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讲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被解职时,咱们说过:加兰特跟内塔尼亚胡的核心矛盾其实是加沙战争的处理以及战后方案问题。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加兰特从以军的战力现实出发,认为彻底消灭哈马斯难以办到,不如以人质/俘虏谈判为切入点,先结束当前的战事,即便哈马斯依然存在。
不过战事一旦停止,就需要进行战后清算,在追究责任时内塔尼亚胡是难以置身事外的;所以从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命来说,他不希望战争就此停下,当然战争具体该如何结束,内塔尼亚胡也没有明确方案。
这种没有明确指导的战争模式令以军疲惫不堪,无论是以军总参谋长哈莱维还是其发言人哈加里,此前也都发表过对战争前途迷茫的观点;由此可见,加兰特的观点并非是一人之见,而是代表了军内看法。
毕竟,仗是需要军队打的,而不是政客们冲第一线;仗到底打得怎么样,以军自己心里清楚。
我们之前讲过以军的作战模式,这其实跟其兵役制度密切相关。
以色列所谓的“全民兵役制”,实际上征兵主体是600多万犹太人,但这是包含老弱病残幼的。
也就是说虽然它能在短时间内爆兵数十万人,但是这些兵力不能长期脱离社会生活,一直在军队服役。
而且在大规模地面战中,以军无法使用女兵以及在技术兵种单位、后勤单位和领土单位服役的大量兵员。
说到底,以军地面战的可用兵力其实是有限的;而长期战争使用的兵力,会更为有限。
所以以色列全民兵役制以及军队的战备状态,是要求其在平时状态下,依靠少部分精锐的常备军在技术优势下迅速打赢小规模战争;依靠大量的领土部队,维系治安镇压任务;在有大规模作战需求时,则迅速爆兵动员,迅速击败对方。
在这一过程中,“速战速决”非常关键。
而当下以色列进行的加沙地面战已经超过了一年,不仅如此还在北线开辟了黎巴嫩南部战场。
按理说以军对弹丸之地的哈马斯具有绝对优势的军力,但现在能说加沙地面战打赢了?哈马斯被彻底消灭了吗?
——并不能。
战报可以编得好看,数据也可以大赢特赢,但以军在加沙的战事已经超过一年,还没能解决这是谁都看在眼里的。
而在黎巴嫩南部战场,理论上真主党武装的高层都被“团灭”了,但以军地面战打了一个多月,却还在边境线蠕动。
甚至最近为了避免遭受伤亡,大部分部队又都撤回了国内;依照这个进度,黎巴嫩南部的战事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以色列方面放风说是要谈判,其实说白了就是单凭军事手段无法达成目标,但凡IDF在军事上占据优势,何曾见过它还要谈判的?
稍微熟悉军事的网友对于历次中东战争都是听闻过的,以军何曾有过现在的这种窘状?
其实我们看以军建制地面部队的战斗情况,也不难体会当前以军的战斗能力。
以军地面部队分为现役主力旅、领土旅和预备役旅,现役主力旅总计为11个、领土旅有15个、预备役旅有21个。
这些旅队的数量虽多,但领土旅基本不具备野战能力,任务主要是镇压巴勒斯坦老百姓;预备役旅理论上有进攻能力,可现在以军预备役人员训练水平差、战斗意志低,加上长期战事,使得预备役部队的主战能力也很差。
所以以军在南北两线的地面战中,主要依仗的就是11个战斗旅。
这11个旅的番号分别是:
第1步兵旅、第7装甲旅、第35伞兵旅、第84步兵旅、第89突击旅、第188装甲旅、第401装甲旅、第460装甲训练旅、第828步兵训练旅、第900步兵旅、第933步兵旅。
稍微熟悉当地战事的读者都知道,以军的大规模战事主要就是这些旅队打的;一旦其中有些旅队被打残或者疲惫不堪,它的地面战事就要暂停。
而且这11个旅中,还有2个旅是教导队性质的训练旅,是将受训学员编成战斗队参战。
目前这11个旅的部署状况为:
A:第1步兵旅、第188装甲旅在第36装甲师指挥下于黎巴嫩南部参战;
B:第7装甲旅、第35伞兵旅、第89突击旅在第98伞兵师指挥下于黎巴嫩南部参战;
C:第84步兵旅、第401装甲旅、第900步兵旅在第162装甲师指挥下于加沙北部作战;
D:第933步兵旅在加沙师指挥下于加沙南部作战;
值得注意的是第460装甲训练旅、第828步兵训练旅前段时间也在加沙作战,但最近相继退出战区。
退出的原因有战损、疲劳因素,但也有作为以军的训练教导单位,它们本应该承担的是训练任务。
以军战损的军官和现役骨干甚多,如果没有训练合格的骨干,就将新兵蛋子贸然投入战场,必然承受更重的损失。
将学员队撤出,也有专注于训练培训的意思。
但是这样的话,以军能担负主战任务的部队又会大减,而且分别在两个战场,无法做到兵力的集中。
最终加沙的哈马斯扫不完,北方的真主党没法打,就成为了当下的现实。
加兰特之所以跟内塔尼亚胡闹翻,显然是从军人的视角出发,这样的烂仗实在是不好打;但内塔尼亚胡的看法是,你觉得不好打那就炒你鱿鱼,换听话的上来打。
反正美国那边也变天了,将来能得到美国力度更大支援的话,这仗还是可以打下去的嘛!所以也就是在这种契机下,那就只能是再苦一苦IDF,骂名加兰特来担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