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AI生成“地震被压小孩”,传播如何失守?

快评丨AI生成“地震被压小孩”,传播如何失守?
2025年01月09日 10:29 红星新闻

每一次“信息事故”其实都是一次提醒,一次查漏补缺的契机

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为受灾群众祈福。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一个戴帽子的小孩被压在倒塌建筑物下的图片受到关注,被平台多个账号发布,并和本次地震关联,引发网友关注和转发。但据媒体报道,经查证,上述图片由AI创作,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声明是AI生成。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账号发布,有些甚至获得好几万的转评赞。

梳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这又是一起“盗用”、拼接而成的虚假新闻照片。只是,还不知道是无意之失还是故意为之。根据目前的信息,还未显现第一个把这张照片和日喀则地震关联在一起的账号是谁,但每一个轻信并转发的人都不无辜。

这类谣言其实在近些年并不罕见。在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的时代,信息传播不仅碎片化,也很容易失真。就此次情况而言,突发事故和灾情警情信息发布是十分严肃的,类似“小孩被压废墟”的信息,往往会吸引大众的注意力,甚至影响救援力量对灾情的判断和救助,危害不容小觑。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接下来需要追查的是,到底是哪些账号在传播这样的虚假信息,进而依法依规对其作出处理。

这场“乌龙新闻”被打假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反思AI技术的使用。按理说,原作者在去年11月发布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注明由AI生成,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如果当时的使用并不违规,就无可厚非。那么,该对这场虚假传播负责的,主要是后来的“嫁接”者。当“一人生成,多人使用”的情况出现,追究和认定责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由AI生成的虚拟内容将会越来越多,鉴于AI几乎无上限的“生产力”,虚拟内容将大量占领网络空间,和真实的信息并列、交互乃至混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有网友说,这张“小孩被压废墟”的照片其实很容易辨别,比如六根手指、画面光滑、光影错位等。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位网友都足够细心,而且AI技术会越来越进步,生成的内容会越来越逼真。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AI完全能够以假乱真”的心理准备。事实上,这张图片被很多人信而转发,就是例证。

为了避免虚拟内容破坏信息生态,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或许可以有两大方向性的改良。一是通过技术手段,为AI生成内容打上不可磨灭的印记,或者让受众拥有查验其虚实与否的“开关”;二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AI软件的开发、使用等,要有全过程的规则及其细则。

AI时代已经来临。人类在创造AI的同时,人类社会也将被AI技术深刻影响乃至重塑,这期间的磨合过程将是相当漫长甚至曲折的。而每一次“信息事故”其实都是一次提醒,一次查漏补缺的契机。经验要总结,教训要吸取,我们才能在“AI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坦然。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哲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