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指教《导演请指教》?

谁能指教《导演请指教》?
2022年03月16日 11:18 相思风萧再叹

原创

文|方正编辑|朴芳

《导演请指教》正在行业掀起轩然大波,诸多大号开炮怒怼,把节目说的一无是处,好似电影行业要毁在一档综艺手里。

通常评论界只存在一种声音时,犀牛君总会很警惕。看罢两期节目后,犀牛君承认,《导演请指教》确实做得还不够好,不一定能完成它想扶持华语导演的节目宗旨,但同时我们认为,开骂它对行业同样无益。

谁能指教《导演请指教》?影评人、电影制作者、观众都没有这样的权利。而允许行业内外不同的声音发出、自由辩论,这恰恰是这档节目本身的某种价值所在,也是当下电影界所需要的。

不可否认《导演请指教》存在选角争议、强炒话题等诸多问题,但当导演曾赠改编《大话西游》博得满堂喝彩,男主凭话题#张晚意好适合演爱情片#拿下微博热搜第4,节目发掘了宝藏导演和宝藏演员被更多人认识,这难道也是害了行业?

开炮有流量,但情绪容易遮蔽理性的眼睛。《导演请指教》真的一无是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请别轻言综艺会毁掉行业,因为对当下不太景气的影视业来说,影视综艺是在开一扇通往新可能的大门,别轻易关了这扇门。

自由辩论无罪

#毕志飞哭了#、#李诚儒不承认新小城之春是毕志飞的作品#、#蔡康永三次邀约李诚儒被拒绝#……看到《导演请指教》开播后的热搜话题,不得不佩服节目掌握流量密码的炉火纯青。

邀来毕志飞、包贝尔、蔡康永等争议导演参赛,再拉来“人间毒舌”李诚儒、“北电教授”影评人以及手握“离席键”的大众评审团,借用剪辑大法放大这些群体间的对立,节目确实有强炒话题之嫌,以致于很多人只看到这一面。

但搞观点对立不是综艺的原罪,对立情绪背后,是节目允许所有群体针对电影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自由辩论,毕竟没有群体能垄断评论电影的话语权。

长久以来,影评界与市场存在脱轨现象。影评圈自带一套电影评判范式,但一来,它与市场反馈相去甚远,一部院线电影的猫淘和豆瓣评分往往大相径庭;二来,这种影评方法向市场的输出难言成功,始终未与大众建立有效对话。

犀牛君并不是要强行洗白这档节目,但《导演请指教》某种程度上就是当下电影界缺少的一个对话平台。

借用综艺这一流量平台,文艺片到底哪里好,影评人可以给观众们讲讲,对商业片的看法各执一词,制片人可以做影评人和观众间的沟通纽带。在各方自由论辩的过程中,各方有没有可能相互学习,生发出看待电影的新视角?

看到梁龙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大众评审团质疑导演孤芳自赏,专业鉴影团的解读或能成为引导鉴赏的一把钥匙;很多大众评审表示看不懂吴镇宇的《记》,但郝蕾站出来为观众说话,“有些电影看不懂,它仍然是商业片,很多观众能感受到情绪”,一来二去的论辩,各方的有效对话就建立起来了。

“东方影像处理封闭空间是越隔越大,要通过遮挡物(如梅窗、曲径)来完成,毕志飞这里用的是插入性特写,是好莱坞式的。”听到王旭东对《新小城之春》的解读,观众才得以分辨出新旧两版的美学差异,这也是一次影评人和大众间的有效沟通。

反观参赛导演,聆听影评人和观众分享不同感受,会是导演认清自己、调整自己的契机。相国强的《哪吒》、梁龙的《疯狂的外星人》、吴镇宇的《记》都有基于鲜明导演风格的艺术探索,很多影评人给予认可,但他们也需倾听大众反馈的声音以求进步,这是自由论辩带给青年导演们的价值。

当然节目也存在对辩论风向进行强干预的问题,特别对专业鉴影团较偏激言论有意截取和放大,或多或少强化了观众对影评人群体的偏见和误解,很多影评号都表达了被节目误伤的不满,这是节目后续需及时纠偏的部分。

电影属于市场

选角争议、迷惑剪辑、强炒话题,但凡提及《导演请指教》似乎总逃不开这些点。但犀牛君注意到,在舆论场上,节目真正的一条逻辑主线悄悄被严重忽视了。

节目的“导师团”是四位制片人坐镇,这决定了节目核心逻辑是围绕制片思维选拔有市场潜力的导演,而现在,本该是主角的制片人在舆论场里“消失”了。

尽管节目组有意在制片人团里放入王晶、郝蕾这样的“明星”,舆论焦点仍然跑到了更具争议的明星身上。这其实暴露出国综长期面临的一个困境,综艺爱拿明星炒话题,恰是因为当下观众为明星买单的可能远大于为内容买单。

