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购买顺序,保险买对一半!

知道购买顺序,保险买对一半!
2019年11月05日 15:40 北斗说保

我们常说的四大保障型产品是指:

重疾险、寿险、意外险和医疗险

这4个险种,对于个人或者家庭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不同保险面对的风险不同,所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也不同。

具体大家可以在公众号里回复“手把手”看看这几类保险都解决哪些问题,该如何选择。

但是购买的时候,有的说先买这个,有的人又说先买那个。

到底怎么买才是科学的呢?今儿我们具体聊聊。具体如下:

●人群的先后

●了解的先后

●险种的先后

●产品的先后

人群的先后

1.先大人,后孩子

很多人接触保险,都是从给孩子买开始的。

因为做父母的,总觉得孩子很脆弱,给他/她最完善的呵护才更好。

所以,不少年轻的夫妇都这样认为:

“我有社保呢,先不用管我,给孩子先买上吧”。

相信屏幕前不少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保险”不同于日用百货,它的本质作用是解决疾病和意外导致的“财务”问题。

保险并不能避免疾病和意外的发生,只是去弥补“钱”的缺口的。

而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全部来自于有劳动能力的“我们”——家庭支柱。

只要家庭支柱能劳动、能工作,收入就不会中断。

因此,我们每一个家庭购买保险,都要从“家庭支柱”保起。

万一发生风险,保险赔偿的钱,也是为了弥补“收入中断”的缺口。

而孩子即使生病或不幸遇到意外,对父母工作的影响也是一时的,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是致命的

另外,从疾病角度来说,成人的大病患病率远高于婴幼儿。

所以,孩子的保险完全可以放在大人之后购买。

很多人觉得,也差不了两天,先买谁都一样。

但无数的意外事件从来都不会留情面和时间:

  • 2019年10月10日,江苏无锡高架桥侧翻,3人遇难。

  • 2019年10月24日,上海金沙江路交通事故,2死12伤。

………

说那么多好像在吓唬人一样。

没错,我就是想吓唬你一下,希望有用!

2.先大人,后老人

除了给孩子买保险,其实很多年轻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身在家乡的父母。

没错,不在父母身边时,能为父母做一点事情都是温暖的。

但道理跟上面“先大人,后孩子”是一样的。

家里赚钱的主力不再是父母,而是正值壮年的我们。

我经常告诉向我咨询的朋友,给父母买了保险,也不要完全依靠于保险

因为实话讲,健康保险都是要问到健康告知的。

我们真的对父母过往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么?

健康告知里的情况真的都完全符合吗?

可能多数人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因此买了之后,万一有疏漏的,理赔时遇到麻烦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面对家里的老人,基本的现金储蓄是一定要有的。

保险也要买,但一定不是最先要买的那个人。

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家庭中的“关键人物”都是我们自己。

先给自己买足保险,一定没毛病。

了解的先后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买保险都是先从哪一步开始的。

是不是都是被某某推荐或转发了一款保险产品开始的?

相信不少朋友是从这一步开始的。

在还没有搞清楚保险的真实功能和作用时,就已经开始上手产品了。

这其实是一个“蒙着来”的行为。

因为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保险就是报销医疗费用的,或者是一种可以赚钱的理财产品。

所以只要“觉得”产品“好”,那就可以买了。

不知道这样买下来保险的朋友,有多少是想吃后悔药的......

保险的购买,一定要了解清楚其本质意义功用后,再去看产品。

一个重疾险,就能分出至少6大类,你知道哪一类才是最需要的么?

为什么消费型是适合自己的?

为什么返还型的不建议买?

为什么买定期不买终身?

为什么买重疾险可以不带身故?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为什么?

