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为报复和充实金库而对张居正抄家,张敬修的遗书终止此事

明神宗为报复和充实金库而对张居正抄家,张敬修的遗书终止此事
2024年06月26日 12:12 未央长喟

张居正曾经很自豪地说过,自己在大明的地位是“摄”,虽然大明没有丞相之位,但张居正的权力比丞相还高,达到了“摄政”的地步,而也是这么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张居正,他到底有没有贪腐,成为了一个谜题。

假如要说张居正没贪腐,在逻辑上就说不过去,因为张居正是能臣,却不是刚正不阿的廉臣,他与爱贪污的大太监冯保组成同盟,以此来获得司礼监的支持,对于冯保的腐败行为,张居正那是两只眼直接闭上,等于没看到。试问,如果张居正没点“污点”在冯保的手里,冯保敢和张居正合作吗?

但要说张居正贪腐了,在张居正的执政风格中,又难以看出他是这样的人。

张居正在万历元年(1573年)推出“考成法”,以此来考核官员的办事能力、清廉程度。

在万历初年,将皇帝太后一家子“一年五十万两”的开支活生生给削成了十万两,明神宗要请翰林院官员吃饭,张居正都为了省几百两银子驳回了明神宗的想法,说翰林院的官员工作是本分,所以请吃饭完全多余,所以这么“抠门”的一个人,他真的会贪污吗?

因此,张居正的问题,也是自古以来所有朝廷思索难题,到底如何断定张居正有没有贪污,其实两个方法最实际:一、万历皇帝下令去查。二、万历皇帝直接下令抄家。

朱翊钧

皇权至高无上,这是定理,即便是“莫须有”的罪名,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明神宗选择了动手。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7月9日),张居正去世,在他去世后的第四天,礼部尚书潘晟被言官弹劾,明神宗下令潘晟致仕,礼部尚书的强行退休事件背后,代表的是朝廷大部分人和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因为潘晟乃是张居正提拔上来的,此时将潘晟罢官,本质上就是在释放信号。

不过明神宗也不能一上来就直接对张居正动手,因为明神宗还要考虑清除张居正的党羽,比如张居正最亲密的战友冯保就还在。

冯保的权柄不小,还经常给张居正打小报告,明神宗对冯保那是真的恨之入骨,因为大明的太监历来只谄媚于皇帝,可冯保却把忠心都给了张居正,所以在张居正死后,朝廷有人看出了明神宗对冯保的不满,对冯保大肆弹劾。

弹劾的人里,就有被张居正打压过的御史李植、江东之,有了言官进场,万历皇帝“痛心”地将冯保发配到南京去,而冯保被赶到南京后便失势,冯家也因为冯保的倒台遭受了灭顶之灾,整一个冯家都被检举抄家。

抄家这事,不抄不知道,一抄吓一跳,因为明神宗将冯家翻了个遍,居然收获了“上百万”的金银珠宝,“尽籍其家,保金银百余万,珠宝瑰异称是。”而上百万是什么概念?张居正前前后后给朝廷变法充实国库,巅峰时期存下来的银子也不过七八百万两,所以冯保的财富,是惊人的。

朱翊钧

就这一次“打虎”行动,让明神宗尝到了甜头,虽然他内心对老师不满,但他也长大了,知道了管理国家不容易,哪里都需要钱,最重要的是,管理国家的钱是公款,他当皇帝还需要享受,自己的小钱包也需要充实,所以明神宗决定继续“打虎”。

而刚刚好的是,明神宗的亲弟弟潞王朱翊镠恰好到了要大婚的时候,朱翊镠乃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亲子,皇帝兄弟,所以结婚的排面要大,李太后和皇帝也要有一定的表示,所以李太后就以这事和明神宗聊了起来。“时潞王将婚,所需珠宝未备,太后间以为言。帝曰:‘年来无耻臣僚,尽货以献张、冯二家,其价骤贵。’太后曰:‘已籍矣,必可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明神宗在想,冯保随随便便都藏着上百万财富,那老师张居正还得了?就这样,明神宗疯狂地打起了张居正的主意。

本来在张居正死后,明神宗就有意“贬低”张居正,以此来恢复自己在朝廷中的威望,因为他当年还幼小,被张居正黑着脸就能吓哭,这个形象实在是太过耻辱了,就算没有抄家这回事,明神宗都有意搞一个“倒张运动”用以恢复自己的名声,现在正好,直接双管齐下,君威和财富他都要。

于是明神宗开始动手,在当时的朝堂,可能不贪污的清官不好找、但讨厌张居正的人,一定好找,于是明神宗启用了五个人,“帝乃谕内阁黜守有,超擢居正所抑丘橓、余懋学、赵世卿及植、东之凡五人。”这五个人都是被张居正掌权时所打压的,如果扶持他们重新执政,明神宗要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心领神会的。

