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时宋哲元29军奋力抵抗,但其仍对日心存侥幸

卢沟桥事变时宋哲元29军奋力抵抗,但其仍对日心存侥幸
2024年12月12日 15:00 未央长喟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之始。早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就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发展军力,在东北、华北一带制造分裂,试图肢解中国,达到占有的目的。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日本的五相会议明确提出,日本在三十年代每个时期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亚洲建立基地并控制东亚地区,方式是武力战争。期间,日本多次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华建立了诸个日伪政权,试图达到占领中国的最终目标。

为此,日本军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目标直指中国平津,首先计划攻占的据点是卢沟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尝试复制当年九・一八事变的胜利,当时抵抗日本军队的中国军队是第29军,为何这支抗战军队在7月底决定撤军离开北平?这场战争又为何被称为建军以来最窝囊的损失?

中国第29军与日本驻屯军

时任29军军长的宋哲元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来屡次遭到来自日本军方的引诱与威胁,此时29军军队驻防华北平津抗日前线,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宋哲元更是任职冀察政务委员会主席,29军与华北的安危息息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多次要求宋哲元签订共同防共协定,要求他迅速宣布华北地区独立,4月,日本向华北驻屯军增兵,进一步威胁华北安全,随后控制了丰台。

宋哲元

日本军方咄咄逼人,宋哲元进退两难,跑回山东老家扫墓躲避日本人,将事务交于秦德纯,离开之前他告诉秦德纯,只要日本提出的交涉危害领土主权完整,一律不接受,但要避免双方产生冲突,也不要“谢绝”。可见宋哲元此时已经难以应对,不愿与日方爆发冲突,但又没有妥善解决的方法,前后矛盾。

日本军方在经过考察之后,发现“第29军的上层虽然理解日本,但下层对日本有强烈反感”,而且,此时的抗日派竟然占29军约三分之二,这是日本人没有料到的,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在此之后的八年里,日本侵华的阴谋没有得逞,反而被中国人强烈的抗日情绪和反抗淹没了。

香月清司是卢沟桥事变之后的日本在华驻屯军司令,任职期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之前,日本对华北地区已下手施行分裂计划,土肥原、南次郎等将领所策划的华北自治运动在他们看来已经卓有成效。

日本对华北所谓“明朗化”政策,即建设起巩固的防共亲日满地带,实则就是分裂华北,煽动自治,把华北变成另一个伪满洲国。香月清司是日军对华强硬派,成为驻屯军司令后,力图一举以武力拿下中国。为威胁和压迫第29军,日军在华北军队多次举行军事演习,双方频频爆发冲突。卢沟桥事变就是在这种复杂忧患的环境下爆发的。

战争爆发

卢沟桥是平津重要据点,距北平西南侧10公里,拿下卢沟桥,北平就是囊中之物。守宛平县城和卢沟桥的是219团第3营,37师师长冯治安、132师师长赵登禹等人都是坚定的抗战派。自7月份,日军多次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7月7日下午故伎重施,演习不过是趁夜色实施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计划的掩饰。

秦德纯

当晚29军代理军长秦德纯被迫答应日方入城调查失踪士兵,三百多日军自丰台抵达卢沟桥附近布防,威胁29军试图进城,遭到宛平县长王冷斋严词拒绝。

双方谈判期间,在龙王庙附近的日军部队突然偷袭29军3营11连,11连长以为日本军队是在演习要求其停止,不料遭到日军猛烈进攻,全连官兵牺牲,龙王庙被占领,日军随后兵分两路入侵卢沟桥和宛平城,破坏宛平城通讯线路,城内官兵一时无法对外求援,誓死抵抗,当夜双方激烈交火,铁路桥失守。

8日早晨,双方开始交涉谈判,谈判失败,再次交火,吉星文、金振中等抗日将领率大刀队重创日本军队,9日上午夺回铁路桥和龙王庙。

卢沟桥事变前期,日军多次提出谈判,又多次在谈判期间挑衅入侵,9日夜晚,中国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向29军提出要求,内容包括29军代表向日军道歉、中国军队撤出卢沟桥不许驻军等无理要求,29军将领倍感屈辱但仍与日军多次交涉,以妥协试图换得日方停战,10日,日本增兵一万军队,再次与29军爆发冲突,日本多次入侵卢沟桥被阻。

11日晚日本与中方代表张自忠签订新协定,重申中国军队向日本道歉,并协定卢沟桥附近的中方军队驻守改为保安队等,但实际上日本假惺惺与中方29军签订协定之前,日本东京早已下达命令让驻屯军扩大战争,此举不过是为了迷惑中国,为接下来的大规模入侵做准备。

兵败撤离

协定签订之后,29军诸位高级将领都认为卢沟桥事变将告一段落,7月12日香月清司来到天津,成为新任日本驻屯军司令,此人立功心切,积极扩大战争,而此时宋哲元仍心存幻想,试图与香月清司和平谈判,甚至在18日去了海光寺,祝贺香月就任总司令,其妥协退让的态度引起不满,此时在宋哲元身边,既有亲日妥协派,也有坚定抗日的成员,而宋哲元摇摆不定,优柔寡断。

与此同时日本已经完成备战,调派军队向平津入侵部署,多地被占领,日驱逐舰三艘进入塘沽,北平逐渐被日本包围,岌岌可危。19日到20日,日本军队以卢沟桥和宛平城为目标再次发动袭击,双方交战激烈,卢沟桥尸横遍野,222团官兵视死如归,坚守卢沟桥阵地。

自26日开始,卢沟桥受到的日军进攻愈加猛烈,29军发动攻势作战,在28日击退日军取得胜绩,然而局势却迅速恶化——28日南苑沦陷,死伤惨重,西苑何基淬旅艰难守阵,同一天,局势骤然变化之时,宋哲元和冀察政委会委员制定了撤退计划,预备率部离开北平。

冯治安

28、29日,日航空一团飞机对天津轰炸,28日夜,宋哲元与冯治安、秦德纯、张维藩离开北平去往保定,30日清晨,李文田部撤出天津,北苑驻军阮玄武旅投降日本。至此,平津沦陷,中国继续漫长艰难的抗战之路。

在卢沟桥事变之中,宋哲元对待日本的妥协和幻想一向为人诟病,由于心存侥幸,希冀卢沟桥事变能“和平”谈判解决,以维持现状保存自己的实力,导致失去战争的有利时机,卢沟桥事变后期,局势迅速恶化难以再战,最终选择撤退离开北平,也成为抗战史上的重大教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