都源于一开始没有正确“认知”保险造成的

所以,买保险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知”保险。

文章一开始,我就告诉各位从哪里可以清晰的知道每一个险种的意义功用了。

第二步,剖析自己的风险情况,规划每一种保险该购买多少。

这是专业的一步,虽然我的文章中也讲过如何规划,但看(lan)不(de)懂(kan)的人可以直接交给北斗哥就好。

最后一步,才是从“绚烂多姿”的保险产品中挑出属于你的“那一朵”。

所以,了解并购买保险的先后顺序,一定要“先认知,后产品”。

纵使你是从产品入手的,但整个购买过程中其实也一直是在补“认知”的空缺。

相信我,捷径是没有的。

你走的“捷径”,很可能是带你迈向了“坑”。

险种的先后

除了我说的4大保障型险种以外,其实保险还有年金险、分红险、投连险等等“投资属性”更强的险种。

这些险种,比保障型险种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一些。

因为保障型险种天天讲的都是“生老病死”。

而投资型险种却演示“收益如何”,这是一个让人更开心的事情。

所以,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4月份,保险公司都会向客户重点推荐“理财型”保险。

朋友圈里时常会见到这样的宣传:

看起来真的非常“诱人”,天上掉下来了“馅饼”。

具体这类保险到底好不好,该怎么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里回复“理财”两个字获得更多帮助。

不可否认的一点,有相当一部分朋友第一次接触保险,就是从这种理财险开始的。

这类产品有时候还会附加一些保障功能,比如意外、重疾等。

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保险既能理财,还给了保障,perfect!

但实际上附加的那些保障,就跟买车送个坐垫一样,不痛不痒,有没有都无所谓。

真遇到风险时,根本起不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但不能忽视的是,这样一份理财保险的保费可是非常高的。

1万是起步价,动辄都是大几万。

但一个家庭有多少预算是可以放到保险上面呢?

花了好几万,买的虽然叫“保险”,但真出事时,又起不到保障作用。

难怪很多人喊“保险都是骗人”的。

如果这样买保险,谁说不是“坑人”的呢?!

保险的本质作用一定是“保障”,所谓的“理财”功能,那只是一个附带属性。

买保险的目的,首要是“转移”(财务)风险,其次才是让钱保值增值。

自己的财产都没有一个有力的“保护罩”,赚多少钱都得搭进事故的“无底洞”。

所以,我们每一个家庭或个人,在没有购买充足的“保障型”保险之前,都不要随意购买“理财险”。

“先保障,后理财”,这也是一条购买保险顺序的铁律。

产品的先后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购买“产品”的先后顺序。

这个先后顺序,有时真的会忽略掉,导致进退两难。

购买产品的先后顺序,主要影响因素是“健康告知”。

大家在健康告知中,经常会看到这两句问询:

  • 是否在投保或复效时被拒保、延期、加费或除外责任承保?

  • 是否累计投保重疾险(寿险)产品保额超过100万?

如果购买顺序没弄好,这两句话就可能把你的投保计划打乱了。

我举个例子:

A君有乙肝病毒携带,投保重疾险时,被除外承保。然后投保寿险产品时就很尴尬了。

因为,虽然疾病询问中没有问到乙肝类疾病,但是这样一句“是否在投保或复效时被拒保、延期、加费或除外责任承保”也是不符合的。

告不告知呢?进退两难啊!

除了上面时常发生的情况外,对于保额限制也是会遇到的,尤其在投保寿险产品时会发生。

很多人投保寿险买的保额很高,贷款啊、两孩子啊等等,这些因素都是需要大大提升寿险保额的。

有的寿险产品健康告知就会询问“已购保额”,而有的就不会询问。

如果先买了没询问的,再买询问的,得,又尴尬了……

所以,投保具体产品时,一定要排好一个先后顺序。

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先严格,后宽松。

这里指的是“先投保健康告知严格的,再投保健康告知宽松的”

就比如前面举的例子,如果倒过来先投保寿险,再去投保重疾险,那就不会出现这个尴尬的情况了。

因此,大家购买保险时,选定整个投保计划,然后看看每个产品的健康告知有无上述问题,再去投保是更稳妥的方式。

啰嗦几句

购买保险,看似只是一个选产品购买的过程,但这里面的细枝末节可能都会导致保障结果的不同。

所以,有时候保险顺序买错了,也可能是一个“潜伏坑”。

当时不一定能体现出来,真遇到事情时立马就爆发了。

按照顺序,科学投保,不存侥幸,保险就买对了一半!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启发,也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都能了解到真实的保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