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大渡口区,有一位梳着三七分短发、脸上总挂着温暖笑容的老人,他拖着跛脚奔波在公益一线,用44年光阴诠释了 “雷锋精神” 的当代内涵。他叫傅强,满族人,曾任重庆市残联副主席、重庆市肢残人协会主席,现任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理事、市(区)17 家公益组织的名誉会长,被各族群众亲切称为“强哥”。从帮助残疾人跨越“无声世界”到为各族群众搭建“连心桥”,从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环卫工人到下岗职工、退伍老兵等各种群体,他用行动书写着平凡人的非凡故事,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
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傅强3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高考时成绩优异却被大学拒之门外。在那段黑暗岁月里,他曾在水塘边徘徊,却最终选择与命运和解:“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残疾’。”1979 年,他进入一家民政企业工作,发现工友多为聋人。为打破沟通壁垒,他自学手语,成为重庆首位持证手语翻译。在市、区大会上,他用双手架起“有声桥梁”;在法庭上,他为聋人仗义执言;他还创办文化补习班,帮助50余名聋人提升文化水平。“无声世界”因他的坚持变得“有声有色”。正如雷锋所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傅强将个人命运融入社会服务,让残缺的生命绽放出耀眼光芒。
民族团结的“摆渡人”:35年搭建“连心桥”
傅强以一生的坚守描绘出了最生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画卷。早在1988年,傅强就发起成立大渡口区民族联络组(后更名为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带领志愿者帮扶各族困难群众达10万余名。彝族女孩阿果全身30%烫伤,他3天筹集10万元善款;回族群众刘某患病、女儿入狱,他数年如一日资助慰问,最终让女孩重获新生;他每年为希望小学、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生命中最亮丽的底色。退休后,他推动重庆市首个民族医疗健康服务基地落户大渡口区,发放3000余张医疗卡,减免各族困难群众医疗费用90余万元。“找强哥,总没错!”各族群众质朴的信任背后,是他用汗水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傅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巴渝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助残路上的“燃灯者”:让每个生命都有光
大渡口区残联成立之初,傅强拖着跛脚跑遍全区,为上万名残疾人解决康复、就业难题。高位截瘫的邓女士一度绝望,他反复上门鼓励:“残疾程度比你严重的人都能创业!”最终,邓女士创立家政公司,服务300余位客户。“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傅强用雷锋的箴言照亮他人前路。
最近五年来,傅强组织公益活动200余场,筹集善款500余万元,惠及7万余人。面对赞誉,他始终谦逊如初:“无论工作多平凡,只要真诚奉献,就能发光发热。”这正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
荣耀于一身,但初心不改
傅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十大感动人物”“健康中国十大公益人物”、“重庆十大影响力公益人物”、“重庆十大健康领军人物”、“重庆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重庆好人” 等百余项殊荣,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但他始终谦虚自勉:“荣誉属于过去,公益没有终点。”如今65岁的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仍活跃在公益一线,用汗水浇灌着民族团结与助残事业的硕果。
傅强的故事,就是新时代的“雷锋日记”,他用44年光阴证明:雷锋精神从未远去,它始终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在时代变迁中历久弥新。在傅强身上,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的永恒光芒——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的关怀,更是对中华民族的无私担当。(文/图 陈诚)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