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警方两度回应 街头口角缘何引发诸多谣言?

成都警方两度回应 街头口角缘何引发诸多谣言?
2024年05月16日 14:10 看看新闻KNEWS

近日发生在成都街头的一起居民小口角,意外地在网络上引发了围观,并在一天之内衍生出当事人“儿子是市长”等传言。成都警方两度发布通报辟谣,并对造谣者采取了行政处罚,才让谣言逐渐平息。究竟怎么回事呢?

5月12日下午,饮酒后的张某某在长融街与长融西三路路口,用手触摸敲打了一辆临停的黑色吉普越野车。正在车中的罗某在下车检查车辆时,发现右后方挡泥板有划痕,立即驾车追上张某某,质问原因并要求道歉。但张某某予以否认。两人随后发生口角、谩骂,进而抓扯在一起。激烈的场景引发了市民围观。

警方接到罗某报警后到达现场,要求两人回派出所进一步调查,但遭到张某某拒绝,而市民的围观也一度导致民警无法顺利驾车离开。经劝说和疏导,罗某和张某某均被带回派出所。但没想到,这起小小的纠纷后续在网络上被演绎成了多个版本,其中“罗某儿子是市长”“摸一次赔一万”“民警组成人墙保护车”等关键词引发热议。

记者注意到,13日,距离事件发生不到24小时,成都警方就第一次发布了通报,还原事件经过并辟谣。但通报发布之后,仍有网友对相关部分细节进行猜测。对此,成都警方在15日再次发布案情通报,并分七条详细说明了调查情况。

简单来说,通报前两条主要涉及的是纠纷双方,针对的是“罗某儿子是市长”“罗某要求赔一万”“罗某打对方耳光”等传言。警方通过核查当事人信息、询问当事人及证人等方式查明:罗某目前是成都市某社区医院的退休医生,没有子女,本人及其亲属也没有政府相关部门任职或从业经历,纠纷发生时是一个人驾车,没有同行人,现场没有说过“儿子是市长”“家里是当官的”等言语,后续一直要求张某某道歉,没有提出任何金额的赔偿要求,也没有打耳光行为。

通报第三条和第四条涉及的是警方现场处置情况,针对的是“张某某被警方铐走”“罗某被放跑”以及“民警组成人墙保护车”等情况。通报中称,民警到达现场后,先是口头传唤当事双方到派出所配合调查,但张某某拒不配合,民警随后依法对其进行强制传唤。对于罗某的传唤,一度遭到部分现场群众阻挠,民警经反复劝说、并邀请2名群众见证,后将其带回派出所。期间,有个别人员推摇涉事车辆,为防止事态升级,现场警力依法采取了隔离措施。

此外,通报中对于“罗某车辆涉嫌套牌”的传言、以及网友对于挡泥板划痕位置的质疑等情况,也进行了回应。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通报中除了更详细地说明对于2名散布不实言论的违法行为人的处罚情况以外,还列出了对5名在现场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人的处罚决定。

一起小小的街头口角,竟衍生出一系列谣言,究竟是谁在把水搅浑?成都警方连发两次通报,能不能完全释疑解惑?抵制谣言传播,媒体、平台和普通网民又该做些什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表示,谣言的产生往往有多个偶发因素,模糊的语音、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导致信息被误解,如果其中有一些自带流量的关键词的话,就很容易在网络上迅速引发扩大性的传播。所以要掐断谣言的传播链条,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快。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警方能在24小时之内对相关信息予以澄清,这本身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满足。但是由于传言指向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细节性问题,所以警方又发布了第二次通报,非常细致、非常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公众的疑问,从而实现了更有说服力的辟谣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当地主流媒体也对街头口角进行了详细报道,通过现场更多细节性的描述,与警方的通报形成了信息的补充,这种合力对于打消公众的疑虑非常值得肯定。

张志安表示,在互联网日益深入公众生活的时代,辟谣成为一个日常却重要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警方与媒体的合力,也需要每一个平台和网民都承担起责任来。对于平台来讲,对于可能引发舆情的信息尤其要加强审核,该限流就限流,该关闭账号就关闭账号,绝对不能被“流量至上”的思维所主导。对于普通网民来说,在互联网上“冲浪”时要避免“吃瓜”心态,对于单方面爆料而又未做确认的信息,要多长一个心眼,不轻易相信、不轻易扩散,这样一种媒介素养也是必须的。

看看新闻记者: 金梅 陈昱卉 翟静

编辑: 陈昱卉 翟静

责编: 金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