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战役时我军死守铁原,打退敌军进攻,从此再无大规模战役

第五次战役时我军死守铁原,打退敌军进攻,从此再无大规模战役
2025年01月09日 15:43 未央长喟

1951年5月20日,联军总司令李奇微飞抵美军第10军指挥部,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第9和第10两个军的军长共同研判了战场局势,在痛骂了一顿韩国军队的无能并且决定解散韩军第3军团以后,几人开始密谋进行反击。因为这已经是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第五天,各部不仅伤亡较大和非常疲劳,所携粮弹也接近“礼拜攻势”的极限,李奇微因此决定还手了。

在第五次战役的两个阶段作战中,尽管志愿军在东西两线都推进了接近100公里,打垮了韩国第3军团,但是由于美军主力在中部战线的阻击,使西线战场呈现一个巨大的“凸”形,我军两翼全部暴露,尤其美军是有计划地实施机械化、摩托化撤退,所以损失不大完全具备反击的能力。意识到情况不对之后,彭总于5月21日下令全线停止进攻,前线三个兵团各以一个军担任掩护任务,主力回撤休整。

然而已经晚了,李奇微的反击命令在5月20日的夜间已经下达,美军第1、第9、第10军各部在坦克和飞机的掩护下,发起了凶猛的反攻。美军这次反攻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继承甚至“发扬”了李奇微时期的火海战术,在作战中使用的弹药量是规定限额的五倍以上,史称“范弗里特弹药量”。第二,美军组织了若干支以坦克为主的“特遣突击队”,在我军后撤的缝隙中实施穿插迂回,以割裂我军各部的联系并切断撤退的道路。

比如美军第2师就以一个摩步营、两个坦克连和部分战斗工兵,组成特遣队直扑我军后方的阴阳里,而美军第25师也组织了“德尔温装甲支队”,空降187团则组建了“纽曼特遣队”。这些装甲支队尽管人数不多,但是火力和机动性很强,它们迅速楔进了我军的后方,占领了若干要点,给志愿军的撤退行动造成极大困难和混乱,几乎在一夜之间,许多部队已经面临腹背受敌。

思想上的麻痹也很致命,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后撤阶段,我军许多干部战士都感觉是“得胜班师”,不仅是中下级指挥员,连兵团一级的指挥员都对美军反扑的规模、速度和凶猛程度估计不足,因此在组织撤退时,行军计划不够周密、执行命令不够坚决,撤退期间也没有注意控制公路和山地要点。如此当美军装甲特遣队插进来时,各部队均缺乏思想准备,那么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第五次战役形势图

战至5月22日,美军主力在400公里战线上已展开全面反扑,我第三兵团、第九兵团不得不全线后撤,而第十九兵团唯一安全撤退的通道只剩下铁原地区,志司等命令第65军在议政府一线阻击美军掩护大部队北撤,但是第65军并没有顶住也被迫后撤了。要知道,铁原、金化地区还是山岳地形,再往北就是一马平川,极利美军机械化部队的追击和挺进,一旦让美军突破铁原阻击线,后果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之际,刚刚撤到涟川的第63军接到了志司和兵团的急电:停止后撤,接替第65军的防务,在涟川与铁原之间宽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地区构筑防线,坚决阻敌北进!这就是抗美援朝战史上最著名的“铁原阻击战”。16岁参加红军、时年只有35岁的第63军军长傅崇碧,接到电报后就知道考验部队的最后时刻到了,因为第63军在后撤中损失不小且部队极度疲劳,而后面的追兵仅第一梯队就有美军的四个师,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傅崇碧和第63军将士却义无反顾地转身向敌,开始了长达12天的惨烈阻击战。关于铁原阻击战的具体过程,许多文献、文章和纪录片都有介绍,铁原地区的安危,直接决定着志愿军主力能否安全北撤直到建立新的战线和完成补充,简直是性命攸关,从北京到志司的目光,全部聚焦在这里。彭总在电话里告诉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就是把63军打光,也要在铁原坚守15到20天”!可见局势之严重程度。

杨司令员也尽最大努力,从兵团直属队抽调500名老兵补充给63军,傅崇碧则激动地表示:“我们决心打到最后一个人,决不让范弗里特再前进半步”!第63军各师不怕牺牲,硬是顶住了美军在绝对优势火力下的疯狂进攻,从6月1日到6月10日,美军在“范弗里特弹药量”之下,也仍然未能突破第63军的阻击线,而伤亡高达15000余人!

1951年6月10日以后,美军在志愿军各部的顽强阻击下,因损失较大而攻击势头逐渐减弱,最后终于被迫停止了进攻,至6月中旬,战场双方以铁原、金化为中心点形成战线对峙,也就是说,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的较量后,双方最终依据战场实力形成了一条互相僵持的战线。所以,铁原阻击战不仅是第五次战役的终点,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战争从此进入“谈谈打打”时间。

铁原阻击战形势图

为什么是抗美援朝的转折点呢?因为通过这次阻击战役,中美双方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想在半岛战场彻底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对美国人来说,如果继续北犯,就需要大量增兵并准备付出可怕的伤亡,美国人估算如果想打到鸭绿江边,至少还得发起七次大规模进攻、预计美军伤亡14万人左右,并且这还是一厢情愿的判断,因为志愿军肯定会实施反击作战,另外美国陆军的三分之一已经陷在这里,实在无兵可派了。

包括英法等盟国也告知,不会再向战场派来一兵一卒,所以从杜鲁门到参联会都认为,这场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军有胜利的希望”,因为铁原阻击战证明志愿军的耐力是惊人的,在志愿军战场态势明显非常不利的局面下,美军仍未能取得决定性进展,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有鉴于美国的战略重心毕竟在欧洲,杜鲁门和他的幕僚们确定: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结束战争。

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第五次战役后期的失利和铁原保卫战的重大牺牲,也能够清晰地得出结论:以中美两国当时综合国力和工业实力的巨大差距,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全面胜利甚至“把美军赶下海去”也是不现实的,若想完败美军,就必须投入巨大的财力来加强军队的现代化装备,无论是时间还是经济条件,这又是不允许的,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必须做好跟美军长期对峙的军事准备。

换句话说,1951年6月间,当傅崇碧的第63军将美军阻于铁原以南后,战场双方似乎不约而同地打消了在军事上取得全面胜利的念头,战争和政治的交替作用必然带来一个新的形式:谈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