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零售转型的分行样本(四):攻关财富管理

招行零售转型的分行样本(四):攻关财富管理
2022年07月26日 09:28 零售新逻辑

文:秦季章

如果将零售业务比喻为商业银行的皇冠,那财富管理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这是因为财富管理服务的是银行最有价值的高端客户,创造的是含金量最高的财富中收。

在A分行2年多,财富管理是我花精力最多的业务之一。值得欣慰的是,成效比较明显。以财富中收论,第一年增长50%,超过1亿;第二年翻了3倍多,超过4亿;第三年保持50%增速,超过6亿。

直奔主题做高端

“客户为王”是零售转型的新逻辑之一,在财富管理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财富管理业务能不能做起来,首先取决于财富客群的规模与质量。跟上总行零售转型步伐的分行,经历近10年的发展,财富客群主要靠链式输送保持增长——从有效客户提级为金卡客户,从金卡客户提级为金葵花客户,从金葵花客户提级为钻石客户,从钻石客户提级为私人银行客户,并层层向上输送负责管理该层级客户的客户经理。

这种金字塔式的客群成长路径,被证明是有效且可持续的获客模式,A分行自然要照此补课。但我想到,这需要比较长的过程,难以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跨越式增长。

怎么办?直奔主题做高端,即在构建客群成长金字塔的同时,直接抓高端客户获客,发挥“二八”效应,求得AUM和财富中收的飞跃。

要在短期内获取大量高端客户,还是绕不开高收益率产品。几年前,总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之初,高收益率产品多,但现在强调资产配置,要求分行逐渐摆脱对高收益率产品的依赖。A分行没有跟上总行的节奏,指望不上总行的产品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分行的产品需要报总行批,而总行私人银行部及财富管理部的产品导向及审批条件,都难以满足分行对高收益率产品的诉求。幸运的是,当时的总行养老金融部有一个叫“金福计划”的产品通道,我们可以借此开发出高收益率产品。

产品通道问题解决了,资产从哪来?分析来分析去,还是只能瞄准政府平台和房地产。

政府平台高层级的还不行,因为定价不高,做不出高收益率产品。于是,只好直奔地市县,寻求定价高的资产。如何控制风险呢?将产品首先卖给底层资产所在地区的客户,尤其是公务员——到期兑付不了,政府官员与工作人员的利益也会受损失,能不优先协调解决吗?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对政府平台未来风险的判断。毕竟是发达地区,经济率先下行,未来一定会率先反弹,政府的财政状况一定会好转,应能保证还款。

同样是定价低的原因,房地产找头部开发商也不行。怎么办?找在大开发商热销楼盘附近有地的小开发商。房地产最重要的是地段,小开发商即使实力不济,房子降点价总能卖出去。同时,做好底线思维,要求项目以较低折扣抵押给分行,万一出风险,卖项目也能避免资金损失。另外,管控好资金流向,资金封闭运行,确保不被挪用。

2年时间,累计组织了约500亿为政府平台和房地产融资的高定价资产,确保了对财富客户高收益率产品的供应。凭借这一有力的竞争利器,各层级财富客户、整体AUM及财富中收迅速增长,财富管理业务在总行考核中率先翻身,步入优秀分行行列。

遗憾的是,2年后总行担心出风险,叫停了我们开发的产品。最终风险如何呢?我离开A分行几年后,全部结清,没有出现一笔不良。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已今非昔比,近几年的房地产融资频频暴雷,政府债务的风险也在积聚,监管不断趋严。当年A分行大做政府平台和房地产资产,似乎很冒险和激进。但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政府平台和房地产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这段经历告诉我,做银行特别是做资产业务,时机很重要。正如花无百日红,任何行业和企业都有花开之时、花落之日,银行应力求在花开正盛的时候介入,在花落之前撤出。毋庸讳言,银行因此遭到诟病,被指责“嫌贫爱富”,被讽刺“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但这是银行的生存之道,如果不这样,银行就会被不良资产拖垮,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更大。

500亿政府平台和房地产融资,不仅助推了A分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跃进,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公司与机构业务的发展。对于这些客户来说,表内还是表外提供资金都一样,有了这块敲门砖,存款、结算、票据及投行等业务自然接踵而至。

然而,有趣的是,我还为此做过检讨。招行的风险偏好较低,尤其对政府平台和房地产戒备心一直较强。发现A分行一两年做了500亿,而且走的特殊通道,没有经过公司和风险条线的准入与审批,视之为内部违规和重大风险。最后,经和总行沟通,由我签发一个自我批评A分行“目无总行”的文件了事,并换来了总行增加分行政府平台和房地产融资限额的喜事。