李植

除了这五人以外,还有各路言官也要准备好,明神宗精挑细选了三人:羊可立、李植、江东之,让这三人负责在言论上讨伐张居正,也就是占领舆论的高地,而明神宗就是他们的后台。“帝追仇居正甚,以大臣阴相庇,独植、东之、可立能发其奸,欲骤贵之,风示廷臣。”

要知道言官就是用嘴巴杀人,杀伤力非常之强。只要皇帝表明出想要搞垮一个人的意思,那么整个朝廷的风向就会忽然转向。

毕竟这种事情,不止万历时期才发生,在嘉靖时期,严嵩这么一个权力顶尖的首辅,被人弹劾那么多年都屹立不倒,后来惹得明世宗不开心了,徐阶随便一举报,明世宗就把严嵩彻查抄家了,所以事实不重要,皇帝的心情最重要。

在大明后期,或许可以去质疑一个官员给百姓办事的速度,但不能去怀疑大臣们内部斗争的效率,没过多久,张居正的罪证就搜集好了,万历帝趁机在某个朝会拿出来公开地谈了谈,简单来说,就是五个大罪:污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圣聪,专权乱政。

所谓“污蔑亲藩”和“侵夺王坟府第”其实指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在隆庆二年(1568年)时,张居正上奏举报辽王朱宪㸅昏聩无度,然后隆庆帝派人去包围了辽王府,最终将其逮捕废为庶人。

张居正

张居正之所以去举报这个大明王爷,涉及了一桩“仇怨”,张居正的爷爷张镇当年在辽王府上当差,而张居正又是个小神童,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于是年幼的朱宪㸅经常被母亲拿张居正来做比较,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的事情让朱宪㸅对张居正怀恨在心。

于是乎,某一次朱宪㸅就设计“灌酒”灌死了张镇,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张居正内心隐藏的野兽,当张居正得势后,立即报复辽王,而辽王一家子变得落魄,都因为张居正。

在搜集张居正罪证的时候,还在世的辽王妾室趁机“告状”,说当年辽王府被抄后,财产和地都入了张居正的口袋,而这个罪名只是口空,并没有直接凭证,但明神宗也还是采纳了。

岳飞

至于后面的三项罪名,那就是怎么说都行了,连岳飞都能被污蔑为造反,只要想戴罪,那么说法无所不能。

那么罪名有了,接下来该做的就是去抄家了,当明神宗的“目的”亮出来后,朝廷的大臣们很多都反对,其中以内阁首辅申时行、左都御史赵锦为首。

申时行是张居正举荐之人,他深知张居正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国,至少张居正玩弄官场心计那一套,全都是朝堂风气给连累的,和张居正本心并没有关联,于是申时行请求不要对张居正如此苛待,申时行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就遭到了言官群起而攻之,搞得他自己都应付不暇、自身难保。

而赵锦则是讲道理,“十一年召拜左都御史。是时,方籍居正赀产。锦言:‘今其官荫赠谥及诸子官职并从褫革,已足示惩,乞特哀矜,稍宽其罚。’”

可万历帝此时抄家发财眼睛都红了,怎么可能把赵锦的话听进去,他本来还看赵锦挺顺眼,给他左都御史当当,既然帮张居正说话,那就安排到南京刑部担任尚书,虽然也是个尚书,但南京除了兵部,其他几部都是养老职位,等于没有实权。

张居正

所以,不是没人帮张居正说话,而是有人说了,分量都很足,可万历帝不听,他觉得张居正很有钱,大家说什么都阻止不了他发财的心,既然有了决心,一切都要往最彻底的目的去做。

万历帝派出“搜查”、“抄家”的人,正是丘橓,这个人把张居正恨到骨子里,他对张家做出的事情才是整个抄家之中最恶劣的,比如他竟然对张家的所有女眷“搜身”,“其妇女自赵太夫人而下,始出宅门时,监搜者,至揣及亵衣脐腹以下,如金人靖康间搜宫掖事”。

当时的人将丘橓的行为比喻成“靖康搜查”,因为在北宋末期,金人进了开封府之后,对于宫廷的女性、后宫都是如此羞辱性搜身,之所以这样比喻,就是为了讽刺丘橓夹带私怨,毫无君子作风。

除了羞辱张家女性以外,丘橓还将张家人全部控制起来,导致张家已经有十几口人饿死了,搜查抄家弄出了人命,而且人还不是在刑部死的,是在自己家里饿死,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已经很恶劣了,所以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决定以自杀来造成“轰动”,让抄家的闹剧停止。

