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第二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暨《医学影像AI2020发展报告》发布

重磅!第二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暨《医学影像AI2020发展报告》发布
2020年09月23日 20:05 MedTrend医趋势

2020年9月20日,一场医学影像AI领域,政、产、学、研、用万众瞩目的盛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胜利闭幕。

▲第二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现场

这场由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CAIERA)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为期三天。以“AI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围绕2030健康中国行动纲要,吸引了线下参会人数达千余人,线上参会近七千人,线上观看近三万人次

我们看到了“新技术论坛”上行业发展最前沿的趋势

我们也看到了来自“智慧医学影像研究院”影像组学进阶班年轻的新生力量

作为此次大会的重磅环节,在周日的“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论坛”上,举行了《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会

▲《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会编委团

《医学影像AI 2020发展报告》是中国在医学影像AI领域第一次集合了政、产、学、研、用专家共同参与撰写

《医学影像AI 2020发展报告》主要涵盖了12大章节,各个章节的负责人分别为:

概论(刘士远)

AI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郑海荣)

AI在医学影像中的研究现状-数据篇(孔德兴)

AI在医学影像中的研究现状-算法篇(田捷)

AI在医学影像中的研究现状-热点篇(周少华)

医学影像AI产品标准与质量控制(李静莉、王浩)

医学影像AI产品临床验证(伍建林)

医学影像AI产品监管(彭亮、贺伟罡、刘英慧)

AI在医学影像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张惠茅)

医学影像AI产业化现状(萧毅)

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教育需求(居胜红)

AI在医学影像的伦理(王培军)

告发布会现场,医趋势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创新联盟理事长刘士远教授和《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的撰写专家们,聆听他们关于医学影像AI领域的现在与未来。

▲医趋势采访《医学影像人工智能 2020 发展报告》部分编委

经过四年多的深耕,中国医学影像AI进入了一个理性、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节点重磅发布《医学影像人工智能 2020 发展报告》,汇集许多业内顶级专家,对于整个行业有重要的实践跟指导意义。

中国医学AI关键节点,促进上下游融合交流

《医学影像AI2020 发展报告》主编,

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委,刘士远教授

刘士远教授表示,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有必要为医学影像AI上下游的所有从业者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因此,报告的目的是促进上下游的相互融合与交流。同时,也是通过回顾现状,总结问题与挑战,让上下游的企业实现再创新、再突破。本次报告对内容的要求是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前沿性、权威性,结合产学研用的实际需求,侧重总结阶段性进展,尤其是AI在新冠肺炎中的进展。

刘士远教授告诉医趋势,此次发展报告针对的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整个行业发展全链条,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报告涉及到人工智能上下游的所有问题,参与编写的人员都是各个领域最获认可的专家,包括国家药监局监管专家和质控专家。因此,《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的定位是国家层面具权威性的发展报告。

关于报告对产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或指导?

刘士远教授表示,希望这份发展报告对产业的指导作用包括,

1、梳理整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于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目前的算法、研发、应用、产业化、伦理、监管等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加强AI相关基础教育,成为从事人工智能,或者即将要从事人工智能人员,包括上下游工科、科研、医学人员等的教材。

3、促进上下游融合发展的作用,提供产业上下游从业者相互学习的机会,加强融合、交流和合作,成为大家的帮手。

4、推动创新和发展,基于现状、应用、挑战的分析,有助于从业者梳理各自环节的短板,促进创新,推动产品研发和行业发展。

5、展望未来,指明方向。报告每个章节最后都对该领域存在问题和未来方向做了分析,对上下游所有环节都能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也可以成为政府决策或者监管的参考等。

最后,刘士远教授告诉医趋势,《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是在《中国医学医学影像白皮书》发布后近两年编写的,相比于2018年的报告,本次发展报告增加了专业术语、基础教育、政策监管、质量控制、临床验证、管理方式相关的内容,并且也是第一次有政府监管部门参与编写,更具权威性,这次正式出版的新书将在11月上市。

医学影像AI领域的数据安全一直以来成为行业争论的焦点,《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里是如何解决这个争议的?

AI数据伦理标准:“无害”“有利”

上海同济医院副院长、中放常委、上海放射学会主委,王培军教授

作为本次报告“AI在医学影像的伦理”章节的撰写者,王培军教授表示,AI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需达到95%以上才比较理想,才能达到更高的准确度,而这需要更大的结构化数据量。这就更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也称为伦理要求

“伦理就是AI对人有什么影响,我们希望是无害的,并且是有利的。”

无害 — 就是安全性。隐私保护,数据的安全保障。

有利 — 就是诊断的准确性。涉及到模型开发,算法改进,这些标准越高做得越好,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越有帮助,那么它是有利的。

此外还要保证应用的公平、透明。

医学影像AI的商业化落地,是所有产业及临床最实际的目标,作为整个医学AI产业链最受关注的环节,《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也做了梳理及展望。

两大方向,中国医学影像AI应用解决临床痛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主任、中放大数据人工智能学会主任委员、吉林省放射学会主委,张惠茅教授

作为本次新书发布会的主持人,也本次报告“AI在医学影像临床应用现状”章节的撰写者,张惠茅教授表示,《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里这一章节主要围绕的是中国医学影像近两到三年之间,中国学者做了什么,和国外的学者有什么不同。

“在回答这个问题过程中,我们整个编撰团队有将近20人。”

AI整体发展,国外肯定有一定优势,但从个性化来讲,中国的专家联合我们的算法专家做了很多深入的探索。

中国医学人工智能着重于两个方向,一是工作流程,另一是疾病诊断。

在工作流程中,中国学者目前更关注的是图像优化、速度提升,可以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整体诊疗水平。

