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的所谓“王牌机械部队”,其实只有两支部队有资格入选,第一个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以杜聿明第200师为基干扩编的第五军(初期番号为新编第11军),该军也只有第200师才是真正的机械化师。第二个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在印度组建的新一军(驻印军主体),由于该军拥有3000多辆(台)机动车,以及战车重炮等先进武器,因此是货真价实的机械化军。
但是第五军组建于抗战初期,其主要装备是苏联援助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等等,因此是不能够列为“美械部队”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后国军拟用美援武器总共装备12个军36个师(包括第五军),由于“僧多粥少”,最后虽然完成了39个师换装美械,然而军的数量却超标了,造成每个军只有两个师换装,并且这些所谓的美械部队机械化或者摩托化程度很低。
比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湘西会战时,胡琏的第18军从常德方向加入战团,其主力第11师基本是靠着两条腿跑路赶来的,该师也是第18军当时唯一换装美械的部队。其它美械部队多不太合格,武器配置多为美械、日械甚至国械的大杂烩,更别提什么机械化了。
新一军的情况比较特殊,它的装备和预算并不在《租借法案》的范围之内,也就是不占国内美械部队的份额,是美英为反攻缅甸北部而直接武装起来的一支部队,说难听点有“雇佣军”的意思。所以新一军的武器装备和火力配置,确实是按美军“轻步兵师”的标准执行的。初建时军长郑洞国,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后来又用国内补充的兵员增编了一个新编第30师。
以新38师为例,该师下辖第112、第113和第114共三个步兵团,师部居然辖有7个营的直属部队,其中两个山炮营、一个榴弹炮营、机械化辎重营、工兵营、通信营和教导营,此外还有特务连、搜索连、军械连、侦察队、卫生队、野战医院等直属部队,全师兵力约12500人。
主要配备的美械武器包括:12门105毫米榴弹炮、24门75毫米山炮、36门105毫米重迫击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162门60毫米迫击炮、12门37毫米战防炮、108挺勃朗宁重机枪、85具火焰喷射器、108具火箭发射筒、360挺轻机枪、冲锋枪及卡宾枪各约500枝、美式自动步枪1080枝、恩菲尔德步枪数千支,拥有汽车300多辆,骡马1000余匹。
而国内战场上的第18军第11师,却只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八门、美制75毫米山炮24门、迫击炮84门,重火力还是有差距的,根据同时换装的第74军第57师171团一名机枪连长的回忆:“我军虽已确定为美式装备,但武器装备尚未完全斟换,机枪连按编制应为四个排八挺美式重机枪,但此时只有六挺,第1、2、3排为枪排,4排暂为弹药排”,可以看出,即便是第一流的精锐部队,其武器配备仍与新一军无法相比。
新一军除下辖的3个步兵师之外,军直还包括重炮团(36门155毫米美制榴弹炮)、战车营、105毫米榴弹炮营、高射炮营、重迫击炮营,特务营、通信营、工兵营、汽车营、搜索营、辎重营、教导总队和军野战医院,甚至还有兽医所,全军总兵力43000余人。该军拥有3000多辆(台)军车和3000多匹骡马,本来有条件配备更多的车辆,但由于缅北作战多为山区,所以增加了骡马比例。
尤其是新一军编成内的战车营,也就是原驻印军总指挥部直属第一战车营,配备了美制33吨M4“谢尔曼”中型坦克和12.7吨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而“谢尔曼”坦克是国内美械部队完全没有装备的,更没有155毫米重炮,因此其重型武器和火力只相当于新一军的一半左右。
另外,新一军的作战后勤由美军提供充足的弹药物资,以及第14航空队的空中支援,这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战史上,第五军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中虽然获胜,但伤亡远超日军第5师团,只能算“惨胜”。
而新一军在缅北反攻中大败日军第18师团以及增援而来的第2师团一部,并且伤亡要大大小于日军,就是这个道理:虽然都是“机械化部队”,但是装备细节、火力强度、弹药补给以及空中支持都不在一个档次上。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