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步兵师的编制,却装备有50多门山炮!为何配置这么强?

三个步兵师的编制,却装备有50多门山炮!为何配置这么强?
2024年06月19日 09:02 大风开始

抗日战争中,我国军队与日军相差最大的其实是炮兵装备方面;但恰恰因为火炮杀伤当时已占有效杀伤的绝大部分,所以这块的差距大,很多仗就非常难打。

日军当时除了独立炮兵部队以外,步兵师团内就编制有炮兵联队;步兵联队则有联队炮中队和速射炮中队;就连步兵大队也有步兵炮小队。

不夸张地说,与万人规模的鬼子交战,后者一定有两位数的山野炮甚至是榴弹炮支援;跟千人规模的鬼子交战,后者也一定有步兵炮,大概率有山炮支援。

所以我们看当时的战报,基本上都会提到鬼子的大致兵力是多少,有多少门炮,由此可见炮数的多寡,也是当时我国军队指挥官极为重视的。

鬼子的情况是这样,咱们这边的火炮又是如何呢?

以八路军来说,刚改编时全军只有4门山炮,迫击炮只有16门;后来总部有炮兵团,装备了一些山炮,但因为炮弹来源和机动问题,后来也回撤陕甘宁了;至于各大战略区,炮兵最多到营级,有少量山炮、步兵炮,但更多就只是迫击炮了。

而国民党军的规模庞大,有独立炮兵部队,各类火炮总数过万门,但是其中绝大多数也是迫击炮。

在100多个步兵军建制中,很少固定有炮兵,只有部分精锐军或者因战时任务,临时配属独立炮兵的;而步兵师建制内,也只有一小部分师有师属山炮,绝大多数师内只有迫击炮。

在有山炮编制的步兵师中,最多也只是一个营12门制,而且这个编制只是理想状态,实际装备五六门,甚至三四门的情况也不要奇怪。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在步兵师建制内装备的山炮往往型号非常老,炮弹也少,实际能起到的支援作用也有限。

所以在大多数交战状况下,咱们都是用迫击炮跟对方的山野炮抗衡的,这显然于我不利,可也没有办法。

真正意义上给步兵师级配齐应有炮兵,而且火炮、炮弹,乃至炮兵训练都没有问题的,还要等到抗战后期的驻印军了。

驻印军最开始的两个步兵师——新22师、新38师,都是配3个炮兵营的,其中1个炮兵营甚至是105毫米榴弹炮。

不过这一级别的火炮在新1军、新6军成立后,被收归到军级,充当军属炮兵。

而在师级,则保留了另外的2个美式75毫米山炮营,每个营的编制依旧是12门制,因此一个师的山炮有24门。

不过这种24门制的情况并未在之后调来的3个师中得到普及,这些师的炮兵还是只有一个营,但起码能够配齐,这相较于国内部队而言也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到1945年时,新编第1军下辖新30师、新38师,还有第50师,当时在对全军的实力统计中显示,该军实际装备山炮52门。

这52门的山炮装备量,也很有意思。

因为当时一个炮兵营的装备量是12门,新38师有2个炮兵营,另外两个师各有1个炮兵营,这就是4个炮兵营,按编制量理应是48门。

但是新1军的实有装备量是52门山炮,比编制数要多出4门来。

多出来的这4门,按照编制算,只能编一个山炮连,它配备于哪个师都没有太大必要。

但是我们换个思路想:

装备总是可能存在损失、损坏可能得,一旦损坏了,那就会破坏编制的完整。

4门额外多余的炮,对应4个炮兵营,其实就相当于每个炮兵营还有1门备用炮可用。

在日常使用中,如果出现1门炮损坏,那么便可用备用炮弥补缺额,依然能保证整建制炮兵营的火力持续性和战斗力。

而在平时编制齐整时,这4门炮也可以作为训练炮使用,对于培训炮兵新兵有很大帮助。

所以,以上就是新1军当时装备的52门山炮的基本情况了,这些火炮不仅型号新、性能好,而且很适合战场,在滇缅抗战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