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是中国的基本盘。

楼市是中国的基本盘。
2018年08月31日 11:36 不二财叔叔

民以房为天!

本文共1677个字,大概4分钟读完。

导读:

民以房为天!

这篇文章是财神华写的,文字非常简单精炼,看样子是要写个系列,拿来给大家分享。

按照之前的规划,从这个月底起,就要开始进行房地产投资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了。

之前讲过基金和财商教育,无论是资产和负债,都和大家说的够明白了,可以翻阅往期周二的文章。

我把影响房地产的因素暂且分为三个:土地、资本和人口。

今天说土地,下篇说资本的因素,再往后一篇说人口的因素。

说到房地产,大家都会感兴趣。

理解的核心无非就是:房价还能不能涨,什么时候涨的问题。

这个逻辑其实上层已经给出答案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为下半年定调:防止房价上涨。

在房住不炒的总方针指导下,又去掉了过快两个字,意思是上层维稳决心非常强烈。

对于中层来讲,限购限贷把大部分投资人群挡在门外,辅以高额的出货税收,目的就是为了不再让房地产成为食利阶层的饭食。

再说明白一点:不能再让投资房地产赚钱。

对于下层普通购房者:经济增长软着陆,薪资增幅趋缓,消费品价格上涨,已经掏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家底儿。中产阶级没钱了,接盘侠人数减少。

这一套从上到下的组合拳打下来,依靠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通货膨胀,来稀释掉近20年的房价涨幅。

从传统的四方宅院,到集体性的大杂院、筒子楼,再到现代化的商品住宅小区,中国人的居住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变迁史。

从古代的山洞,到奴隶社会的自建房屋。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学会了农耕,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自此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农耕的效率加快,秦砖汉瓦便出现了,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2000多年的时间里,四合院是中国的居住业态。

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科技的迅猛发展,建筑技术的更新,建筑装备的不断发明,人口的爆发,出现了现代社会的摩天大楼。

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个变量因素:居住由原先的横向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纵向发展。

原因是因为:人口要集聚,要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力。

在古代行军打仗也是一支军队一起,原始人也是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占山为王。

反映到现代,也就是要进行城市化。因为要城市化,所以聚集大量的人口,城区面积得以迅速扩张。

本来以为可以无限制扩张下去,和欧美诸国一样,工作在市区,居住在郊区。

但梦想总归是梦想。

天量的人口寄居在市区,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市区拥挤不堪,只能外延建设新城,但在2013年遭遇到了“18亿亩土地红线”的狙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于闭幕当日晚间发布的会议公告九次提到食品安全,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会议还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明确了到2020年解决三个“1亿人”城镇化的目标。

遇到了18亿亩土地红线的干扰,于是乎就成了纵向发展。

虽然经过5年,政策也调整,但是15.5亿亩是无法撼动的底线。

2018年2月17日,农业部公布了《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其中规定力争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并且农业部将会同国土部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做好上图入库、建档立册。

也就是说,从18亿亩降低到15.5亿亩,中间的2.5亿亩是弹性空间的最大限度。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但可建设用地是极少的,这2.5亿亩也就是城市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60-70年代的城市,城区很整洁,远远没有现在的繁华和拥挤,回顾一下城区的老照片,都是1-2层的小楼房。

不是盖不了3-4层,也不是技术和资金问题,而是---没必要。

因为土地众多,人口也少,所以横向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欧美国家,市区上班,郊区居住,每家一户独栋别墅的原因。

人少,地多。

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具体国情。

土地存量是巨大的,但可开发增量是有限的,所以造成了大土地小供地的供应性紧张问题。

从深圳城改问题就可以看出来,这种表现更为迫切。

再有,城市要发展,城市要税收,那避免不了要基础设施建设。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拿走财权,留给地方政府的也就只有土地出让金这一大块肥肉了。

所以,地方政府根据大土地小供地的指导方针,不断的人为制造供应性紧张的局面。

最后的结果是地王频现,面粉价格频频窜高,对应的面包成本也只能水涨船高了。

当2.5亿亩土地被消耗殆尽,城市化进程到70%左右的时候,或许人们才会不再相信:房地产永远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