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的大熊猫小种群复壮:建全省保护区中首个实验室,为它们定制专属“身份证”

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的大熊猫小种群复壮:建全省保护区中首个实验室,为它们定制专属“身份证”
2022年08月24日 10:04 红星新闻

2022年6月10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珍珍正在和她的两个宝宝在草地上玩耍

红星新闻记者|卢燕飞 王语琤

摄影记者|陶轲 王红强

编辑|潘莉 官莉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陕西、甘肃,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有野生大熊猫1340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的71.89%。

但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将大熊猫栖息地分为13个板块,形成了13个局域种群。在大熊猫栖息地中,小相岭是各大山系破碎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也是率先采取人工主动干预手段,保护和复壮大熊猫小种群的地方。自2009年起科研人员在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核心分布区域栗子坪保护区先后放归了9只大熊猫,经过持续监测,发现小相岭大熊猫小种群数量在逐渐增多,目前已达到33只。

同时,小相岭建有完善的大熊猫野外训练基地。在四川雅安石棉县小相岭野化放归基地,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这里食物和水源充足,能够让大熊猫进行充分的适应。在放归的最后阶段,还要测试大熊猫对其他野生动物,如黄喉貂、黑熊的反应。只有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才会真正放归到野外。

而放归的大熊猫仍要进行不断监测。除了随时监测和记录大熊猫野外活动影像,山下还建有全省保护区中首个以保护大熊猫为目的的开放实验室,及时通过大熊猫粪便,分析出大熊猫采食结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激素水平、健康状态等,为每只大熊猫健康立卡,实时锁定大熊猫活动区域,更新大熊猫的个人信息。

通过前期放归大熊猫积累的经验,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目前也在尝试林麝的野化放归,小熊猫、绿尾虹雉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放归也在计划当中。

↑2022年6月7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大熊猫小相岭野化放归基地

1

大熊猫野化放归

分3个圈舍进行,放归后佩戴项圈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分布于四川省石棉、九龙、冕宁三县,占地面积约1194平方公里,是全国各大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小、破碎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近年来,由于小相岭大熊猫种群小、近亲繁殖较多,出现了进化可塑性衰退等现象,导致种群进一步缩小,灭绝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把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投入进来就显得尤为必要。

↑2022年6月7日,孟获城大熊猫放归适应场,有三个野化圈即将投入使用 

目前,位于小相岭山系的石棉县栗子坪乡建有大熊猫野外放归基地和训练基地。据了解,2013年栗子坪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480平方公里,以保护大熊猫这一旗舰物种为主,有一级野生动植物19种,二级野生动植物64种。建有5个保护站,在职员工18人,其中包括8名硕士。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

6月初,红星新闻来到石棉县栗子坪乡大熊猫野化放归的地方。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郑阳介绍,栗子坪乡孟获城大熊猫放归适应场2021年新建了三个圈舍,总占地60公顷,其中1号圈为检疫圈,面积最小,只有1.67公顷。“这里的植被与外界差不多,只是面积小了点儿,有些大熊猫在外面受伤了也可以在这里适应,便于观察。”

↑2022年6月7日,孟获城大熊猫放归适应场,1号野化圈里的小溪清澈见底

在大熊猫野化放归1号圈,红星新闻看到,这里地面相对平整,没有丘陵和高大树木遮挡,中间有条小溪蜿蜒而过,水质看起来非常清澈,山顶上方也没有人类活动痕迹,可以完全满足大熊猫日常饮水需求。虽然周边有3米的围栏,但这里俨然就是大熊猫天然的栖息地。

选择圈舍地址的时候,郑阳说,首先要保证里面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目的是让大熊猫在这里适应一段时间,生命体征符合野外放归要求的时候,就把它放到野外。

而2号圈和3号圈分别占地24.6公顷、31.07公顷,主要用于人工繁育的大熊猫进行野化培训。里面还可能出现伴生动物甚至天敌,比如黄喉貂、黑熊等,这些都需要大熊猫进行识别和躲避。

