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会觉的,大基金的业绩虽然可能不好,但是大基金的投资保守啊。你如果这么想,那就错了。只能说,大基金的投资方式更符合常规,很多人以为符合常规就是保守。但其实一种投资方法是否保守,不在于是否符合常规。
真正保守的投资源于三个正确,它们是,正确的前提、正确的事实、正确的逻辑。按照这三点做出的投资,才叫保守,它有时符合常规,但更多时候是与常规背道而驰的。
巴菲特做出的投资决策,从不会因为大多数人赞同,而感到踏实,也不会因为大多数人反对,而感到不踏实。他从来都是按照逻辑行事,只要事实清楚明了,他能看懂,逻辑清晰,不论常规还是非常规,不管其他人同意还是不同意,他都觉得自己是在保守地投资。
以上论述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即便要求巴菲特进行客观分析,他也有自己的定量标准,来合理评估投资策略是否保守。那就是研究在整体市场下跌时,投资的业绩表现。
巴菲特至今66年的投资记录显示,其年化复利率正好达到20%,相比美国的市场指数,标普500指数10.2%的年化复利率,刚好高了近10%。也就是说,平均来看,巴菲特的收益率每年都比市场整体高出10%。且在整体市场下跌的12个年份里,有10个年份,巴菲特的业绩都领先市场表现。我们如今在2022年,从后视镜的角度看,巴菲特的投资,确实符合他在1965年提出的对保守投资的定义。
保守投资最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每年的复利回报。
关于复利,我给大家讲三个故事,最能说明问题。
第一个故事,西班牙的伊莎贝拉女王(Isabella),在1492年2月投资了3万美元给哥伦布。人们认为女王的这笔风险投资做得相当成功。不考虑发现新大陆的成就感,其实这笔投资也没那么了不起。粗略计算,3万美元,按照每年4%的收益率,复利470年,到1962年就会增加到3万亿美元。
第二个故事,以艺术界为例。1540年,法兰西的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 I of France)花了4千埃居(法国古币)买入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当时的4千埃居相当于2万美元。
如果这2万美元,按照税后收益率6%的复利投资,经过了482年,这笔钱现在就值30000万亿美元了(2*1.06^482),美国现在的国债是30万亿,这笔钱将是美国当前国债的1000倍,一切都来自每年6%的复利率。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自己拿计算器算一算。相信当你算出结果以后,就再也不会和谁讨论哪副画是否值得投资了。
第三个故事,1626年,曼哈顿印第安人把曼哈顿岛卖给了彼得·米努伊特(Peter Minuit),印第安人最后到手是24美元,而米努伊特获得了57.8平方公里的土地,至1965年1月份,巴菲特声称,曼哈顿岛的价值是124.34亿美元,约合每平米215美元。外行乍一看,觉得米努伊特赚了。其实,印第安人只要实现每年6.5%的收益率,他们就能笑到最后。按照每年6.5%的收益率,经过338年,24美元会变成421.06亿美元。如果他们的收益率能再高0.5个百分点,达到7%,他们的钱在1965年就是2050亿美元。而到今天2022年,6.5%的收益率经过396年,他们的钱将变成16242.61亿美元(1,624,261,388,551.17),而如果按7%的收益率,这笔钱将变成10.38万亿美元(10,379,757,446,235.83)。我不知道曼哈顿岛现在的价值是多少,但是我觉得大概率还是复利赢了,因为整个美国经过两百多年累积欠下的国债是30万亿美元,大家可以自行对比一下。
由此看来,伊莎贝拉女王(赞助哥伦布远洋航行)和弗朗西斯一世(购买名画《蒙娜丽莎》)所谓精明的投资,实际上是蠢到家了。而曼哈顿的印第安人实际上做了笔不错的买卖。
下面是10万元,按照不同收益率复利累积的收益结果,数据是纯收益,不包含10万本金,方便各位参考。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活得越长越好。第二,复利率很小的差别,最终数字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
长坡厚雪,这就是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如此成功的秘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