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这届年轻人的塑料兴奋剂

夸夸群:这届年轻人的塑料兴奋剂
2019年03月25日 16:35 叶探花

“早上自行车被偷了,求夸。”

“做饭炒糊了,求夸。”

“和女朋友分手了,求夸。”

最近,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冒出了不少名为“夸夸群”的组织。群里没有杠精、没有喷子,满是“彩虹屁”、“商业互吹”和“塑料感”充斥在聊天内容中。夸生病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夸睡过头是节省了早饭钱,就连夸上厕所没带纸都是为环保做出贡献......不少网友在夸夸群里感觉达到了人生的高潮,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夸夸群最早起源于豆瓣的表扬小组,后来由西安交通大学四名大三男生创建首个夸夸群,随之在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兴起,并陆续火爆职场圈,甚至风靡网络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不过小编发现,如今夸夸群的庞大队伍里,除了网友自发建群外,还有一些商家从中看到了商机,“夸服务”也从免费开始转为收费夸人。

任何事物存在和火爆皆有来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夸夸群突然如此火爆?又是为什么会有人为“付费被夸”买单?这门生意真的会有“钱途”吗?

花式夸赞层出不穷

夸夸群话题的引爆,还要从微博名“大猪蹄子研究所”说起。今年3月8日,大猪蹄子研究所发了一则微博,展现了名叫Sally的小姐姐被男友送了一份妇女节奇葩礼物。这个礼物就是把她莫名其妙拉入了一个百人群,群内网友在3分多钟的时间里对sally进行了一通猛烈的花式夸赞,然后时间一到又被迅速地踢出群的经历。

该微博发布后,很快被各种大V博主转发,网友们纷纷表示“居然还有这种操作”、“想拥有”、“想应聘”,内容引发了近万条跟帖评论,一下子打开了话题热度。

很快,成百上千个夸夸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形式也开始朝着“免费夸”和“付费夸”两个方向发展。

免费夸夸群的主力军是各大高校学生,他们以学校为单位迅速建立起本校夸夸群,其中以清华、北大、复旦、西安交大等知名学校最为积极和活跃。其中,3月15日清华夸夸群已经建到了第八群并上了知乎热搜,而西安交大的夸夸群也登上了媒体报道。

付费夸夸服务则类似Sally的体验,在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可以搜到许多相关店铺和产品。其中部分店铺一直从事小众定制服务,另外也有一群玩票性质的人参与其中,不求赚钱,只求好玩。

小编在电商平台搜索“夸夸群”后发现,页面跳出的上百个出售“夸夸群”商家中,价格从五元到几百不等。内容也已不单纯满足于夸奖,而是在“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人数上做起了包装,例如:“北清复交文科专业高端群”、“200人超大群”、“颜值在线美少女群”等。

此外,为了话题“保温”。不少商家还采用“夸夸+语C(语言cosplay)”模式,让“夸”有了更细分的命题,比如:扮演学校食堂大妈、宿管阿姨接受赞美;还有的建立起公众号成立了夸夸内容BOT,让欢脱有趣的内容聚集并沉淀;清华和北大甚至别出心裁地举办了“夸夸好还是怼怼好”的神仙辩论赛,让夸夸群的内容不断深化和迭代。

公众情绪得到慰藉

高攀不起的房价、迟迟未现的对象、居高不下的体重......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轻松两个字。工作节奏那么快,生活压力那么大,而在夸夸群里,短短几分钟内被刷屏的夸赞拥簇,快活似神仙,让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所以归结夸夸群迅速走红的原因,不但是暗合了热点创造的必然过程,也体现了网络人际交往的内在需求。

心理专家就此事分析,夸夸群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心理抚慰的需求,是对压力的一种排解方式,有一定积极作用。当一些人渴望被夸的需求在现实中无法被满足,便通过虚拟世界得到满足,可以调解自我情绪,满足精神世界的需求。

夸夸群的各式夸奖,对于求夸的人来说,即便听起来很假,但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这种虚假的阿谀奉承。而虚情假意的互夸,同样能给人正面与积极的情绪引导,对于那些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的人来说,夸夸群能带给他们一些温暖的慰藉与陌生人的善意。

体验过夸夸群的网友表示:“进群后被很多人夸过,也夸过了很多人。每当求夸者表达感谢时,我也会觉得很感动、很温暖。”

就连外国网友得知夸夸群后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进群求夸。此前,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CNBC)“卧底”记者在体验后表示,整个聊天过程令人十分愉悦。

其实,回想这种在虚拟世界求肯定而满足内心的消费形式,早在直播上就得以表现。近几年,媒体频繁曝出网友打赏主播数十万的消息。打赏能获得主播的点名感谢,让人感受到一种尊重。而且无论金额多少,主播都会在直播中一一感谢,通过被点名,网友还可以被直播社群里其他人知道,获得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归属感。在这个意义上,网友希冀从直播打赏中寻求现实生活里匮乏的快感。

这样看来,夸夸群的兴起与打赏主播、为游戏人物刷装备的行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越是群体性无聊的行为,越有陪伴感,可以极大地缓解人的孤独。

速食文化难以持久

在当前的夸夸群用户中,消费群体主要以90后为主,这一代消费者有典型的娱乐消费特征。大家追捧夸夸群起作用的不是品味与特殊爱好,而是一种被扩散挑动起来的普遍好奇。

除了夸夸群,其实近几年迎合娱乐消费的另类服务时有出现,但经营效果大多并不理想。2017年,就有珠江长洲岛“卖晚安的姑娘”通过网店,每天以短信的形式,给素未谋面的顾客们发去睡前的问候。一元一条的售价虽然普遍能被大众接纳,但由于独特的市场定位,目标受众受限,导致销售冷淡。“卖晚安的姑娘”透露,四年间,网店的收益总计都未能突破万元。

同样,夸夸群如今也面临着逐步降温。一家电商平台“夸服务”销量最高的店主对媒体坦言:“一天最多能赚1000元,都是辛苦钱。”而部分高校夸夸群有时甚至面临百人群毫无声息的冷场情况。

反观夸夸群发展,最开始的流行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形式。但现在走到按需定制、收费服务的商业裂变后,这种极度功利性与虚假性的服务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周期已经被缩短。因为在夸夸群中,长期用户在于夸人的人,他们为了挣钱而不是付费,而被夸者只是出题工具而已。夸人的用户与被夸者之间并没有形成深度的社交互动与关系,多为一次性短链条,所以这样的夸生意难免“短命”。

对此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师黄河在接受校内媒体采访时表示:夸夸群只是众多快速更迭的互联网文化的一个。它的兴起既有互联网快速集聚网民、形成某种文化并将之广泛扩散这种土壤;也和网民发起娱乐、进行狂欢、宣泄情绪的现实需求有关。热度过去后这一现象也会很快趋于平淡。

生活压力这么大,你会选择夸夸群还是其他方式来解压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