2009年,全球首只异地救护大熊猫“泸欣”在栗子坪放归,2012年,“泸欣”与当地大熊猫交配成功产仔,这为通过异地放归的方式促进大熊猫小种群的复壮提供了重要参考。时至今日,栗子坪共放归9只野化大熊猫。通过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监测巡护员吴先生的观察,近年来该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多,而且已有红外相机拍到两只放归大熊猫带仔的画面,不过最终确认还需要经过DNA测定和专家评估。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代勤龙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代勤龙介绍,野化放归过程中还要用伴生动物的模型测试大熊猫有没有躲避天敌的能力,放归的地点需要专家来评估。在放归前,要对大熊猫进行血样DNA鉴定、定期检查身体状况。放归时大熊猫要佩戴项圈,以便判断大熊猫的具体位置。保护区内的400多台红外相机可以配合拍摄放归大熊猫的生存状态。

2

设立全省保护区中首个实验室

从粪便和咬节判断亲子关系、年龄等

近年来,对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复壮,栗子坪片区做了很多工作,并在石棉县县城建立了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实验室。实验室是全省首个在自然保护区内以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为目标开展科学研究的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从事大熊猫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种群遗传学、生理生态学、放归监测等科学研究工作。

该实验室由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南京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筹建和管理。代勤龙也在负责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相关实验室工作。

实验室2018年1月挂牌成立后,石棉县先后投入280万资金,配套实验设备,引进细菌、病毒、病理和植物方向的4名科研人才,组建科研队伍,开启大熊猫保护方向的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朱玉东正在检验大熊猫粪便

2022年,利用实验室对历年搜集的大熊猫粪便进行微卫星分型鉴定,成功鉴定出33只大熊猫个体,初步完成大熊猫DNA数据库构建;2020年,以大熊猫粪便DNA微卫星数据为基础,分析小相岭大熊猫小种群遗传多样性现状,石棉县大熊猫小种群遗传多样性为0.692,相比以前的0.581有显著提高;2021年,保护区实验室获批建立四川省首个以大熊猫保护为主题的“栗子坪大熊猫生态与保护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至今,实验室科研团队已先后主持完成了大熊猫DNA数据库构建项目、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研究项目、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十余个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发表SCI论文9篇(最高IF=10.236,累计影响因子40.222),中文期刊9篇,涉及病毒分析、肠道微生物研究、疫源疫病监测、野化放归成效等多个领域,为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代勤龙说:“通过对大熊猫粪便的DNA鉴定以及遗传学分析,为以后科学指导大熊猫放归提供了第一手科研资料。这样可以让专家指导这里还需要放归多少只大熊猫,雌雄比例是多少。”

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研究人员朱玉东(右)与同事在查看实验数据

在石棉县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研究开放实验室,科研人员朱玉东从超低温冷藏箱里拿出一包做好标记的大熊猫粪便。“大熊猫主要采食竹子,我们通过游标卡尺测量粪便中竹杆的咬节长度,可粗略判断出这只大熊猫的年龄段,是幼年、成年还是老年。”朱玉东说,年龄大的大熊猫咬过的竹节宽度较大,幼年大熊猫的咬节一般不超过3厘米,老年大熊猫咬节一般在4厘米以上。

不仅如此,通过咬节的长短还可以判断当地有多少只大熊猫,以及它们的成年和幼崽比例。当然,活动范围也能够确定。这在科研上叫做大熊猫的精细化管理。

栗子坪片区共有33只野生大熊猫。朱玉东说,野化放归大熊猫在放归一年内项圈一般都会脱落,这时监测大熊猫主要靠红外线相机和收集粪便。通过对大熊猫粪便DNA分析,监测放归大熊猫野外活动状况,也可深度分析当地大熊猫小种群的遗传谱系关系,探究大熊猫放归成效和遗传贡献,或者推算遗传多样性,论证后续放归方案,改善小种群现状,降低灭绝风险。

而通过将粪便泡在酒精里提取肠粘膜进行DNA检测,还可以判定大熊猫是雄性还是雌性。比对DNA库,可以判断是不是放归的大熊猫。这也是大熊猫在栗子坪片区拥有的“身份证”。

