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侵蚀体育 借"饭圈"造流量何时休?

"饭圈文化"侵蚀体育 借"饭圈"造流量何时休?
2024年06月17日 15:11 看看新闻KNEWS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和优秀运动员受到关注和追捧。"饭圈文化",一种始于娱乐圈,并依托偶像艺人和粉丝经济形成的青年亚文化,近年来逐步向体育领域侵袭,甚至出现了愈演愈烈的非理性的追星行为。

6月初,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重庆冠军赛举行。在一场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回到酒店时,大批粉丝已经聚集在门口。尖叫声、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位粉丝孤身冲进安保区域,安保人员迅速将她拦住,运动员才得以顺利进入酒店。

近年来,乒乓球项目是受畸形体育饭圈文化侵蚀的"重灾区"之一。国乒名将的樊振东,今年4月备战WTT新乡冠军赛期间,曾发布声明称,某女士通过多日跟踪后确定其酒店房间号,然后通过酒店前台拿到房卡,多次非法侵入他的房间,对其伤害极大。在此之前,他在广州白云机场还遇到大量球迷送机,现场秩序一度十分混乱。

游泳选手汪顺同样在机场遭遇过大量粉丝拥堵。其中,一位阿姨突然冲出,强行给汪顺戴上一顶黑色的帽子。汪顺笑着摘掉后,阿姨大喊着再次强行将帽子往汪顺头上扣。而跳水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她的家竟然成了部分粉丝的打卡圣地,甚至到晚上,还会有好事者大肆直播,大声吆喝。当时,全红婵的父亲表示,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一家人的生活。

事实上,一些狂热粉丝的越界行为,早已令不少体育明星不胜其扰。一些粉丝追星偏离体育运动本身,过度追求娱乐,甚至被流量所裹挟。在一些互联网平台,运动员出行航班、酒店信息甚至日常行程,都成了明码标价的"生意"。更多隐蔽的推手在幕后看准其中的利益,进一步收割粉丝。导致越来越多极端的粉丝无原则吹捧自己喜爱的运动员,出于复杂的情感寄托,她们常会萌生"护犊子"心态,只接受赢、不接受输,并将一切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诸如训练资源分配不公、裁判员恶意压分等导致失利。从社交媒体上粉丝互撕谩骂、刷量控评,到线下追星时的围追堵截、恶意攻击,再到观赛过程中的"长枪短炮"、声嘶力竭……部分极端且失控的"饭圈"行为,正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训练甚至日常生活。

"饭圈文化"最初流行于娱乐圈,近年来开始进入体育圈,这说明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及优秀运动员受到粉丝追捧。然而,一些粉丝的行为越来越扭曲,从网上互撕谩骂,到偷窥、跟踪,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有大量有关明星航班行程的出售、求购信息,这些信息使用隐晦的词语或者符号、图标,例如用茶杯图标加飞机图标或者hb字母代替。

近期,上海市就办理了两起相关案件。4名被告人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办案人员发现,被告人将明星的航班信息以一条5元到10元不等的价格,在网络社交平台出售给有需要的粉丝。明星身份证号码则是以几十元的价格批量从上家购买后再单独出售,牵涉面之广,令人吃惊。

为了寻求商业利益,一些品牌、平台还会借机推波助澜,加速了饭圈乱象的野蛮生长。部分平台设置了机制复杂的榜单和投票,通过签到、发帖互动升级,来证明偶像的人气;让粉丝购买商品,通过真金白银氪金来证明偶像的商业价值。即使这些榜单并无实际用处,粉丝们却不得不集资打榜。

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表示,全国体育系统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强调,"饭圈"乱象对运动员身心健康成长、运动队为国争光能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全国体育系统必须高度警惕、快速行动。

从售卖运动员和明星的航班、酒店信息到日常行程,为何追星成了一条利益链?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出手整治追星乱象,为何饭圈追星还是如此疯狂?背后是什么原因?特约评论员沈彬今天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体育"饭圈化"实际是"病灶转移",制造撕裂破坏体育精神。本身竞技体育是最讲究公平竞争,有的"饭圈"为了博流量、找商机、吸引眼球,有的饭圈会夸大其词、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挑拨离间、制造对立情绪,这些畸形"饭圈文化"对运动员身心健康成长、运动队为国争光能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

沈彬说,运动员被跟踪、偷拍的背后都是操纵者的,"饭圈"乱象只不过是个表象,背后其实是形形色色的利益驱动。在沈彬看来,整治体育领域"饭圈化"乱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抓住"七寸"重拳出击。抓打击违法行为,彻底斩断非法利益链条,让操盘黑手得不了利;抓依法监管,压实平台责任,坚决封禁违规账号。同时,沈彬还表示,粉丝对运动员的关注,要多关注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和拼搏精神,少打扰运动员的私人空间,用理性的言行表达对运动员的真心支持。

看看新闻记者: 彭晓燕 陈昱卉 翟静

编辑: 陈昱卉 翟静

责编: 彭晓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