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横店上海有“竖店”,微短剧产业热度不减

浙江有横店上海有“竖店”,微短剧产业热度不减
2024年06月26日 16:22 看看新闻KNEWS

如今,各种网络平台上,都有那种三五分钟一集的微短剧,让人追到停不下来。短短几年里时间里,微短剧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赫赫有名的“横店”甚至 一度因为来拍竖屏微短剧的剧组太多,获得了“竖店”之名。而如今,上海也有了自己的“竖店”,位于嘉定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在业内逐渐打响名声。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微短剧,是如何在这里拍摄制作的?这个让很多人“又爱又恨”的行业,未来又将会走向何方?

在嘉定安亭镇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最近正在拍摄的是一部“职场”互动微短剧,拍摄周期仅有短短14天。成本低,时间紧,这是大量微短剧生产的常态。

透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有趣的场景,一个居家化的生活场景中摆放着一个衣柜,而实际上,这个衣柜的门背后暗藏玄机,把门打开以后就可以实现场景的“一键切换”。“包括它的门都是老上海风格,但是门打开之后,就到了另外一个场景叫白领公寓。”

步行几分钟甚至穿过“一扇门”就能实现转场,大大节省剧组的时间,整个中心里“一站式”设置了百余个室内外拍摄场景,还能用LED显示屏替代传统实景,不出中心实现相对逼真的窗外效果。“可以随时切换日夜、切换不同的场景,非常方便剧组的转场。”“办公的、居家的、还有一些会议的,大多数都差不多都能解决,场景上还是挺丰富的。”

平均一周接待3到5个“短剧”剧组,高峰时期甚至一天接待6到7个剧组,虽然成立时间不算太长,但短视频中心的热度却节节攀升。

事实上,从2021年底逐渐起步,到2022年的迅猛发展,“微短剧”的“野蛮生长”极为迅猛,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不少短剧情节一味的迎合流量喜欢的低俗、狗血、土味,而且同质化问题明显,各种抄袭借鉴也见怪不怪,微短剧的粗制滥造饱受诟病。

小红书互联网和文旅行业群总经理赵维晨对此表示:“我们看到过去两年其实行业还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但是它的健康化程度、或者说其可持续性,还是要打个问号的。”

之后,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举措,设立了“分类分层”审核机制和标准,出手规范行业并加以引导。也有一些从内容出发的精品作品,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有博主自己拍摄的三集《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短剧,讲述了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平台上的单集观看量过千万,评论里大量的都是粉丝们自发的热情留言,“好美”“泪目”“支持up主”等等,这也从侧面说明,抛却“狗血”“套路”,有优质的内容,同样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流量的证明。

​“未来长期的发展是需要走高端化的,需要把更多更优质的内容,更优质的剧本,更优质的演员全部都引入到这个生态里面,这样这个行业才能长效的发展。”赵维晨如是说。

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副总经理俞耀也指出:“观察下来,整个政策方向其实是比较鼓励微短剧的发展的,但是一定要引导加规范,希望真正的精品化的东西能够服务于大众,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是欣欣向荣的,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业态的一个行业。”

行业逐渐走向正轨,短视频中心也不再仅是提供场景和服化道,而是计划从“制景一站式”走向“产业全链条”。目前园区已入驻影视行业企业185家,可提供短剧行业的全链资源。俞耀表示:“内容上也可以配套,比如一个优秀的剧组,但是手头上没有本子,那么过来后,我们手里是有剧本的给到的,然后在我们园区完成所有的拍摄,最后投流上线,再最后的分账,基本上是完成所有的从制作一站式到制播一体化。”

而为了探索”微短剧“未来的更多可能,与行业的良性发展,在本次的上海电视节上,还专门召开了首届上海微短剧大会。大会上,上海市文旅局重点发布了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要从政策、资金和服务上给予支持,激励业内能产出 更多的“精品”微短剧。

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于志庆表示:“我们进行行业调研,对行业需求全部做了调查,感觉对产业很好的推动,作为行业来讲,我们义不容辞,将极力维持、帮助、更好地为微短剧行业单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长 上海市广播电视剧副局长罗毅则表示:“可以融合更多的城市元素,包括文旅、体育等等,包括人文的内容来协同发展,融合到微短剧的创制过程中,我们崇尚价值观的引领,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看看新闻记者: 彭菁菁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陶余鑫

摄像: 吴振华

责编: 李吟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