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之翼,倾听“千面铅衣侠”的真实声音

守护之翼,倾听“千面铅衣侠”的真实声音
2020年10月15日 19:53 MedTrend医趋势

M

 EDTREND

医趋势说

人生,就是一场奔跑,这一场生命的奔跑中,会遇见多少个“他们”?我们看到了针尖游走,柳叶刀起,血脉连续,重焕生机;却常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看不清他们的面庞。

医者

把关切珍藏在口罩后,

把初心珍藏在白衣里,

而他们蕴藏起的,不止是这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一人千面的不同角色。在医院穿上白大褂,你是医生,是患者的希望;在厨房穿上围裙,是老婆的帮手;在孩子面前,你是父母;在运动场上,你又成了运动爱好者。

其实脱下白大褂,他们也是一个个有趣的灵魂。是热情似火,还是冷静如水?

2020年,嘉德诺以关爱之翼发起“千面铅衣侠”的关爱行动,带大家一起了解介入医学30年的本土化发展,以及铅衣之下介入医生的真实现状!

近日,医趋势就“千面铅衣侠”的关爱行动专访了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介入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缪中荣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

01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春天”

百年介入医学

1929年,德国年轻的外科医生Werner Forssman在X光透视下将一根导管从自己的肘静脉置入右心房,自此拉开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序幕。Forssman医生也因为在心脏导管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时至今日,心血管介入医学轰轰烈烈地发展了90年上世纪80年代,介入放射学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融合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通过30多年来的“本土化”,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数百种疾病诊治,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创伤急救等疾病治疗的首选,介入放射学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介入治疗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应用,逐渐分支为冠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各个亚学科,冠脉支架、介入心脏瓣膜、取栓支架、大动脉覆膜支架、各类导管导丝层出不穷。相较于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创伤小、技术易于推广,可以惠及更多的病患,为患者带来福音。 

为了了解介入学科对心脑血管疾病发展的意义,我们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缪中荣主

▲专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缪中荣主任

介入治疗的发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意义与特点是什么?您平时除了这个忙碌的工作之外积极开展一些科普的工作,就像您创办了一个“猫大夫医学科普”这个公众号。那您当初创办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和现在推动您的动力是什么呢?

缪中荣主:“我们所说的神经介入实际上在国内发展得比较晚但比较快,八九十年代在我国才陆续开始的,所以它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对于脑血管病的这种治疗呢,我们就叫神经介入。

通俗一点,这个脑血管病它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跟缺血性脑血管病。那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脑血管破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呢实际上就是脑血管堵了。

因为我们的大脑是我们的司令部,所以一旦损伤它就会造成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病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致残。实际上近10多年,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群致残、致死的第一位病因。对它的治疗无论是政府,还是医院和医生,其实大家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现在普通外科手术跟介入手术的效果如果都一样的情况下,很多患者会选择做介入手术,那对我们的介入的医生(需求)也越来越多。

但其实,心脑血管病,心脏性的脑血管病,大部分的是可以预防的。

作为医生来说呢,就是需要做大量的公众教育,才有可能使更多的人知道他面临什么样的情况,知道他的身体的状况,了解到有一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有危险因素他必须做好控制,如果有高血压、血糖高、血脂高等情况他会选择去吃药,或者根据情况选择做进一步的治疗,不然发展到下游就是导致这个心脑血管病。

所以说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公众教育和科普的方式, 这些都促使我们在本职工作以外,把疾病的预防首先放在治疗前面,希望努力成为一个有情怀的医生吧!"