相比明星,制片人团才是承载节目扶持电影产业愿景的核心。当郝蕾看到包贝尔的进步大加喝彩、观毕王暘的成片坦言失望,当王晶指出相国伟短片的题材“香港当年至少拍过五六十部”、用“我从1984年就被人家黑到现在”与包贝尔共勉,我们能看到制片人们一条清晰的市场向导演甄选标准。

而当陈祉希看完曾赠的《爱情》感动落泪,发出“导演多吗?很多。好导演多吗?太少了”的感叹,当方励听完影评人对德格娜的称赞喊出“别捧杀她”的劝诫,为如何帮中国年轻导演找到发展路标而发愁时,我们又能看到制片人们对好导演的渴望和爱护。

在电影界,始终有一个经典之问未被厘清:电影究竟是艺术还是商品?在不同语境下这个问题全然能够有不同的答案,但若站在扶持产业的角度,犀牛君必须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把电影捧上艺术神坛对产业没有好处。

明确电影属于市场,才能发挥制片的作用产出优质项目推向市场。影评人可以喜欢艺术片,但别把艺术性评判当作唯一标准,那电影注定是小众狂欢。《导演请指教》设置制片人团,是想找到把商业导演和作者导演都推向市场的方法,寻找能令不同人群皆能满意的“最大公约数”电影。

明确电影属于市场,也便理解了《导演请指教》为何赋权大众评审团“离席键”。真实世界里,用脚投票进电影院的正是普通观众,“停映赛制”是将导演置入市场评价里的一次拟态模拟。年轻导演终要面对残酷的市场,提前直面是助他们成长的最佳方式。

不过犀牛君也很难认同节目直接切断影片的做法,就如梁龙所说“对一部未放映完电影的评价没有意义”,美食品鉴家不可能准确点评一道未做完的菜肴。其实停映赛制完全可以设置为“映后惩罚”的机制,希望节目组后续可以有所改进。

电影不比综艺大

综艺制作是可以慢慢进步的,但此番围绕《导演请指教》的舆论风波,反复在传递的另一个不良信号,是电影行业普遍看轻综艺的无缘由傲慢。

在犀牛君看来,电影和综艺本质上皆是大众娱乐品,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别。但行业里对综艺嗤之以鼻者众,认为综艺全都是瞎胡闹,恨不得要对影视综艺斩尽杀绝。

言必称综艺毁电影,是我们把电影强捧太高,看不到影视综艺的价值,是一个开辟与大众对话渠道、欢迎更多人了解我们行业的窗口,有助于我们从固步自封走向开放包容。

诚然,《导演请指教》确实有蹭用毕志飞、李诚儒、包贝尔等人的话题流量,但客观来说,它可能是节目先吸引来大众关注的一个妙法,以致节目后续能够乘热度而上,扶持、助推更多更需帮助的青年导演“出道”。

节目播至第二期,曾赠、宁元元、德格娜等优秀青年导演的涌现便是明证。曾赠对《大话西游》的创意改编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好作品关上人们质疑的嘴”,制片人郝蕾兴奋地向在场所有人喊话,“对于真正好电影的感动和认知我们是一致的,不是吗”?

面对主持人柯蓝“如何帮助导演曾赠”的提问,四位制片人皆表示要扮演好服务型角色,辅助导演寻找投资和优质主创资源,让好导演充分施展才华。回顾过往,电影行业里不团结的事我们遇过太多太多,而一档综艺舞台反倒让我们看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一幕。

看《导演请指教》或许并不能让大众理解我们的行业,也可能再加深对影评人、导演群体的误解,但着急开骂并不能解决问题,影评人如何找到与大众真诚对话的方式、如何助力好导演的甄选与推广,才是为行业做实事。

振兴电影行业,这是我们所有从业者共同的希冀。当下市面上能合作起来让投资人放心、能持续扛票房的好导演真的凤毛麟角,大部分华语导演的进阶之路堪称艰难,在这种时刻,影视综艺试图做些事情,犀牛君认为还是应当给予支持。

期待《导演请指教》后续能根据舆情优化调整内容,带给行业更多实际的助益。而如《开拍吧电影》等新晋影视综艺也已在赶来的路上,愿我们看待这些节目能少点骂战和贬低,多点peace和鼓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