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山的由来,一份“推倒重来”的规划

双子山的由来,一份“推倒重来”的规划
2024年09月23日 22:31 看看新闻KNEWS

黄浦江畔,市民向往已久的双子山和温室花园终于开门迎客了,这也意味着 整个世博文化公园正式全部向市民开放。世博文化公园所在的地块,是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园区浦东片区中 最后启动开发的部分,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区域最初的规划方案,却并非一座公园。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和区位、#地块的形状其实和陆家嘴很类似,都是一个凸岸,当时轨道交通、路网都是按照商务区在配置的,最初是希望这里变成第二个能够比肩陆家嘴的区域。“上海地产集团总规划师沈果毅回忆,10年前,如今的世博文化公园区域曾有过规划,要再造一个陆家嘴,并一度进入公示阶段,预计土地出让金价值约1000亿元,不过听取各方建议后,最终,整个规划被推倒重来。市民们觉得:“现在上海不缺高楼,当然做个公园好。”“我们市民都喜欢,上海就缺山水。”

2017年,上海确定了未来18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之城建设跃然纸上,在市中心黄浦江边建一片生态绿地的设想,逐渐明确。原世博C片区被正式规划为世博文化公园。“做生态这件事情,既是一个市民期盼的事情,但同时从经济维度上也是有争议的一件事情,通过调研、通过市民的一些意见征询,最后下定决,还是‘人民城市人民建’,在滨江给市民更多的、长远的公共空间,可能更有意义。”沈果毅说道。

七年后,来游园的市民中,这群原上钢三厂的老工人格外兴奋,这里正是原本的厂区所在,他们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这里。

2017年,决定要开门造园的世博文化公园,公开进行市民意见征询,退休炼钢工人吴正江,提了一个想法。“我就说能否造一座山,我们厂原来有一座山——渣山,就是炼钢的渣子堆积成了一个山,如果这里造山的话,我个人感觉这个地方特别好,黄浦江正好一个大拐弯。”

绿容局发出了超过3万份问卷,结果,希望上海市中心有山有水的呼声极高,于是,双子山应运而生。不过,要在软土地基上建山,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容易,公园设计者曾考虑过还原钢渣山,但是这一地块,有太多不可触碰的红线。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贵平给出解释:“这个打浦路隧道、污水南干线、以及卢浦大桥的下引桥,都是重要的城市生命设施,要求它这座山要做到几乎是零沉降、零位移的要求,那要回到建渣的话,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

随后,才有了如今空腔结构山体的设计,这样重量更轻,能解决沉降位移的问题,山肚子里的空间,也被利用起来成为了1500个车位的停车场。而上钢三厂老厂房的桁架,则被特意保留了下来,和新建的温室花园融为一体。一位原上钢三厂退休工人称:“感到很高兴,因为我们上钢三厂已经没有了,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为我们留下了很深的钢铁巨人走下的脚印。”

听市民意见,办世博文化公园,是上海的一次探索。后来,包括环城公园带等项目的建设,也都沿用了意见征询的方式。“要把一张规划的蓝图变成实景图,过程当中一定会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地去做必要的完善,跟上这个时代的市民的需求。”沈果毅坦言。

到今年8月底,先期开放的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已接待市民游客近540万人次,随着双子山和温室花园的迎客,世博文化公园正式全面向公众开放,7年前的蓝图,已经成为实景。“我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一个很平凡的人,一个梦想真正实现了,这里真正体现了‘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对此,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玮人认为:“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能够拿出来做公园,相当不容易,所以非常慎重,不是说建设者、实施者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是老百姓都参与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一个比较真实的写照,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一个实践。”

把市中心最核心、最宝贵的地段,留给广大市民,正是从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出发,才有了如今的世博文化公园,而这个匠心之作,也是上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后形成的。现在,黄浦江核心区域的这座绿色生态大公园,随时欢迎广大市民游客来此休闲、游乐、赏景,这也呼应了世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同时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看看新闻记者: 马婕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朱玲敏

摄像: 陆骏 夏寅飞

责编: 李吟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