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战役中第13军王仲廉、王万龄等人痛击日寇,随后却战斗力下降

南口战役中第13军王仲廉、王万龄等人痛击日寇,随后却战斗力下降
2025年01月08日 16:00 未央长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5日,秘密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路过密云县城时准备来个“顺手牵羊”解放它,程子华司令员命令第11纵队的一个师留下来攻城,大部队继续前插平张线,因为据报密云县城仅有敌保安部队、警察等不过2000人。然而仗一打起来却非常艰苦,敌人的顽抗程度超出战前预料,原来是蒋系第13军的三个正规团刚刚从古北口收缩进了密云,使这座小县城的守敌数量骤然增加到6000余人。

兵团司令部只好增调已经西进的另外一个师回头助战,两个师的东野官兵(按东野的普遍编制水平,兵力得有近30000人)经过24小时苦战,全歼守敌解放县城。但如此规模的攻坚战斗也一下子惊了傅作义,因为被消灭的包括第13军之155师两个主力团、297师的一个主力团,而在我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三个兵团兵力已经使用到极限的情况下,除了强大的东北野战军,没有什么部队能够一天干掉中央军精锐13军的三个团(等于一个主力师了),遂立马知道林彪大军入关了!

这就是遭到西柏坡严厉批评的“胜利的密云战役”,因为它暴露了东野秘密入关的企图,顺手牵羊变成了打草惊蛇,极有可能让被调动出来的35军疯狂逃回北平,影响了平津战役的全盘布局。不过这不是重点,分属两个师的三个步兵团能跟东野未来第48军的两个师硬抗一天,说明蒋系第13军的战斗力其实还是可以的。

在中央军的“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中,第13军正是汤恩伯系统的起家部队,当然,密云战役也是第13军的绝唱,该军主力不久在我军的重重围困下,于北平接受了和平改编,也就标志着这支部队不复存在了。第13军的出身那是绝对的“嫡系”,组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长城抗战前夕,首任军长是八大金刚之一的钱大均,下辖孙元良第88师和汤恩伯第89师。

长城抗战结束后,原属第17军的第4师转隶该军,同时钱大均调离,汤恩伯代理军长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30日,汤恩伯正式就任第13军军长,下辖第4师、第89师,从此有了一支自己的基本部队,并且在第13军的基础上,逐渐扩编为第20军团、第31集团军等部,而该军的核心主力,当然就是汤曾经担任师长的第89师。

王万龄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初,华北最激烈的战役无疑是“南口战役”,而中方参战的主体就是汤恩伯的第13军,下辖王万龄第4师和王仲廉第89师约28000余人,与日寇板垣第5师团、川岸第20师团一部和二个独混旅团大战14天,死守北平通向整个西北方向的重要门户南口。在日军优势的地空火力打击下,第13军能够以巨大伤亡坚守两周以上,说明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在当时的国军部队中,绝对是第一流的。

在国军的抗日将领中,汤恩伯无疑是被黑化最为严重的一个,主要是他抗战中后期的腐败和无能,但实际上在抗战初期,汤恩伯和他的部队仍然是华北战场上最具战斗力的部队,曾经被日军称为“华北第一大敌”,在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和豫南会战中,表现还是可以的。那么作为汤系部队基干的第13军,战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得跟同行们比较),汤司令升官后,历任军长有鲍刚、张轸、王仲廉、张雪中、石觉等人,尤其后面几位,都是黄埔嫡系将领。

第13军在抗战中期表现不佳有两大原因,其一是汤恩伯得到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和四省边区总司令的职务后,大肆扩充所部军力和个人政治势力,从一名军人沦为了一个政客,失去了之前的锐气,这得算是主将无能。其二是在汤系部队在扩充到四个集团军的过程中,第13军基干部队被频繁调出,期间所属各师番号变动得乱七八糟,始终留在编成内的只有被严重削弱的第89师,其他什么新编师、暂编师不断被调入,战斗力直线下降。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河南战场惨败后,汤恩伯被撤职,后转任黔桂边区总司令负责在贵阳以南实施反攻,于是整补后的第13军又被调往大西南,不久编入第三方面军建制,参加了湘西会战和收复桂林之战,并因地利之便被加强为半美械军。抗战胜利以后,第13军脱离了汤恩伯的指挥,被划给了熊式辉的东北行营所辖,在杜聿明的指挥下,是第一支攻破山海关八路军阻击阵地进入东北的国军部队。

此时的第13军经过调整补充恢复了主力师阵容,下辖第4师、第54师和第89师,确属中央军嫡系主力,战斗力应该处于“五大主力”之下的二流水平,在东北我军尚未形成有效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情况下,第13军一路陷兴城、锦州并向我热河解放区进攻,是初期进入东北的国军七个军中比较卖力的,当然也是最先遭到打击的。先是在热河战役中被歼2000余人,接着又在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中被消灭一个整团,东北我军由此取得第一次吃掉美械建制部队的胜利。

东北形势图

之后第13军奉命驻守热河首府承德(今属河北),担负热河地区的守备任务和局部机动作战任务,比如第89师就曾被抽出来进攻南满解放区,结果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四保临江”战役中被东北野战军全歼。陈诚到任东北后,该军所辖第54师被调出然后又调进一个暂编师,再加上第89师已经属于重建,所以战斗力下滑得比较厉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热河省被划归“华北剿总”管辖,所以石觉的第13军也就成为了傅作义指挥下的中央军部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胜利结束辽沈战役时,第13军从承德一路南逃到北平附近,期间黄埔三期的石觉调升新组建的第九兵团司令官(傅部所辖的两个中央军兵团之一),再以曾经的第4师师长、兵团副司令骆振韶(中央军校第六期)兼任第13军军长。并且石觉拼命扩充部队以备平津决战,比如密云战役中出现的第155师、第297师的番号都是此间扩编的,隶属于第九兵团的第13军一度下辖五个师的兵力,不过平均战斗力肯定是下降了,兵贵精不贵多。

平津战役后期,傅作义将军决定起义接受和平改编,为防止蒋系部队不非常命令趁机作乱,答应了南京方面提出的条件,允许中央军的师以上将领离开。于是第13军军长骆振韶、副军长胡冠天、参谋长全英以及各师指挥官,都跟随石觉乘机离开北平,而该军所属部队则奉命开出城外,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至此,组建16年之久的第13军彻底灰飞烟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