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古代的传统,长子长孙是一个连读,指的就是嫡长孙。换句话说,就是嫡长子家的嫡长子。我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的长子,不管他的年纪在兄弟中排行第几,他都是这一家的嫡长子。而小妾生的儿子,都只是庶子,地位和嫡子之间相差甚远。
说到长孙,如果是嫡长孙,那必然是嫡长子所生。如果只是长孙,那就不一定是长子所生。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就拿明朝皇室和宗室为例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长子的区别
无论是正妻所生,还是妾室所生,只要他在兄弟中年纪最大,都可以称为长子,只不过有嫡长子和庶长子的区别。
庶长子+嫡长子
楚王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其王妃王氏,是开国元勋定远侯王弼的女儿。洪武十四年(1381年)二月,楚王和王妃一起从南京出发,前往自己的封国湖广武昌(今湖北武汉)。当年四月,楚王长子朱孟熜出生,但因为并非王妃所生,故而只是庶长子。“甲申,皇第十一孙孟熜生,楚王庶长子也。”
次年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楚王庶次子朱孟炯出生。当年四月,楚王第三子朱孟烷出生,由于其是楚王妃王氏所生,故而虽然伦序第三,但仍然是朱桢的嫡长子。
而在朱元璋亲自更定的《皇明祖训》中,对于亲王接班人王世子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亲王嫡长子十岁就可以被册封为王世子,如果没有嫡子,庶长子要等到亲王五十岁以后才能被册封为王世子。“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如王年十三,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
所以建文年间册封楚王诸子之时,第三子嫡长子朱孟烷被册封为楚世子,而他的庶兄朱孟炯只能被册封为永安王(庶长子朱孟熜已经去世)。
嫡长子+庶次子
朱标长子朱雄英是太子妃常氏所生。次子朱允炆是太子次妃吕氏所生。第三子朱允熥是太子妃常氏所生。换句话说,在吕氏没有被进封为太子继妃之时,上述三子的称呼应该是这样的:嫡长子朱雄英、庶次子朱允炆和嫡次子朱允熥。
只有当庶子年龄大于嫡子,才会有庶长子和嫡长子并存的情况。如果嫡子本来就年龄最大,那就没有庶长子这一说法了。这在史书之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唐王朱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王妃吴氏是开国元勋安陆侯吴复的孙女。
朱桱共三子,长子朱琼烃和第三子朱琼炟均是王妃吴氏所生的嫡子。次子朱琼燀则是唐王夫人孙氏所生的庶子。
永乐十三年(1415年)八月,唐王朱桱薨逝,谥曰定。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唐定王嫡长子朱琼烃袭封唐王。宣德元年(1426年)十月,唐王朱琼烃薨逝,谥曰靖。因唐靖王无嗣,朝廷根据《祖训》兄终弟及的条文,由其弟袭封唐王。
这里要注意,有资格袭封唐王的,只能是唐定王第三子朱琼炟。而其次子朱琼燀虽然年龄大,但因为是庶出,所以没有资格袭封唐王。而在朝廷册封二人的记载之中,明确了二人的身份:朱琼炟为嫡次子,朱琼燀为庶次子。“壬寅,命行在吏部右侍郎黄宗载,鸿胪寺丞焦循为正、副使,持节封唐定王嫡次子琼炟为唐王,庶次子琼燀为新野王。”
长孙的区别
长子长孙和长孙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孙辈中年龄最大的那个是长孙,这没有问题,但他如果不是嫡长子所生的嫡长子,那就绝对不可以称为长子长孙。而在明朝皇室之中,对于嫡长孙、庶长孙和长孙,都有明确而不容写错的称呼。
庶子长子:长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初一日,四十九岁的明世宗朱厚熜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孙子:朱翊釴。明世宗共八子,朱翊釴是其庶第三子裕王朱载坖的嫡长子。换句话说,这位就是非长子所生的长孙。
由于当时世宗长子和次子都已薨逝且无嗣,裕王已经是事实上的大宗,所以文武百官想请世宗为这位长孙的诞生告祭于郊庙和社稷。世宗的政治敏感性很强,“壬戌朔,裕王第一子生。礼部请告于郊庙、社稷。诏告天下,令文武群臣称贺。上曰:‘此所具仪,太孙之礼也,岂可不俟君命?第遣官奏告玄极宝殿及奉先殿,群臣不必称贺。颁诏无谓,已之。’”
庶长子长子:皇长孙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四十三岁的明神宗朱翊钧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孙子:朱由校。神宗共八子,朱由校是其庶长子皇太子朱常洛的庶长子。由于朱由校的父亲是祖父的庶长子,故而他这个长孙,可以在前面加一个“皇”字,称为皇长孙。
要注意一点,不但长孙不能和皇太孙划等号,就连皇长孙也不行。神宗虽然一直说皇太子是储君、皇长孙就是储贰,但是当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孟麟提出应该效仿永乐时代立皇太孙的成例,册立朱由校为皇太孙之时,“伏思我成祖文皇帝时汉藩骄恣,赵王窥窃。成祖既立仁宗为太子矣,又令大臣辅皇太孙监国,以一臣民仰戴之心,而宗社灵长至今赖之。皇上何不与廷臣酌议而举行之乎?”他立刻就大怒,将孟麟降五级调外任。
嫡长子嫡长子:皇嫡长孙
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二十七日,四十七岁的明太祖朱元璋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孙子:朱雄英。明太祖共二十六子子,朱雄英是其嫡长子皇太子朱标的嫡长子。什么叫血统纯正,身份贵重的长子长孙,看看朱雄英就知道。“己未,皇嫡长孙雄英生。”
在明朝历史上,朱雄英是唯一被冠以“皇嫡长孙”称号的皇孙。能和他略为比肩的只有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朱棣这一脉的长子长孙,但和出生之时父亲是皇太子、祖父是皇帝的朱雄英相比,朱瞻基出生时父亲是燕世子、祖父是燕王,身份地位差距悬殊。
我国古代非常讲究嫡庶之分,庶长子和嫡长子之间的地位差距之大,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同样,长孙和长子长孙之间的也有着显著的差别,不可乱用。
当然说到嫡庶之分,有必要再厘清一个误区。所谓的嫡子身份高于庶子,是指在同一个父亲下的比较。某些人认为二房嫡子身份要高于长房庶子,这是完全错误的。既然是长房,那他的身份地位就要优于二房,源头比别人差,下面的支流会比人家高贵?
换句话说,如果长房绝嗣,二房只有庶子,三房有嫡子,谁可以袭爵?当然是二房的庶子,这个在明朝也有例子。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秦藩永兴王朱诚澜薨逝,因其无嗣,所以三房嫡子朱秉楶妄图和二房庶子朱秉榉争夺永兴王的爵位,遭到了朝廷的严厉申斥。“礼部言秦府永兴王诚澜薨,秦王以二支从子秉榉为之。其三支从子秉楶奏言秉榉庶出,已嫡出,宜为丧主。谨按玉牒二祖皆庶支,例以长次为序。秉楶虽三支嫡长,不当加于二支秉榉之上。妄争图嗣,失序非礼。其教授辅导失职,宜究治。上曰:‘可,教授其勿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