,导致DCF分母大幅提高,企业价值受损;2020年,中国接收了全球的订单,部分企业分子端改善,同时理财搬家和全球天量的流动性导致分母端减小,企业价值增加,A股整体暴涨。

一般来说,受分母端货币利率以及风险溢价影响较小,分子端长期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比如消费行业公司更适用DCF估值。就像巴菲特组合里的一些公司,每年都会有人问巴菲特什么时候可以卖出可口可乐,巴菲特回答都差不多:「他的股价没有反映他们长期的内在价值。」

只是对早期A股来说,股民不太喜欢看报表。对他们来说,看龙虎榜跟庄、听分析师算卦,赚钱效率更高。更何况A股是全球新兴市场中的排面,50%增速的小票遍地皆是,要包赢只需做到三点:买小不买大,买涨不买跌,买新不买老。

特别2017年以前,一个行业的小企业增速通常更快,所以估值普遍比大公司高。那时市场新机会不断,小企业更灵活,也更愿意把握这些新机会,就算乱搞失败了,还有个壳资源价值保底。

所以DCF估值放在2016年前基本是一个无效的存在,在此之前A股少部分时间看看PEG,大部分时间不看估值。

2016年后,外资成为最明显的增量,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审美和估值体系的变化,还有一整套价值投资的话术,二级市场也刮起了寻找茅台、恒瑞、平安等永续性增长公司等风暴。

另一方面,彼时「核心资产」文化最浓厚的公募基金,股票+混合型基金规模自2016年2.7万亿飙升到2020年6.8万亿,百亿规模以上的公募越来越多,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随着管理规模的增大,由于流动性的考量更容易建仓大白马。

恰巧人人向西方学习DCF按起计算器时,又遇到了全球流动性宽松,利率逼向零的背景,美元资金的机会成本极速下降,收益率目标纷纷下调,贴现率因子显著下降,DCF模型对其也尤为敏感。

于是DCF成为所有价值投资者的赚钱圣经,就像丹尼尔·卡拉曼说的,爱一个人就会爱他的全部,包括还没观察到的方面。

然而,拥挤会改变一切景观。就像当所有人都能「DCF计算」云锦东方的套利空间,一日夫妻们礼崩乐坏地认筹时,稍有风吹草动,煮熟入嘴的鸭子也能飞走。

02

百弊丛生

时间拨到2023年,翻开今年的基金采访,提到DCF的频率越来越少,甚至提到价值投资都少了。两年前不会有人想到,价投会变成一个贬义词,浓缩了理念精华的「白皮书」和「绿皮书」,会被投资人愤怒地丢进垃圾桶。

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头部公募基金经理告诉笔者:「我比较烦市场认为DCF就是高大上,然后看图高换手就是很low,我觉得如果基金经理有这种意识一定水平很一般。A股大部分时间都不适合DCF,DCF也就适合短暂的几年。而且谁不会DCF?这种靠计算的东西,那是最简单的,靠一个电脑都解决了。」

在他看来,A股DCF的根基已经动摇了。

DCF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永续,另一个是折现。「大家没信心了,搞什么永续?而折现是跟利率息息相关的,虽然大家预期今年四季度最迟明年开始降息,但是一个金融周期囊括3-4年小周期,60年大周期,经过好几年的降息周期,未来一定是在加息周期上的,折现率是要往上走的。」

延续他的思路,最后看风险溢价的问题,中美争端、经济放缓,以及时不时来个俄罗斯吴三桂普里戈津出兵莫斯科的消息,削弱了市场风险偏高,提高了风险溢价。所以综合来看,这些要素都是对DCF不利的。

中欧基金蓝小康分享过:「我们不应该机械地运用DCF,而是用现金流估值的方式,因为有些行业在永续增长的维度是不稳定的。就像一些低估值上游周期股,如果它的盈利景气能维持3-5年,现在就是很有价值的。不管是PB-ROE、PEG还是DCF,这些本质都是现金流估值模式的变形。」

事实上,这些估值方式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重点看投资人如何去综合地运用。

简单来说,没有一种估值方式在A股是万能的。

譬如2013年-2015年市场习惯用PEG去估成长股,2017年-2020年偏好永续增长的公司用DCF估值,2021年-2022年从表现看PB-ROE估值更好,2023年市场又喜欢高股息的资产。如果机械式的迷信一种方法,不可避免的会度过漫长的低谷期。

前些年市场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市场无脑信仰茅台,似乎茅台是A股无论什么时候买入都不会亏钱的股票。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曾告诉笔者他的真实感受,「很多人被2019-2020年市场倡导的长期投资所毒化了,回过头看那套DCF理论赚的不是业绩的钱,是估值的钱。大家老是用茅台的标准找股票,可茅台就那么一个。」

在中国没有多少生意是别人做不了的,如果这个生意来钱容易,一定会有资本来烧,也一定会有竞争对手将你挤下去。

芒格曾分享,巴菲特有时会提到现金流折现,但我从没见过他算这个。

实际上,芒格一直对学院派算DCF直言不讳。他曾说过:「我见过一些最糟糕的商业决策都是通过详细分析得出的,高等数学是精密的错觉,他们在商学院里这么做,是因为必须要做些什么。」事实也确实如此,据统计在美国2000年至2006年,分析师们24个月的平均预测偏误率是93%,12个月的平均预测偏误率是47%。

这里并不是在诋毁DCF估值是错误的行为,比较贴切的是国富徐荔蓉的描绘——DCF模型更多是一种讨论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作为制定目标价的一个工具。

因为预测误差非常大,贴现率(WACC)的变化毫厘估值可差一倍,同时永续(小g)也很难实现,能存活30-50年以上的公司A股本身就不太多。就像文章开头对中免的拍脑袋估值,假设条件的小小改变,不同人得出的目标价会千差万别。

DCF就像哈勃望远镜,只要稍稍推动一英寸,就会看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星系。

03

走出楚门

在与基金经理对话时,媒体老师经常会问:「能否聊聊您的投资框架?」

笔者非常能体会,基金经理听到这个问题内心的崩溃。如果要把框架说出来落到纸面,A股市场变化那么剧烈,日后框架迭代的时候,很容易被各个持有人截图评价:基金经理瞎搞,风格严重漂移!

所以最稳妥、最万能的方式是说自己DCF,做价值投资,以便宜的价格买好公司,坚持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好时机的「四好原则」。说到最后主观多头的框架都特别像,因为巴菲特就是用类似的方式写致股东的信,输出价值投资理念稳定负债端。这套说辞,即使客户亏钱,也可以说自己看的是未来现金流折现。

去年一份华商基金高兵的调研纪要流出,高兵说,「我不要任何框架,什么东西能涨,我们就买,什么东西能更快的赚钱,我们就去买这些东西。」

当时一个基金经理没有框架还是某种迷惑发言,经历了宏观环境愈发复杂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走出框架,让自己不断去适应市场的主要矛盾,而不是让市场适应DCF的方向。

如今看来,关于投资框架的问题略显多余,不仅听不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反而束缚了基金经理的手脚。

至于正确的做法,参照刚刚完成基金交班的索罗斯,「在金融市场的游戏中我并不遵守某一套特定的规则,我更感兴趣的是弄清楚游戏规则的变化,以及随其而来的市场反馈。」

『来源:远川投资评论;作者:沈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