张敬修写下遗书,严厉控诉丘橓毫无人性,日后必遭报应,“呜呼,天道无知,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难测,罔恤尽瘁之忠。叹解网之无人,嗟缧绁之非罪,虽陈百喙,究莫释夫讥谗,惟誓一死,以申鸣其冤郁。窃先公以甘盘旧眷,简在密勿,其十年辅理之功,唯期奠天下于磐石,既不求誉,亦不恤毁,致有今日之祸;而敬修以长嗣,罹兹闵凶,何敢爱身命而寂无一言也。忆自四月二十一日闻报,二十二日即移居旧宅,男女惊骇之状,惨不忍言。至五月初五日,邱侍郎到府;初七日提敬修面审,其当事噂沓之形,与吏卒咆哮之景,皆生平所未经受者,而况体关三木,首戴幪巾乎!在敬修固不足惜,独是屈坐先公以二百万银数,不知先公自历官以来,清介之声,传播海内,不惟变产竭资不能完,即粉身碎骨亦难充者!且又要诬扳曾确庵寄银十五万,王少方寄银十万,傅大川寄银五万,云‘从则已,不从则奉天命行事!’恐吓之言,令人胆落。嗟此三家,素皆怨府,患由张门及之,而又以数十万为寄,何其愚也!吾意三家纵贪,不能有此积,亦不能完结此事,吾后日何面目见之,且以敬修为何如人品也。今又以母、子、叔、侄,恐团聚一处,有串通之弊,于初十日,又出牌,追令隔别,不许相聚接语。可怜身名灰灭,骨肉星散,且虑会审之时,罗织锻炼,皆不可测,人非木石,岂能堪此!今幽囚仓室,风雨萧条,青草鸣蛙,实助余之悲悼耳。故告之天地神明,决一瞑而万世不愧。暖乎,人孰不贪生畏死,而敬修遭时如此,度后日决无生路!旷而观之,孔之圣也而死,回之贤也而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予于此时,审之熟矣。他如先公在朝有履满之嫌,去位有忧国之虑,惟思顾命之重,以身殉国,不能先几远害,以至于斯,而其功罪,与今日辽藩诬奏事,自有天下后世公论,在敬修不必辩。独其虚坐本家之银,与三家之寄,皆非一时可了之案,则何敢欺天罔人,以为脱祸求生之计。不得已而托之片楮,啮指以明剖心!此帖送各位当道一目,勿谓敬修为匹夫小节,而甘为沟渎之行也。祖宗祭祀,与祖母、老母饘粥,有诸弟在,足以承奉,吾死可决矣。而吾母素受辛苦,吾妻素亦贤淑,次室尚是稚子,俱有烈妇风,闻予之死,料不能自保。尤可痛者,吾有六岁孤儿,焭焭在抱,知亦不能存活也。五月初十日写完此帖,以期必遂,而梦兆稍吉,因缓。十二日会审,逼勒扳诬,慑以非刑,颐指气使,听其死生,皆由含沙以架奇祸,载鬼以起大狱,此古今宇宙稀有之事。上司愚弄人,而又使我叔侄自愚,何忍,何忍!邱侍郎、任抚按、活阎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来,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怜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呜呼,炯矣黄炉之火,黯如黑水之津,朝露溘然,生平已矣,宁不悲哉!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矣,愿他辅佐圣明天于于亿万年也!”字字狠毒,体现的是张敬修的绝望,也正是张敬修自杀,万历帝只能暂时停止抄家,可万历帝还是不甘心,搜查半天并没有太大的收获,仅仅是数万两白银,万历帝咬了咬牙,下令让丘橓继续,于是张敬修用自杀换来的宁静,再度被破坏。

张居正

抄张家的工作继续开始,因为在张居正的家里确实搜不出什么财产,万历帝将“搜查”范围扩大,所有跟张居正有关的、有嫌疑的人通通被查然后抄家,就这样,林林总总搜出来了十万两白银,这个结果让明神宗大失所望,他所猜忌“敛财甚多”的老师,并没有给予他什么惊喜。

而给张家造成巨大创伤的丘橓,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二十多岁早逝,另一个早夭,这也算是应了张敬修的诅咒了,但丘橓最后还是被万历帝厚葬,算是善终。

至于张居正的变法以及一系列心血,就好像当年为了北宋尽心竭力的王安石变法一样,还没过多久就被全面推翻,大明又再度陷入了腐败、昏庸的环境中,而张居正的好学生万历皇帝还独创数十年都不需要上朝的帝王心术。

也不知道张居正若知道自己换来这么一个结果,当年还是否豁出去非要变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