队伍训练的革命

队伍为本。在狠抓财富客户获客的同时,财富管理队伍建设也被提上重要日程。

首先是补充营销和管理人员。记得当时支行的财富客户经理普遍2、3个,财富客户经理总数才100多人,比同类分行少了一半以上;分行财富部十来个人,财富顾问等重要岗位严重缺人。于是,按照前文所述的外包员工转正补充支行财富客户经理,校招外地农村理工男补充分行管理人员。另外,因为要大做私人银行客户,想多配备和储备一些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但总行有比较严格的配置和准入标准,直接选配还不行,便采用配置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助理的变通办法,选拔一批有潜力的员工到私人银行中心给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当学徒。

不久,财富客户经理翻了倍,队伍的数量基本满足需要了。如何让数百名客户经理迅速成长为熟手、骨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队伍成长主要靠培训。我对过去的培训做了一些调研,了解到效果不佳,民怨不小。不少员工反映,下了班让我们1个多小时车程到分行,听2小时的课,没多大作用,很无聊,还不让玩手机。怎样提高培训效果?我觉得要来一场革命,并决定亲自抓几个项目作为样板。

在金融科技对柜面业务替代率不断提高,到店客户日渐减少的环境下,电话邀约客户来网点成为财富客户经理的一项必备技能。我提出,组织全员电话邀约技能培训。

最初的培训方案沿袭老套路,请老师集中授课和演练通关。我感到,仅仅课堂培训,转化率并不高,必须强化在岗实战训练。于是,咬牙拿出一笔不菲的费用,聘请一家集课堂培训与实战辅导于一体的专业公司,打造几个标杆网点。

课堂集中培训接手后,合作公司派专家赴网点,实地观察理财专员和理财经理的电话邀约行为,对照培训的内容与要求,肯定其进步,指出其缺点,指导制定改进计划。为督促落实,让客户经理将改进计划发微信群,我入群抽查点评。一段时间后,专家再赴网点检查评价。这样几轮之后,几个标杆网点的客户经理对于电话邀约的认知、流程和技能,才真正发生改变,邀约覆盖率和成功率明显提高。

其他网点怎么办?不可能全请外部专家,成本受不了。打造标杆网点过程中,就派了分行的FC(财富顾问)跟班学习。专业公司撤出后,他们从学生变老师,照葫芦画瓢,一个一个网点辅导督促客户经理训练电话邀约技能,基本做到全员过关。

保险(指长期期缴寿险)销售是财富中收的最大来源之一,但保险是公认最难销售的金融产品。我想,既然保险销售的难关绕不过去,而销售又是相通的,如果客户经理能销售最难销售的保险,那其他产品就不在话下了。

常规的保险销售培训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我还是不满足,总想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助力。有一天看保险销售通报,注意到有一位理财专员的业绩比较醒目,虽然金额不很大,但笔数很多,几乎每周都能出单。如果几百名客户经理都能如此,那保险销售的难题不就解决了吗?让财富管理部总结推广其经验。

记得在一次财富客户经理全体会议上,这名员工做了经验分享。她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众人频频点头。我却想:出了会场门,到底有多少客户经理会真正改变呢?恐怕不会多,就像大多数培训和经验分享一样。

第二天,我约这名员工来我办公室,和她聊了半天,详细了解了其销售逻辑与流程,并亲自动笔整理成销售模版。第一步,班后在两个系统找5个目标客户,按照有活期存款、信用卡月光族、家庭主妇、IT男等维度筛选。第二步,第二天上班时抽空电话邀约,用上训练时学的技能,能成功3个左右。第三步,客户到网点后先闲聊,不直接说产品,用寒暄赞美融洽气氛。第四步,自然切入销售,针对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切入话术,如对月光族——你现在年轻可以月光,但不能一辈子呀,我们有一个产品可以改变你;对家庭主妇——现在这个社会男人不太可靠呀,你得为自己和孩子做点打算,我们有一个产品可以帮助你;对IT男——你们这个行业压力大,最近不是报道某大公司IT男跳楼吗,你得为自己和家庭负责,我们有一个产品可以满足你……第五步,给客户做好划款、出单、签合同及售后服务,并请客户转介客户。

利用以上模版推广这名优秀员工的保险销售经验,比较易懂易学,更多的客户经理能够做到,这对于提高财富队伍的保险销售能力,起到了比普通培训更有效的作用。而原来的经验分享,不那么直接,对于大多数客户经理而言,不容易运用到销售实践中,因而效果有限。

