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传说这一天,所有的喜鹊都会在天上搭一座鹊桥,供牛郎织女相会。牛郎织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故事,由此而衍生的七夕节也是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南粤名山西樵山下,有一间有着近60年的缫丝厂南海丝厂,现在还有几十名织女每天在剥茧抽丝,演绎着中国农耕社会幸福生活的样板。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讴歌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据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二人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
种桑养蚕,纺纱织布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主要劳动与生活场景。珠三角地区就是古代著名的种桑养蚕区,到了明清时代,已经成为了中国蚕丝丝绸的重要产地,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位于西樵山下的南海丝厂就是依托当地蚕桑资源开办的缫丝厂,从1966年建厂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完整的缫丝工艺。
工厂现在还保留着缫丝车间,分成选茧区、煮茧区、缫丝区、复摇区,一共有60多名现代“织女”在车间,每天做着剥茧抽丝的工作,用一双巧手将一个个坚硬椭圆的蚕茧缫成一圈圈洁白如银的蚕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传承这个古老的技艺,演绎着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
在缫丝车间里,2组机器在运转着,煮茧的蒸汽弥漫在车间,车间里散发出煮熟蚕茧的味道。几名“织女”坐在用了近60年的选茧运输带前,眼疾手快地选着茧。智能化缫丝机器前,蚕茧在做着跳跃运动,一根根洁白的蚕丝卷在丝䈅上。
卷满一卷后,“织女”快速地用牙齿咬断蚕丝。从开厂到现在,都保持着这项工艺。所以丝厂招聘“织女”的时候,一定要求“织女”的牙齿要整齐无缝,这样才方便咬蚕丝。在那个年代,能够进国营厂做工人的如同当时的国家干部,现在的公务员。
丝厂从开办到现在已经有近60年历史了,是广东省与佛山市两级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佛山市级缫丝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如今丝厂利用文化与资源,开办了广东首家蚕桑丝织文化技艺研学基地,其中就设有缫丝与织布两大课程,让学员们在学习传统缫丝工艺,传承蚕桑丝织文化,了解珠三角蚕桑丝织产业发展与桑基鱼塘的历史的同时,也可以亲手体验唧唧复唧唧织布过程,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含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