另外,大熊猫粪便中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多少,可以测定大熊猫的健康状态,以及是否处于发情期,有没有致病菌等。

3

建立种群交流廊道

连接13个被分割的大熊猫野生种群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熊猫野生种群被分割成13个局域种群,部分局域种群由于种群规模过小、遗传多样性低、对外扩散受阻等因素面临生存风险。

现有栖息地受路网、居民点、矿山、水电站等阻隔,以及社区居民放牧、耕种和大面积栽种经济林木等生产经营活动干扰,导致破碎化程度高、适宜栖息地比重偏低、连通性较差。

除了采取野化放归以及实验室追踪措施外,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还通过廊道建设来促进这里的大熊猫与其他种群发生基因交流。

根据野生大熊猫种群及重要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分布现状,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与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一起被划入了国家公园。

2022年6月7日,在石棉县县城通往栗子坪乡的路上,桥下一处廊道正在建设

6月7日,红星新闻在石棉县县城通往栗子坪乡的一处在建廊道看到,桥梁下面已在平整砂石进行植被恢复。栗子坪片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处廊道是野生大熊猫从公益海种群到石灰窑种群的必经之处,之前发现过其它动物行走穿越的痕迹。目前这处廊道正在施工,下方将安装两处红外摄像头进行监测。

关于廊道建设,代勤龙表示,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大熊猫穿过了廊道。目前栗子坪片区正在做廊道规划和几十公顷的廊道栖息地修复,包括桥梁的搭建和植物生态的恢复等。

通过监测发现,野化放归的大熊猫“张想”通过拖乌山廊道从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迁移到冶勒自然保护区,现在还在冶勒保护区里面。“我们的第二只大熊猫‘张梦’也通过廊道去了冶勒保护区,又通过廊道回到了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这也证明廊道是有价值的。”代勤龙说。

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分布着许多村落,现在国家公园工作人员在考虑是否需要把周边犬只管理起来,因为犬只可能携带有犬类疾病,有可能传染给大熊猫。大型马犬还会追着熊猫咬。这些都不利于野生大熊猫的生存。

代勤龙表示,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在对栗子坪片区边界进行勘查,以便让群众知晓国家公园的边界在哪里,维护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同时每年投入上百万元,对当地产业进行扶持,处理好与周边群众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2年6月8日,四川小相岭大熊猫野外放归基地,朱玉东通过室内监控查看野化林麝采食状况

4

伴生动物野化培训

林麝等珍稀濒危动物尝试放归

代勤龙介绍,现在国家公园不仅要保护好大熊猫,还要保护大熊猫的伴生动物,比如林麝、灵猫等;不仅要监测好大熊猫的疫源疫病,还要监测其它动物。

林麝是大熊猫的伴生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前大熊猫的野化放归为林麝提供了参考。

比如在选种方面,林麝要选取一两岁的幼体到小圈里面进行简单的适应,然后放到大圈进行采食和躲避天敌的培训。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就可对林麝进行放归。

红星新闻在小相岭大熊猫野外放归基地看到,圈养的林麝正在这里进行野化培训,适应环境期间,巡护员每天要为林麝投喂食物。据了解,栗子坪片区野生林麝数量很少,只有零星出现,目前人工养殖繁育的林麝正是借鉴大熊猫放归经验来进行复壮。

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研究开放实验室科研人员朱玉东介绍,栗子坪片区野生林麝的活动范围集中在公益海管护站区域,食物比较充足,面临的天敌也相对较多。林麝野化放归场所有20公顷,除了测试它对天敌的躲避,还要看它对人类的反应,是不是能够快速奔跑。野外的林麝喜欢待在植被茂密的地方,40度左右向阳的山坡上最多,它们喜欢在这种斜坡上来回溜达。

按照规划,在四川青川、石棉、平武、宝兴等地,将新建豺、林麝、小熊猫、绿尾虹雉等珍稀濒危动物野化培训和放归基地,这些珍稀动物的放归都来源于此前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的经验。

―END―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