中国患者人数巨大而医生资源稀缺,高质量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可以为临床解决很多难题。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做了一个全站式量化的质量体系。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结构化报告方向,目前头部企业还是比较少。而未来跟信息化公司整合的智能化结构报告,也是临床、患者共同的需求

围绕疾病的诊断,中国研发者已经从头到脚都涉及到了。尤其是应对此次新冠疫情,包括AI设备无接触的扫描、操控。进行病情的评估和随访。当然我们也希望在未来长时间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预后有一些干预

谈到此次发布的《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亮点,张惠茅教授表示,除了权威性指导性以外,首次将AI术语规范化,因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如果没有一个基本框架,未来AI很难深入。

另外,系统规范的教育,这是目前中国比较匮乏的,对于医生,相关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会很有收获。通过一本书就能告诉你中国医学影像AI发展从概论到政府监管,大家都关注什么,该怎么做?相信会帮助到对中国医学影像AI感兴趣的中外所有读者。

让院内院外,各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标准化结构化数据库非常重要。这更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建立统一标准的结构化数据库势在必行

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副主委、

浙江数理医学学会理事长 孔德兴教授

标准的结构化数据对于AI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本次报告“数据篇”章节的撰写者,孔德兴教授表示,我国从事医学大数据的企业越来越多,但目前各单位的数据库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数据的质控、标注、采集都不一样。远远落后于目前的研发、应用各方面,建库势在必行。

因此在编撰本书数据篇的时候,希望能组织全国各大专家,建立统一标准,包括数据的采集、标注、质控以及伦理法律法规标准。对企业、科研、临床诊断、教育培训都有一定指导作用,将助力整个行业的发展。

孔德兴教授表示,目前医疗AI数据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数据来源问题。以企业或研究单位为例,数据来源从地域上并不能做到全覆盖。从维度上,有的是针对三甲医院,但实际应用在市县级医、在基层医院、甚至体检中心,来源或不能支撑这些应用场景。

第二,数据质量问题。急需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

第三,数据使用问题。包括与医院的合作研发等法律法规。

对于未来数据库搭建的突破口,孔德兴教授表示,更看重国家层面对数据搭建的统一部署,采用一个统一标准,然后由医院、科研机构、企业深入参与。这是一个多方合作的过程,并且每一方都很重要

“《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发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依赖于“优质”的数据,找到适合的算法对于医学AI的发展很重要。不同于其他领域,医学领域的算法更为精细。

医学AI算法更好为实际应用服务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长江学者,973首席,田捷教授

作为本次报告“算法篇”章节的撰写者,田捷教授表示,报告对于临床跟产业界有着不同方面的启发。

临床医生更关注AI如何让患者诊断更准确,治疗效果更好,所以报告里面给出了大量案例,哪些方法适合哪些临床诊疗。 

产业界来说,报告比较系统的介绍了AI算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主流方法,并且列出非常详细的分支,使其在设计他们的方法的时候,有一个参考。 

在报告里介绍到了目前AI主流的三种算法,包括:

统计分析算法,包括一些假设检验,目前在很多临床实验中也在用。

影像组学算法,结合了比较简单的机器学习方法,从医学影像里提取出海量图像特征,基于这些图像特征建立模型,比如SVM或者随机森林模型等用于预测、诊断以及愈后分析。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基于图像而不经过人的勾画,直接得到结果,相当于是基于医学图像的自学过程。有些模型网络可以设计得很深,100多层甚至1000多层。

同时描述了其在主要三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筛查、疾病治疗、愈后疗效预测

AI的算法需要为实际应用而服务。在医学领域的AI算法要根据医生的实际需求做开发。而根据某个临床实际情况开发的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临床问题,因此根据临床需求开发专用的AI产品或有更好的效果。 

在谈到目前医学AI算法需要哪些突破时表示,首先是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方面,第二是人工智能方法在小样本上,第三是人工智能在泛化性方面,如不同医院的应用性,第四是人工智能在多模态不同科室的数据融合方面需要有突破。 

中国医学AI新纪元,我们看到了各方众志成城,在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CAIERA)的带领下,加速向上发展。

政、产、学、研、用交叉融合,

中国医学AI未来值得期待

刘士远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整体现状正在健康理性的发展,并进入一个上升平台。未来以患者为中心,以新技术为载体,以多模态数据库为支撑,三者齐头并进,医学AI将更丰富,更满足临床需求,也会有更多产品落地,未来值得期待。

王培军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联合发展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就是针对政、产、学、研、用,捋清楚人工智能在医学尤其是在医学影像方面的过去、现在、未来。以权威的视角,进行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全景式分析,对其未来发展有所指导和借鉴。

政产学研用只有联动起来,互相协作取长补短,才能更好促进医学影像AI的发展。未来《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也会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张惠茅教授表示,2018年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发布的国内第一部《中国医学影像AI白皮书》,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医学影像AI智能诊断、评估已到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时刻,“2020发展报告”更会 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好评。

孔德兴教授表示,目前国家卫建委正积极介入,已经为超生医学影像数据库,建立了5个子库,每天都有数据上传。而入库、标注、质控的标准,及应用解决方案都已完成。预计明年九十月份,这个数据库就可以正式展现给大家。

田捷教授表示,目前医学AI发展很火热,国家也非常支持;但也看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需要有标准的数据集和标准化的规则,需要有更多“优质”数据,同时人工智能方法的开发也要基于隐私保护。在不能拿到足够公开数据的时候,或可以直接研发基于隐私保护的人工智能

更多《医学影像AI 2020 发展报告》亮点!未完待续......

虽然目前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但是“它”的成长非常迅速且每天都充满惊喜。

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为医生、企业、研究学者、政府机构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融合交流,创造了很好的典范。

相信未来医学影像AI会将临床诊疗带入一个崭新的纪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