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人为保住自己的工作而进行一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英国工人为保住自己的工作而进行一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2024年06月27日 16:24 未央长喟

人类与机器人的冲突始终是科幻作品一个广受青睐的主题。特德・卡钦斯基在《工业社会及其未来》里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工业化时代的人类,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机器控制,就是被机器背后的少数精英所控制。如果是前者,那么就是人类亲手制造出自己的克星;如果是后者,那就意味着工业化社会的机器终端,只掌握在少数精英的手中。”然而,人和机器的矛盾并不是几十年才出现的,英国的工人们早在200年前就掀起了一场反对机器的运动,而这些工人们反对机器的原因与其说是表达对科技发展的担忧,不如说是对现实生活表达不满。

提起人和机器的矛盾,就不得不先谈谈改变世界面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是一场机器取代人力、畜力的革命,大规模工厂生产取代手工小作坊生产的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由于棉纺品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所以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市场供给就成了生产者们优先考虑的问题。这种需求催生了一系列新发明,如凯伊在1733年发明了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了革命性的珍妮纺织机。珍妮纺织机的问世直接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之后机器不仅出现在棉纺织业中,冶炼、采矿等各工业部门也都开始使用机器。

在工业中投入使用机器,这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也产生了传统动力(如人力、畜力、水力、风力)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的问题。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机器也得到进一步推广,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且还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出现。资本家们建造厂房,雇佣工人使用机器集中生产,这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化了工人和机器之间的矛盾,原本为了帮助提高工人生产效率而发明的工具,逐渐成为了帮助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力的“吃人工具”,19世纪在工人群体中也就爆发了专门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

爱德华六世

在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之前,实际上英国政府是极度拒绝机器发明的。早在1551年,爱德华六世就曾经颁布了一条禁止使用起毛机的法令。而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起毛机的高效率对这个行业“危害太大”,根据史料描述:“一个工人和一个儿童利用起毛机工作12个小时相当于一个工人工作88个小时”,还有说法是“一个工人和两个儿童利用起毛机可以相当于8个人的工作量”,这也就意味着起毛机能够代替剪绒工的工作。

在当时,剪绒工是“呢绒工人中的贵族”。他们负责的步骤难度极高,仅仅剪绒一个步骤,工人需要用一把40磅重的手工剪刀,站在4英尺的高度,精密的保持两片刀刃在37°左右的开合角度,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地完成,而他们的工作质量好坏能直接影响到成品呢绒制品20%左右的价格。这群“高级工人”工资较高,他们组成了一个又一个严密的行会,以“强硬和团结著称”,雇主常常都奈何他们不得,同时他们实行严格的学徒制度,学徒年满7年才能够出师接活。

所以就不难理解起毛机对他们工作的“杀伤力”了,一旦这样高效率的机器大规模地使用,剪绒工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将会极速下降。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起毛机等纺织机器从偷偷使用,到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到政府完全遗忘曾经的法律任由工厂主使用,1809年英国甚至彻底废除了所有呢绒行业的保护法令,工人群体想要保护自己再也“无法可依”。

大多数人看工业革命只看到了英国经济的繁荣和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却忘记看到了英国社会的分裂。工业革命造成了更大程度的贫富差距,一跃而起的工厂主慢慢成为了国家新的主人,而工人们则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存问题。

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纺织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多下降了70%左右,一些操作难度较低的工种工资下降了97%直至消失,而剪绒工的工资水平也降低了60%以上。

尽管新产业的诞生产生了更多的就业,但就比例来看,失业的人数显然多于新就业的人数。如在约克郡的使用机器的剪绒工人从100名上升到了1462名,但同时1170名传统的剪绒工失业,1445名剪绒工处在半就业的状态。

有一些剪绒工是在前线归国复员的老兵,他们向议员寄了一封匿名信表达自己生活的绝望,信中这样写道:“我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为保卫这个国家服了6年,8年甚至10年的兵役,现在这个被保卫的国家在和平之后却把我们送去挨饿!”“约克郡已经准备好一场革命了!”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工人们对未来普遍悲观,政府也拿不出好的政策去帮助工人,于是乎革命的情绪不断酝酿,一场又一场的起义和游行示威接踵而至。在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到最辉煌的时期,工人们的反抗运动为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蒙上了一层阴霾。

在大规模广泛的暴力运动之前,实际上工人阶级采用的是和平改革外加小范围突袭方法,希望资产阶级统治者能够“大发善心”,从而提高工人待遇。此时站在运动第一线的就是当时英国最具有势力的剪绒工协会——简明协会。

简明协会是一个严格的行业工会,他们拥有严肃的入会宣誓仪式、缴纳高额的会费,同时拥有统一的会员标识,由中央到地方一套完善的分会结构,甚至也有一些秘密行动小团队。

起毛机

1802年,当起毛机开始引入英国威特郡的时候,剪绒工人为了自己手头的工作奋起反抗,在接连的“特种行动”中,工人们破坏了3座工厂,同时还有其他6所工厂蒙受了损失。他们蒙面闯入工厂,同时拿着自己工作用的剪刀,高喊着“为了生计”等话语,毁坏了工厂,最严重的莱丁顿工厂遭到了完全的摧毁,损失超过了8000英镑。

此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迅速逮捕了肇事的工人,但在审判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因为爱德华六世100多年前的法令仍然没有废除,因而到底是工厂主先违法还是工人先违法, 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尽管找不到直接证据,但简明协会很可能和这几场袭击工厂的事件有关,他们之后顺水推舟,利用约克郡呢绒商人本杰明・高特非法雇佣学徒,展开了长达4个月的高特大罢工,声势浩大,但成果甚微,仅仅是高特放弃雇佣学徒了事。

