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杀牛虽然违法,但地方上执行力度并不高

古代杀牛虽然违法,但地方上执行力度并不高
2025年04月09日 08:29 未央长喟

化用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指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历史上很多名篇都用了这种手法,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在这首诗中有一句“烹羊宰牛且为乐”,这句化用了曹植的《箜篌引》:“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后面还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说的也是曹植,因为曹植的封号是陈王。所以这句跟李白有没有杀牛没关系,跟唐朝杀牛犯不犯法也没关系,完全是李白对建安风骨代表曹植以及贵族生活的表达的引用,用来抒发自己的情绪。

按照《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的说法,李白有一百一十三首诗歌化用或直接套用了曹植诗文中的词句,为此有人专门研究李白跟曹植二人诗歌的传承性,足可见曹植对于李白的重大影响。

再说一下,古代杀牛真的犯法吗?还别说,真的犯法。

杀牛

因为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畜力几乎是农业生产的唯一动力,而牛是使用最早、最普遍的耕畜,被称作“耕稼之本”,牛的数量直接影响着农业耕作质量、劳动效率和生产率,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否和国家兴衰。

早在西周时期,关于保护耕牛的法律就已出现,即便是诸侯,无故也不能杀牛,只有祭祀等重要场面才能杀。此后历朝历代,都把禁杀耕牛载入律法,老弱病残的耕牛宰杀,也得经过官府查验。

然而,以上这些只是法律条文,具体实施过程却不如人意,历朝历代其实都有私杀耕牛的现象。

比如上面曹植的“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可以说他是王爷,有特权,但这也说明,特权阶级犯这种法,是没人管的。特权阶级没人管,那平民百姓呢?只要攒够人数,也是管不了的。

曹植

比如宋真宗时期,司勋员外郎孔宗闵曾上书,说“浙人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在这种风气下,杀的显然不止法律允许的老牛,壮牛肥牛不在少数,可犯法的人太多了,一整个地区都是,根本抓不完,孔宗闵也“请释不问罪”,宋真宗同意了,于是这事不了了之。

宋朝盛行杀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杀牛赚钱!《宋会要》载:“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二三百斤,肉每斤价值需百钱,利入厚故,人多贪利,不顾重刑。”人为财死,卖一头整牛才几千钱,杀了卖肉就是两三万,翻了好几倍。

在这种情况下,官府要想整顿,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很多地方干脆放弃治疗,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亲自下场大吃特吃。更绝的是莱州,直接设立了牛肉税,也不谈犯法不犯法了,只想从旺盛的牛肉贸易中分一杯羹。

这种风气也不只限于宋朝,像《水浒传》、《三言二拍》这些小说都是创作于明清时期的,别指望作者翻典籍按照几百年前的社会情况来写,他们写的就是当下,从这些作品就可以看到明清时期民间吃牛肉的盛况,跟宋朝是一模一样的。

总而言之,古代禁止杀牛的惩罚明面上要严厉的多,可实际上执行强度并不高,又有利益诱惑,杀牛、吃牛肉这种事自然少不了。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