对于最佳实践分享,不仅要关注分享内容是否有实用性和可复制性,还有关注分享人的选择。我曾经争取总行在分行所在城市召开全行“产能飞跃”(总行持续多年的网点财富队伍销售能力提升项目)经验交流会,来自各分行财富管理条线的销售精英汇聚一堂。为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我让会后再邀请几位精英给全体财富客户经理交流分享。

开始的人选才貌俱佳,但我认为效果不一定好,让找几个长相普通、质朴少言者。这几位分享者上台之初,表现并不出众,有的言谈举止还看出有些紧张。但说到自己的本行,有数字和案例为证,逐渐言辞生动、神采飞扬,从内到外都变得自信起来。

这次分享提高了A分行财富队伍的信心,不少人心想:我的长相和口才比他们可能还好一点呢,他们能行,我也一定能行。试想,如果让口若悬河的帅哥靓女现身说法,可能场面上更好看,但大多数人估计钦佩有加,信心却不一定能增加,甚至还会减少。对于销售而言,信心比技能其实更重要。

队伍训练的长久之计,是在支行层面建立强大的训练能力。

招行许多先进分行,队伍训练最重要的阵地在支行,训练的主要方式类似师傅带徒弟。师傅和徒弟天天在一起,以实战案例为教材,手把手地教,效果当然好。就财富管理队伍而言,支行行长、财富主管(财富团队的负责人)和优秀客户经理都是师傅,新人一到网点就会安排师傅传帮带。

但A分行几乎没有财富主管,优秀客户经理也不多,支行行长干财富管理出身的也少。怎么办?让一部分业务骨干兼任支行财富主管,减少金葵花客户的管户数量,增加一部分管理岗位津贴,一部分绩效和支行财富团队业绩挂钩。业绩好的客户经理愿意干财富主管的不多,因为自己管客户驾轻就熟,业绩稳定,而管人麻烦,业绩还不可控。经过耐心细致地说服,终于有一批骨干上岗财富主管,在支行层面有了最初的师傅。

五大增值服务

如前所述,零售转型之初,获客尤其是高端客户获客,不得不依赖高收益产品。但过度、长期依赖高收益产品难以为继,而且培养不出财富管理的真功夫,享受不到财富中收的红利。

招行总行和先进分行的经验是,摆脱高收益产品依赖的出路在资产配置,即通过为客户提供科学的资产配置,实现总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满足其人生规划的金融需求。于是,按照总行关于资产配置的要求,组织财富队伍做好客户需求挖掘分析、客户财富体检,在此基础上,推进大类资产配置清零与达标。

这当然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归根结底靠财富客户经理能力的提升。有没有辅助手段帮助客户经理,为其循序渐进提升自身能力,按资产配置理念经营客户,赢得一定的缓冲时间呢?我想到了增值服务。

银行之间的金融服务同质化程度很高,财富管理的差异化往往归结到产品收益上。而对客户有吸引力的非金融增值服务,能有效地降低客户的收益敏感度,在财富产品收益率和同业持平或略低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地获取和经营财富客户。

我专门组建了拓展增值服务的团队,对他们说:“没有太多的费用给你们,靠你们去市场上整合资源,给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你们最大的筹码是招行的品牌和招行的客户。”

这个团队不辱使命,在我规划的五个重点领域,寻求各种合作伙伴,开拓了一系列广受客户欢迎的增值服务,并形成一定品牌效应。

教育。常态化开展“小小银行家”活动,邀请高端客户带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孩子到网点,体验银行工作,学金融知识。和科技城合作,举办“小小科学家”活动,组织高端客户带孩子体验和学习科技知识。在中考、高考的关键节点,开展“名校校长面对面”活动,请校长给作为考生家长的高端客户演讲互动。

出国。针对当时高端客户出国热,请知名留学中介的专家为客户讲座答疑。与新东方、新课堂合作,对高端客户及其子女选择的课程,给以费用等优惠。

旅游。正好有几个公司客户做高端旅游,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投入一定资源,为高端客户定制国内外旅游方案,保证服务质量,享受费用折扣。

健康。针对年龄较大的高端客户,举办健康养生讲座、名医问诊等活动。

特惠。和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在分行微信公众号上发放优惠劵,做到“天天特惠”。

这些增值服务的持续开展,为高端客户转介新客户,提升高端客户互动与粘性,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客户活动参与度的增加,与客户经理关系日渐密切,为后来逐渐摆脱高收益产品依赖奠定了基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