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依然迷离,“全面取消公摊”也不起决定作用

楼市依然迷离,“全面取消公摊”也不起决定作用
2024年12月27日 11:15 首席商业参谋

买房该信专家的还是中介的

在一系列“止跌回稳”的强力政策支持下,11月房价出现积极信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70城房价显示,有17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较10月增加1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较上月增加2个至10个,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较上月减少1个。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房价上涨城市数量都在11月实现年内最多。

11月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二手房成交量的各种“创新高”:北京成交量创20个月新高,上海创44个月新高,深圳创50个月新高,广州创19个月新高,杭州创20个月新高;新房亦表现出色,重点30城11月成交面积环比增加3%,同比增加20%,在上海和深圳,重现“日光盘”的景象。

这股增长推力或来自10月以来“应出尽出”的楼市政策,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11月13日以来的关于降低地产交易各类税费(契税、个税、增值税)的政策,一套500万的房子能立省10万,肉眼可见的一次性“让利”可要比降房贷利率要吸引人多了。

有专家说了,11月份创新高更多是10月份的成交数据,11月的热度已经完全不可比了,真实楼市行情可能已经下调了。建议仍持币观望,不要急着下场。

但我们从中介市场的数据来看,又是完全不同的观点和景象。中介机构一房一万统计上海全市的数据来看,12月的第一周,把上海楼市推向了两个历史高位:1、二手住宅成交记录为23年2月后的第二高,接近21年最高位。2、头部中介的看房人数创下1年来新高,达到155287人次。

相比于新政前,12月首周价格上涨的楼盘比例还是小幅的增加了,价格下降的楼盘比例有轻微减少。单看绝对值的话,全市多了413个楼盘发生了价格反转的情况,也从侧面印证了房东情绪在缓缓修复中。

到底该听谁的,恐怕大多数人都会产生疑惑,笔者认为盲目听专家或者中介的都容易被带偏,在买房这件事上任何的不谨慎都有可能交出“巨额学费”且不能后悔。在笔者看来专家的话多数更偏宏观,他们更关心利率、库存、价格、拿地情况等,这对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参考意义,但涉及具体城市和一些政策还是有一些指导意义的。历来楼市复苏回暖,基本上在宏观指标上不会太冲突,马后炮的确认行情他们更擅长。

中介对于具体的区域板块和活跃度更为准确和敏感,虽然他们说的话并不一定成真的,但在眼下楼市整体上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能促成交易中介一定会尽力的。从上海和北京真实二手房成交交易价格来看,仍然在一路下行,中介这个时候盲目唱多无助于交易。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楼市里买卖双方的博弈,多空之间的博弈,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达成共识,才能确定是真牛市还是短期火热。如果你是改善人群加一点保值心态,那么在现在这个行情阶段,就要努力买到想要板块区域前20%的房子,才有可能实现你的目标。如果你是刚需在市场情绪已经稍热的情况下,买房确实会有点吃亏,但如果肯多看多跑还是有机会买到合适的房。

说清楚“利率上调”“取消公摊”

相信关注房子的朋友都被“商贷利率上调刷屏了”,有人说这是楼市全面回暖的信号,再不买买不着了。

——11月30日起,宁波房贷利率上涨至3.1%——11月30日,杭州房贷利率上涨至3.1%——11月30日,金华房贷利率上涨至3.1%

整个浙江省全境的地级市: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和丽水市等全部在11月月底执行首套房房贷利率最低3.1%的政策,全部覆盖。

当然也不止浙江,江苏的情况也差不多。例如风向标的省会南京,2.95%的利率已经成为过去时,11月6日首套、二套放低利率上调3%,11月22日,二套房贷利率再次上调30个基点,调整执行为3.3%!江苏其他地市执行最低利率也已经来到了3.1%。

是楼市真的全面复苏了?还是银行扛不住了,答案更多是后者。在一些城市,商业贷款利率低于2.85%的公积金贷款利率,这意味着,对购房者而言,选择商业贷款反而比选择公积金贷款能拥有更多实惠。公积金普惠性更强又有一定运营成本,如果贷款人数过低,对于地方公积金市场是不利的。

在目前的情形下,新增贷款利率过低,而自9月24日以来,存量房贷利率又进行了调整,二者影响之下,银行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给银行业可持续稳健经营带来了不小的风险。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调了。

