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在四川丧失人心,清军南下时其只有北上尚可一搏

张献忠在四川丧失人心,清军南下时其只有北上尚可一搏
2024年06月26日 12:09 未央长喟

清军入主中原后对各方势力进行了一番大扫荡,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各政权纷纷被清军击败。在清军南下时,张献忠为何选择北上呢?

他之所以在顺治三年(1646年)想北上入陕西和抗清没啥关系,完全是因为在四川针对他的南明势力越来越强,再加上其在四川倒行逆施,引起了川人强力回击,眼瞅着自己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呆不下去了,才决定入陕西讨活路的,和抗清没关系。

越来越不稳固的统治让想象中产生了撤离成都,另谋出路的念头。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大西”,以成都为京,设左右丞相、六部尚书,以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掌管军事,张献忠流动作战了10多年,看起来此时算是有了一个根据地,其本人一开始也想占据四川建立政权。

但现实狠狠打了张献忠一个耳光,大西国周边的形势让他高兴不起来。这政权虽叫大西,但个大却没啥关系,实际情况是张献忠虽然占据了成都府,但其政令的覆盖范围也只是成都周边的州县罢了,“献忠虽拥兵数十万,妄自称帝,而其威令所慑服者,不过成都前后十余县耳”,根本就没能完全控制庞大的四川地区,在大西政权之外,四川还有各个明朝残余势力与地方团练武装和张献忠部长期对抗,在对抗中大西军不仅毫无进展,川东要地重庆还被明将曾英重新占领,大西农民军四出征剿,一人难敌众手,面对几十股拥明势力,实在是疲于奔命,勉强支撑到了顺治三年(1646年),形势对张献忠越发不利,可谓是四面楚歌,情况据《小腆纪年附考》记载:“展既取嘉定,贼帅刘文秀、狄三品来攻,为展所败,遁回成都。展遂合游击马应试尽复嘉、邛、眉、雅诸州邑。于时故总兵贾联登及其中军杨维栋取资、简,侯天锡、高明佐取泸州,李占春、于大海守忠、涪。其他据城邑奉调者:洪雅则曹勋及监军范文光,松、茂则监军詹天颜,夔、万则谭宏、谭宜。一蘅乃移驻纳溪,居中调度。会应熊于泸州檄诸路刻期兵进,献贼始惧。”

当时的大西国正在残明势力的三面包围之下,其中杨展一路在顺治三年(1646年)甚至干到了成都附近。这路线怎么南下?南下要直接和南明势力干上,能不能获胜还不一定,四川北部通往陕西的路径当时没有残明势力,尚可以搏一搏。

张献忠

而张献忠的大西军真可谓是屡屡受挫,尤其是屡败于曾英、杨展,他建立的大西国疆土日蹙,简直让张献忠陷入了恼羞成怒的状态,战事不顺,让他将对残明势力和地方团练武装的仇恨扩大到了普通百姓身上,在其占领区内大行杀戮,《鹿樵纪闻》记载:“贼初志帝蜀,虽好杀,犹时有所纵舍。及兵出屡败,列城多叛,谋下荆、吴,又惮英为阻,益愤恨,攘袂瞋目,以咀嚼蜀人为事。”这种愚蠢的行为又让其大失民心。

也就是在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就已经产生了退出蜀地、迁往他处的念头。

逃跑方向选择反复,根本不具备北上抗清的目的

既然张献忠决定逃跑,就先要选择逃跑方向,最初张献忠可是决定去湖广的,并付诸行动,投入还很大,只不过明将杨展实在表现得又高又硬,双方在彭江山口展开激烈大战,大西农民军完败,战船被焚烧,士卒、辎重损失严重,入楚之路被封闭,张献忠只好回到成都。《小腆纪年附考》记载:“献忠闻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将走楚。展逆于彭山之江口,纵火焚其舟,贼大败,士卒辎重丧亡殆尽,走还成都。”

在东下失利之后,才决定去陕西找出路,而其去陕西的目的和抗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据《纪事略》的记载,他的理由是“朕得蜀二年,蜀民恩之不附,威之不畏,屡抚屡叛,将若之何?朕意欲弃蜀出秦,一得长安,则中原首领,自我而据,且关中为我故乡,诸将兵多系秦人,自来强兵战马,皆产于秦,要图大事,还是陕西”,人家北上还是想换个地方圆一下自己的帝王梦。

张献忠

而且据史料记载,来到地形相对封闭的蜀地,张献忠丧失了情报来源,根本就不知道清军此时已经大举入陕剿灭李自成余部和残明势力,估计是直到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迫于明总兵曾英、参将王祥的压力下,放弃成都,来到顺庆府西充凤凰山才知道清军入陕的消息,但是此时成都已经易手,张献忠部到了进退无据的地步,遂在此地驻了长达三个月,直到清军长途奔袭,将其击杀。《蜀难纪实》记载:“初,献忠之弃成都而北也,本欲归秦,不知清师已定关陇。至川北,而进退无所,回翔莫适。”

当然,在顺庆的三个月里,张献忠又改变了主意,又决定东下了,“九月,献贼后陷顺庆,屠之。尽聚贼兵北屯于西充县之金山铺,大治舟楫,将走湖广”。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其便死于清军之手。

清军长途奔袭,八大王命陨西充凤凰山

事实上,张献忠正在西充为东下做准备的时候,清军倒是对他虎视眈眈,欲除之而后快。早在顺治二年(1645年)十一月,清廷下发诏谕意图劝降张献忠,但时任大西国皇帝的张献忠肯定不带鸟清廷一下的。从那时起,清廷就想除掉张献忠了,只是此时的清军正在陕西四处作战,还没精力对他动手。

顺治三年(1646年)下半年,清廷肃亲王豪格基本平定陕西,攻打张献忠部才提上日程。正当八旗军谋划入川之际,大西骁骑营都督刘进忠主动降清,愿意做清军向导,在刘进忠带领下,清军于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出汉中入川,二十六日顺利到达南部县,经过侦查,得知张献忠在西充境内。豪格命昂邦章京鳌拜、固山额真准塔率领八旗护军为前锋先行,自率大军居中策应。于二十七日黎明抵达西充县凤凰山。

而据史书记载,张献忠对清军入川毫不知情,当大西军哨卒向他汇报清军行踪的时候,张献忠居然还不相信。直到清军近前才组织作战,被清军神射手雅布兰一箭射杀(以清军奏报载之,张献忠是被鳌拜于阵中斩杀,此又是一说)。

瓜尔佳・鳌拜

从清军的奏报上看,在鳌拜率领的先头部队击杀张献忠后,豪格“复分兵四出,破贼营一百三十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羸一万二千二百余匹”,很显然大西军是分散驻扎各处130多个营地,并没有来得及聚拢部队结阵作战,而清军面对麻痹大意的起义军也敢于“分兵四出”追击,导致了起义军损失巨大。

所以,张献忠北上纯粹是因为在四川呆不下去而入陕,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其北上是为了抗清,倒是清军主动南下将其击杀确实是事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