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转型失速,“第二增长曲线”何时发力?

平安转型失速,“第二增长曲线”何时发力?
2022年03月26日 14:27 互金观察站

最近中国平安2021年业绩报告出炉,作为A股上市保险企业中率先公布的业绩报告,此次披露迅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从中国平安披露的数据显示,营运利润进入低位增长阶段,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同比下滑3.1%。归母净利润为1016.18亿元,同比下滑29%。年化营运净资产收益虑为18.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对于业绩的下滑,中国平安解释称,主要受对华夏幸福等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等调整的影响。

财经观察站

作者 翘楚

自2021年开始,中国平安股价就一直处在持续回调状态,从最高点的接近94元/股下探至最低42.33元/股,市值蒸发超过9100亿元。

具体来看,其基本盘业务寿险增长乏力,短期面临诸多挑战。最近两年,平安高管阵容不断优化,组织架构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先是平安高管李源祥接任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职位,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联席,之后CEO谢永林和陈心颖进入董事会,获任执行董事……高管团队的稳定性对业绩支撑至关重要,此前的转型成效尚待检验,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不可不谓之敏感。新业务价值方面接连滑落,新业务价值率27.8%,同比下滑5.5 个百分点,首次跌落30%以下。虽然相较于保险板块,综合金融板块表现尚可,但是正如华金证券判断:公司业绩低于预期,改革成效仍需时日。

保险板块:增长乏力

作为综合性金融集团,中国平安的业务多元,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医疗健康等“多管齐下”,每个板块下又有多个细分板块,当然最主要的“护盘”业务还是保险,收入结构上,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都高于60%。2018年,中国平安开始聚焦 “渠道+产品”的多维度升级改革,2021年进一步着手“综合金融+医疗健康” 的战略升级,落脚于深化寿险改革和医疗健康生态圈升级。作为寿险改革的关键年份,2021年寄托着集团上下对寿险发展的众多期盼,而从业绩表现上看只能算差强人意,增长乏力,寿险增速持续探底。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保险业务收入为4940.11亿元,同比减少3.98%;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净利润为603.03亿元,同比减少37.2%。截至2021年底,该公司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60.03万,同比减少了41.4%。受此影响,该公司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23.6%。

2021年5月,平安人寿重庆员工实名举报重庆平安人寿逼迫其(购买)“自杀”保单事件引发市场热议,该员工称公司以各种手段诱导、逼迫代理人给自己和家人投保19份“自杀保单”,保费共计273万元。“自杀式”保单的沉疴将平安保险粗放的营销方式暴露无遗,显然这样的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阶段。竞争对手方面,友邦的精英模式、泰康的健康财富规划师项目持续推进,都是提升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精英化的重要举措,这对平安而言足够警醒,缺乏创新、固步自封的营销模式只会被市场甩在身后。

新业务价值,代表新签保单在存续期间创造的全部利润的现值,是体现寿险业务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代表着未来盈利能力,新业务增值的高低同时影响险企的估值。

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的下降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新业务减少;二是新业务质量下降;三是计算假设有所调整,如假设的投资收益率下降、事故发生率增加、风险折现率增加等。对此,中国平安解释称,主要原因在于储蓄型产品占比上升导致新业务价值率下滑,以及公司坚持高质量人力发展,转型期间代理人数下滑的双重影响。

虽然疫情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险企的业务拓展,使企业在业务拓展上均存在不小的压力,但是中国平安的表现多少都让市场不孚众望,被认为不是行业龙头应的表现。正如相关媒体分析指出,企业面临均等的市场环境,但是专注做寿险业务的友邦保险在新业务增长上就亮眼的多。数据显示,友邦保险2021 年新业务价值上升 18% 至 33.66 亿美元,新业务价值利润率上升 6.3 个百分点至 59.3%。这也让人不免怀疑,曾经辉煌的中国平安是否要跌下神坛?

“HMO”模式成效待定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年,打通并推动医疗、健康、保险资源融合逐渐成为中国平安的重心之一,正如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所言:“金融是现在时,医疗是未来时”,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是平安下一个10年的大布局,未来医疗板块也将在平安的业务比重中会越来越大。

2021年,中国平安构建了“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模式。HMO: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的缩写,通过与特定的医生、医院和诊所协商,“HMO”为本地区的自愿参保者提供成套的综合医疗服务,计划通常只对医疗网络内的医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进行赔付,参保者医疗服务供应商选择的灵活性最低,但理赔最简单。

根据中国平安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平安63%的个人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 3.3 个、客均资产管理规模达 4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 1.6 倍、3倍。可以说,在打通医疗健康闭环,升级企业战略规划上,中国平安势在必行。对此招商证券认为,中国平安强调“医疗健康服务”将会作为公司战略升级的重要方向,当前处于开拓“第二增长曲线”的初期。

然而,虽然“HMO”模式在国内得到追捧,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多家险企都有入局,但是从几个层面上看,“HMO”模式并非是无可挑剔的香饽饽。从用户角度出发,虽然在HMO的模式下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相对较为完善的服务,生病时无需再花费更多,但这一好处成立的前提是用户选择的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之内。覆盖范围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患者选择“HMO”以外的医疗机构,恐怕仍需支付较高的就医成本。

从服务角度出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服务机构必须要面对的环境之一。HMO模式除了对区域覆盖面积提出要求,疾病种类、服务体系的打造和覆盖力也考验着机构的实力,正所谓数量、质量缺一不可。

对于中国平安这样的险企而言,大量的财力、人力投入是一方面,考验这一模式下是否能够实现盈利是另一方面。就目前发展而言,国内险企在获取医疗数据、优质医疗资源上问题突出,质量、数量都很难保证,即使大如中国平安也不例外。近日,平安健康竞购的北大医药接连数日涨停,股价暴涨引发市场热议,作为平安健康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北大健康是中国平安“HMO”模式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市场的寄托,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整体而言,看上去很美的“HMO”是否能成为中国平安的第二增长曲线还存在疑问,在市场竞争局面还未清晰之时,一切还存在未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