简明协会的领导人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准备利用群体性罢工和游行的方式,争取工人的权利。从此开始了为时7年的立法斗争。他们提出了要恢复起绒机的禁令,同时要求限制其他机器数量,提高工人待遇等。简明协会一度获得了3.9万人的签名支持,他们通过合法的手段将诉求将其提交到下议院。

然而议会中贵族和资产阶级占到了主要成分,他们并不会考虑工人阶级的想法。于是又通过“合法”的手段,将这项议案不断的搁置不表,长达数年的时间。到了1809年,乔治三世宣布废除所有呢绒行业的旧法令,宣告着简明协会领导的和平改革运动的失败。

事情已经非常明了,英国政府打算通过强硬的产业政策来推动产业升级,用机器来完全代替手工生产。在劳动者保护法匮乏的当年,这批失业的工人得不到政府、社会的任何救助和保障,逐渐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

19世纪初,英国受到了拿破仑的双重打击,一方面是战争的泥淖,另外一方面是欧陆封锁政策,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小麦价格的高速失控。小麦的价格一度达到了120先令/夸脱(1夸脱=0.946公斤),而当时连剪绒工这样曾经的高级工种也只有8到12先令/周,一个童工一天只能挣1个先令。

此时,织袜机器的广泛运用成为了卢德运动的导火索。织袜机能高速的缝制袜子,但质量奇差、价格低廉,一下子冲击了市场,使得无数传统织袜厂纷纷倒闭,工人失业。工人们曾经呼吁工厂主不要使用织袜机,但收效甚微,于是展开了一场暴力运动,即为卢德运动。

卢德之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莱斯特郡,一位名叫卢德的工人率先砸坏织袜机;一种说法是卢德是传说中的人名。这场运动以剪绒工为核心,包含了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下层民众,声势十分浩大,一度让英国国内镇压叛乱的军队大于在欧洲战场上和拿破仑作战的军队。

1811年3月11日,卢德运动在诺丁汉爆发。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卢德运动蔓延至整个英格兰,工人们摧毁了工坊和工厂中的生产机器,这严重违反了1788年推出的《纺织机保护法》。

1812年2月到1813年1月,卢德运动在约克郡迅速扩散开来,他们纷纷冲进机场,砸坏夺走他们工作的机器,使资产阶级的利益严重受损。而英国政府也展开迅速的回应,颁布了《保障治安法案》通过暴力机关对卢德分子进行镇压。

起初,由于卢德分子内部严密的纪律性,军警的镇压和搜查收效甚微。卢德分子往往在夜里集结,有时会蒙面,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往往是机器或者是工厂的产品,同时不会掠夺工厂主的任何其他私有财产,一旦完成任务,小队的领导者会进行点名(通常是叫代号)。他们人数众多但极为分散,常常十几号人就能完成对一个工厂的摧毁,使得资本家和英国政府极为头疼。

兰开郡的卢德分子提出了一些政治需求,如对下议院进行改革,吸纳一些工人阶级的个人充当议员等等,这些倡议之后成为了英国宪章运动主张的一部分。

卢德运动的一个领袖乔治・梅勒曾经表示,这样的行动“直到那些工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手艺来养活自己的孩子”为止,同时表示“我们摧毁这些机器,毁坏这些财产看起来是一种敌对的行为,但这却是一次次有力的行动,是一种号召!”

经过这些运动之后,工厂主渐渐妥协,许多呢绒商关门息业或者开始收起自己的机器,但仍然有一些特别顽固的大型工厂仍在“抵抗",而这就是卢德分子接下来的目标,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

但这时候他们遭遇了挫折,如乔治・梅勒曾率领数十名工人在夜间攻打罗福尔兹工厂,他们被挡在大铁门前无可奈何,携带的铁锤只能砸出一个小小的窟窿。他们暴露在卫兵的视野内,被射杀数人,最终只能在官军到来之前仓皇撤退。

两个受重伤的卢德分子被丢弃在工厂前,被政府严刑拷打,也未曾透露半分情报。在下葬的时候,数千民众聚集过来为死去的卢德分子哀悼,让“政府十分危难”。

于是乎,卢德分子的士气大跌,身份也被暴露。找不到出路的工人们只能通过最后的不理智手段:暗杀。1812年4月28日,梅勒通过暗杀,刺杀了一名富有声望的工厂主霍斯法,一下让卢德运动陷入“道义不正”的险地当中。当地的百姓纷纷认为卢德分子是残忍的,不法分子也拿着卢德分子的旗号进行抢掠,卢德分子也就此分崩离析。

1813年1月12日举行了一场对卢德分子的集中审判(众多零星审判中的最大一场),66人中包括乔治・梅勒的17人被判处死刑,6人被判处7年流放,1人被判处终身流放,16人被保释,其他人无罪释放。持续将近一年的卢德运动就此平息。

而英国政府为了本国的长久发展,毅然决然推行强硬的产业政策,保护新发明和新创造,势必要让先进的机器生产全然代替掉落后的人工生产,从而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尽管如此,卢德运动的“继承者”们仍然活跃在英国社会,他们有时候和工厂主爆发零星的冲突,有时候以工会的名义提出新的政治诉求。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后,英国的宪章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工人阶级通过和平游行、请愿书、甚至暴力冲突等方式,为自己争夺到了选举权和各种社会保障权利。

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人阶级的活跃,欧美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失业工人的保障法案,包括8小时工作时间、辞退补贴、失业补贴、转业技能培训等等的公共服务,帮助那些在新技术的冲击之下失业的工人重新找到工作,使得卢德运动这样的非理智、暴力运动在历史上慢慢销声匿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