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华语科幻最佳长篇得主刘洋:为生命赋予价值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生命的存在

“天问”华语科幻最佳长篇得主刘洋:为生命赋予价值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生命的存在
2024年10月18日 23:12 红星新闻

10月18日,“天问”华语科幻大赛评选结果在成都正式发布,重庆大学副教授刘洋的科幻小说《井中之城》获得了“最佳长篇科幻作品”。

在接受采访时,刘洋表示,科幻小说被称为“现代神话”,在人们对古代神话早已因熟悉而失去了真实敬畏感的时代,科幻的美感就建立在人们对自然、对宇宙宏大秩序的敬畏之上。

颠覆物理学常识的“宇宙变形记”

这部堪称2024年“封神之作”的科幻长篇,其主人公被设定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快递小哥,他的生活、工作也都平平无奇。

但他生活的那座城市则无比奇特:这是一座建造在井中的城市。抬头看天,只能看到圆形豁口中零散的星光或阳光,从豁口往下,是并不整齐的壁面,城市的繁华烟火,全数坐落在数千米下的深井之中。

城里每年都会举办无人机大赛,比拼无人机能够升空达到的高度——也就几百米,无法更高了。仿佛有一个隐形的盖子盖住了这口“井”,任何东西都飞不出去。

从一次偶然的事件开始,各种神秘人物开始接近主人公,最终将他推进一场规则严苛的骰子比赛——这是虚拟世界的唯一后门,每一场游戏都藏着一个提示。在混沌、迷茫、争端、撕扯之中,被视为“魔神转世”的主人公,终于想起全部的真相,然而那串能够让他回到真实世界的数字密钥却并不存在于脑海中……

在这部小说中,刘洋不仅营造出如悬疑小说般紧张递进、迷雾重重的氛围,更凭借自己物理学博士的“硬核”功底,将数学、物理、概率等专业知识,以好莱坞大片般的叙述手法,将诸般线索灵活编织,融入生动抓人的故事中。

在这部精彩的小说屡获大奖之前,2019年,刘洋的《火星孤儿》也曾火出了圈。在《火星孤儿》中,刘洋直接将一所重点中学的高考班搬去了太空,让人们印象中功课压力巨大、枯燥苦闷的高三学子生活与人类对抗外星文明的威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关联。

据刘洋透露,《火星孤儿》《井中之城》以及他刚出版的《裂缝》和正在创作的《条形世界》,组成了“火星孤儿四部曲”,这四部小说彼此独立但又互相关联,构筑了一组脑洞大开、颠覆物理学常识的“宇宙变形记”。

对于此次在成都获得“天问”大奖,刘洋表示十分开心,“奖项对于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长篇——作者要独自熬过漫长而孤单的写作时期,在作品出版之前都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最终能够获得一个重要奖项的认可,对于创作者来说意义非凡。”

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意义,存在就是希望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辛波丝卡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我们何其幸运》,在诗歌结尾处她写道:“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

《井中之城》也在元宇宙大热的当下提出了一个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们所生活和习以为常的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生活,是否只是一个《黑客帝国》中那样的幻境?

刘洋

刘洋的看法是:人类作为一个智慧的种族,有动机去探究、也有权利去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事实上有科学家已经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了。”刘洋说,“目前是通过宇宙射线的偏振度来分辨宇宙是真实还是虚构。”

他接着说,就算整个世界都是虚拟的,我们也还是要在其中生活。“不用歇斯底里,感到绝望。如果一切都虚拟得如此逼真,就当它是真实的生活也无妨。”

在《井中之城》里那个完全虚拟的世界之中,主人公张亮努力找到了真实的边界。即便那时地球在二维生物的摧残之下早已面目全非。

刘洋想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为生命赋予价值的,也许不是时间的长短,更不是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生命的存在。”他说,“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意义。存在就是希望。”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曾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