“取消公摊面积”是目前最被误读最深的,从官方新闻来看没有一家说的是“取消公摊面积”。今年多地明确提出要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近日,广西发布通知,要引导市场按住房套内面积计价销售。在此之前,湖南湘潭也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实行按住房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而从今年5月1日起,广东肇庆就已经开始实施按套内面积计价。

其实说的是调整套内实际面积计价方式,也就是公示清楚实际得房率到底是多少,而不是100平的房子实际得房只有60平。那么调整计价方式会不会实际降低房价,答案是不会,假设买了一套房,总价是200万元,建筑面积是100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是80平方米。可以按照建筑面积计价,是2万元每平方米;也可以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是2.5万元每平方米。他们的计价方式可能有所差异,但是付出的总价其实不会有变化。

那么这个调整还有什么实际意义?还是有一些意义的,有一些地方正在讨论调整相关的供暖费和物业费,契税、维修基金等税费也会相应调整。对于某些本身楼市就不景气的三四线城市来说,调整这部分费用如果能刺激交易那也是为数不多有用的措施了。

有专家说公摊就算真的全面取消,也会是像香港一样把公摊面积成本折算进房价里面,这话说的没错但不全对。现在愈发对公摊面积敏感的消费者,正在刺激开发商着重考虑实际得房率,假如开发商无法通过公摊部分获取额外收益,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重新评估项目的开发成本。所以,一方面开发商要尽快重新制定销售策略,以适应新的计价方式,确保项目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开发商要更加注重套内空间的设计和利用,提高房屋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以此吸引消费者。

另外要强调一下,不是公摊越低越好,公摊极低的房子目前也是有的,只不过那种一梯六户、过道过窄的房子恐怕也不是你想要的。增加买房人的实际“获得感”这事很多地方已经实实在在做了,比如封闭式阳台只算一半面积,挑高客厅只算单层面积,开放式风雨连廊不计入容积率,部分公共辅助用房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你看这不是也越来越会做服务了吗?买方市场的好处恐怕还不止这些。

楼市先行指标与未来的情况

市场在试图挣脱过去的“魔咒”,切换到新的模式,但目前来看并不清晰,现在言楼市底部以来或者全面复苏为时尚早,看清当下真实运行情况更为重要。

比起百城房价或者开发商销售面积价格,其实现在行业内更倾向从楼盘开工率来看城市复苏情况,这几年的紧张情况下行业内普遍是不盈利的项目原则上不开工,所以会有一定参考意义。

克而瑞根据全国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成交的含宅地块的开工、开盘情况进行统计。总体来看,重点23个城市整体开工率46%,而不同城市的开工率存在巨大差异,除一线城市以外,二线部分城市拿地后不开工现象凸显。

从区域角度看,长三角、珠三角的地块开工率分别为54.2%和51.4%,几乎齐平且明显领先于其他区域,环渤海成交地块开工率为44.%,中西部成交地块开工率最低,较其他三个区域断崖式下跌,仅有27.4%。推进至项目开盘情况,重点23城23-24H1成交宅地的开盘率进一步下降至38.6%,与开工率相比下降7个百分点。

分城市、分能级来看,一线城市开盘率67.9%,比二线城市高出近33个百分点;而开工率较为相近的长三角、珠三角在开盘率上出现了更明显的差异,长三角开盘率为47.8%,珠三角38%,但仍明显高于中西部区域。

总体上来看项目的开工、开盘率受到城市市场活跃程度低、库存高企、城投“托底情况”以及开发商资金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开发商的资金将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正常推进。所以目前从开发商的角度相比疫情前仍然是不乐观的,整体回暖尚需时日。

因此在如今的大背景下,政策刺激或许仍然是最关键的一环。明年两会要重点看两个数字:一个是经济增速、一个是财政赤字率。我们现在的赤字率一般是3%左右,GDP增速是5%左右。如果这两个东西都往上提,明年的机会就很大。说明在给地方经济松绑转移降低负债成本了,只有这样整个链条才会都松懈许多,才有希望看到全面复苏。

写在最后

目前经济并没有恢复,租金还没有上来,利率还没有降到位,就业预期也还不行…但是不少人已经按照牛市的估值来看这个楼市了,开始把价格往上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拉长楼市出清时间,增加整体交易成本。

平安证券一份报告分析了“止跌回稳”路径,基本也佐证这个逻辑:核心城市好产品→一二线核心区→全国经济企稳→全国楼市企稳→投资企稳。现在看,前两条情况已经出现,但是楼市很少会线性发展,反复磨底才是大概率。楼市的事情急不来,没有全要素的改善,就会很难长期“止跌回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