02

介入医生 —— “你关心患者,我们关心你”

纵观介入治疗在中国30年的发展,起始阶段虽坎坷,但近几年总体发展迅猛。这其中离不开介入医生的努力。

作为介入治疗的重要支撑者,介入医生近年来逐渐面临较大需求,这背后所折射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医疗服务下行,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在基层医疗迎来“刚需”。

另一方面,介入医生工作强度远大于其他医护群体,除了常规工作外,要做到全天候待命,随叫随到参与紧急手术。平均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还要在精神高度集中做手术,介入医生身心疲惫。

介入医生在手术室内需要穿着少则二三十斤重的厚厚铅衣,在造影剂的射线里“负重”,承受着身体上的疲累和常人之外的风险。

介入治疗所带来的职业病相比于其它职业更高,长此以往还带来了肌肉劳损、腰间盘突出、静脉栓塞、斑秃等病症。所以,铅衣之下并不只有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还有疲惫、腰椎长期负重带来的后遗症、辐射的影响。

不过还是有很多医生在铅衣之下让步与对患者的奉献,毅然决然的走进介入治疗的殿堂,这其中不乏女性角色,巾帼不让须眉

就如同她们步入神圣医学学府时,自心底发出中国版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救死扶伤……”

为了了解介入医生现状,我们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

▲专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

您当初为什么毅然决然的选择心血管介入治疗学科,作为女性您觉得在介入学科领域有哪些优势与劣势?您对当下青年医生有哪些寄语?

钱菊英教授:“其实我不是说选择了介入学科,而是选择了做心血管医生,那么心血管内科医生呢,当初吸引我,是因为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心血管疾病本身比较复杂,对病人来说危险性也是比较大。

所以,如果能够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对病人的帮助还是非常的大的,那这个学科本身也是很有挑战。后来逐渐进入和深入心血管学科,慢慢接触临床以后,发觉心血管疾病的很多的诊断跟有效的治疗是离不开介入这样一个手段的。

无论是冠状动脉相关的疾病,冠心病,还有一些心律失常,或者说现在更多的还有一些结构性、先天性的心脏病,缺损或者说是跟瓣膜相关的疾病,我们都可以通过介入的方法,用创伤更小的这样一个代价来完成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所以心血管介入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当中还是非常重要的,也解决了很多关键的问题。

针对大家问到的从事心血管介入医生不得不要面临的问题。其实作为女性跟男性,并没有说有什么太多的不同。只不过女性在医学领域有她独特的一些优势的,比如说心更细一些,手更巧一些。

不过,从整个趋势来看,女性从事介入的医生可能跟男性相比还是比较要少一点。工作重压力大是一方面,生理上也是一方面,比如女性需要可能需要生孩子,去照顾家庭,所拥有的时间比较有限。

但是我觉得这也不太会成为女性从事心血管介入的一个障碍,毕竟现在我们国内心血管领域也有许多非常杰出的女性。

对于青年人才的建议,我倒是觉得他们首先应该先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提高自己的业务的能力。其次你再树立目标去做一个心血管的介入医生,不怕吃苦,勤奋学习,用娴熟的技术才能够来救治更多的病人。

03

“千面铅衣侠”平凡人生,同样精彩

无数个日夜,从头到脚,铅帽、铅眼镜、铅面罩、铅围脖、铅衣、铅手套......这是一群在导管手术室抢救患者的医生们,手拿导丝、导管以专业为患者解除病痛,同时为介入医学的事业的不断发展发光发热。让我们一起向“铅衣侠”致敬!

嘉德诺第二届“关爱之翼,千面铅衣侠”征集活动开展后,我们一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医生的126个精彩作品。这些真实和震撼的照片和视频,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第一次这样“近距离”了解到铅衣侠——介入医生的“酸甜苦辣”,也看到了他们专业精湛的背后,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多才多艺的本领、平凡又精彩的人生。

他们中有疫情期间坚守一线的“抗疫战士”,有常年从事临床治疗、医学教育的资深专家,还有孜孜不倦的青年术者......画面中,有铅衣卫士连续奋战在手术室”不下火线“的感人镜头,也有业余时间与家人欢聚、与友人自驾的帅气的“摩托骑手’,也有在运动场上留下矫健身姿的“灌篮高手”.....他们的作品和身影也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与大家一一见面。

今天,我们在所有参选作品中精选了10个,率先来到了大家面前。如果他们中的身影、故事打动了你,请为他们投出宝贵的一票(排名不分先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相信在嘉德诺与医趋势的倡导之下,会有更多的人去真正了解关爱他们。我们也期待您的参与,让我们共同为铅衣侠的付出献上”鲜花与掌声“。

排名不分先后:

下一期专访: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符伟国

—— 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包俊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