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恋“资本毒药”?蓝光发展负债率下降的秘密

贪恋“资本毒药”?蓝光发展负债率下降的秘密
2019年11月27日 19:34 易简财经

易简财经

在地产圈,流传着一句“圣言”:千亿才是硬道理,没有规模就没有发言权。

至于这句话从哪里来?对不对?大家并不关心。反正大家都在往前冲,跟着冲就是了。

为了翻越这道“千亿生存线”,各路房企使出浑身解数:高周转,加杠杆,做数据,买排行。

但还是有众多房企在线下苦苦挣扎,蓝光发展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蓝光发展的销售额还没过千亿,但它也不必沮丧,至少有一个指标早已迈过千亿大关:负债总额。

也许,这也值得骄傲一下?

2019年三季报显示,蓝光发展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78.81亿元,同比增长95.27%;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约100.24%;归母净利润25.35亿元,同比增长107.83%。

近年来,蓝光发展确实迅猛。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蓝光发展的销售额从2015年183亿,暴涨到2018年的855亿,实现了3年近5倍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7%。

令人称奇的是,蓝光发展在业绩狂飙的同时,负债率却异常平稳,2015年至2018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81%,80%,82%,几乎没变化。

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曾对外公开表示,“企业既要降负债,也要迅速做大规模”。在房地产行业,杨铿这一说法几乎违背常识。

但正如自媒体“股票说”所言,杨铿的目标居然实现了,蓝光发展做到了“规模快速发展,负债率还能被稳稳地控制住”。公司的有息负债连年大涨,但负债率极其平稳,确实不一般。

难不成蓝光发展真有“通天神力”,能逆天改命?

这是蓝光的秘密。

- 1 -

依恋“资本迷药”——永续债

蓝光发展全称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成都本土成长起来的地产商。2005年前后,乘着成都大规模旧城改造的“东风”,其业务规模迅速壮大,很快成为川派房企的领头羊,号称“成都地产一哥”。

到了2012年,蓝光发展销售额就已破百亿,并先后在北京、昆明、武汉、青岛等一二线城市大手笔溢价拿地。也在此时,杨铿喊出了千亿销售额的目标。随后,蓝光加快全国化的战略步伐,从“四川蓝光”迈向“中国蓝光”,进一步呈现出抢跑提速之势。

规模扩张之下,蓝光发展的资产负债水平也逐年增长。

楼市资本论梳理发现,2015年至2017年,蓝光发展的负债额逐步走高,分别为448.93亿元、593.55亿元、761.94亿元,到了2018年9月底蓝光发展的负债总额达到1087.89亿元,突破千亿,到了年底,负债总额更是到了1238亿元。与此同时,蓝光地产资产负债率也由79.82%、80.90%、80.00%、81.53%、攀升至82.00%,一步步偏离房企负债的安全线。

图源/楼市资本论

正如业内人士所称,蓝光发展这几年被誉为“黑马型”企业,负债攀升和其战略扩张有关,一方面不断并购项目,进行招拍挂规模扩张,另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销售回款乏力,融资不尽人意。

前狼后虎,蓝光渐入山穷水尽。但这并非末路,前方又一村:永续债。

永续债,又叫无期债券,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还款期限,虽是一种债券,却被计入权益工具,被人称之为“资本迷药”,甚至有些人戏称其为“毒药”。一旦上瘾,就很难戒掉。

永续债本质上是一种负债,但是,在会计处理上,被列为净资产(权益工具)。

因此,在持续为发行人输血的同时又可以降低净负债率,增加了股东权益的同时又有效避免了摊薄股东的股本。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一季度,蓝光发展的永续债达到55.50亿元,成为当时永续债占净资产比例最高的房企,比排名第二的阳光城要高出一大截;而在2016年末,这一数字还只有7.8亿。在2018年末,这一数字下降到39.61亿元,依然位于房企前列。

图源/面包财经

如果把永续债当做负债的话,蓝光发展2017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将是84.30%,比明面上的80.00%,高出4.3个百分点;2018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将是84.72%,比明面上的82.04%,高出2.68个百分点。

发行永续债会增厚净资产,降低负债率,至少在表面上把负债率控制住了。

这就是蓝光发展负债率维持平稳的第一个“秘密武器”。

但毒药终究是毒药,饮鸩止渴绝非长久之计。

- 2 -

明股实债,少数股东权益暴增

永续债虽然被称为“资本毒药”,但“饮毒”的房企并不在少数。

因此,从2013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改委、证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竞相开放永续债试点以来,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永续债发行阵营。

但叠加永续债实则是一把“双刃剑”,虽说能为房企运营提供资金支持,但是3年或者5年后的利率跳升将会吞噬房企利润,这种“武器”必然不能长久使用。

此路不长久没关系,反正蓝光也不止这一条路。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大幅增长的债务规模并没有影响蓝光发展的净负债率,公司的净负债率基本稳定在100%上下,虽然略高于行业的平均值,但与激进房企动辄200%以上的净负债率相比,蓝光发展的净负债率并不离谱。

但表面光鲜的数据耐不住细看。证券市场周刊梳理发现,坐拥上百亿现金,但蓝光发展几乎没有购买任何理财产品,公司利息收入也是同规模现金公司中最少的。融资方面,除了传统的融资手段,蓝光发展的永续债规模不断增长,记为资产项的永续债自然可以增厚蓝光发展的净资产。

除此之外,蓝光发展对少数股东权益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少数股东权益已经占到公司净资产的40%以上。

众所周知,少数股东权益一直是房企明股实债的温床,蓝光发展的少数股东权益里面有没有明股实债,如果有,又占到了多少比例呢?

毫无疑问,暴涨的少数股东权益,增厚了公司净资产,有效降低了公司的净负债率。

提高少数股东权益,增厚公司资产,以此来降低净负债率,这是蓝光发展的第二个“秘密武器”。

- 3 -

长线猫腻,长期股权投资

乐居财经研究员林振兴表示,面对高企的负债,以及融资环境持续收紧,蓝光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找钱。2019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得20亿元私募债批文,并顺利完成7.5亿元美元债、11亿元公司债的发行。显然蓝光今年仍然打算继续加杠杆飙升猛进,高负债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但蓝光发展的当家人杨铿似乎不以为意。

2018年蓝光发展利润不错,达到25亿元,公司决定拿出7.7亿现金分红。公司赚钱了,而且还高达25亿,拿出7.7亿元来“犒赏三军”,是股民都高兴的事,但问题是公司在2018年还有24.6亿的资本化利息和3.5亿的永久性利息,仅利息支出一项就高达28.1亿,这也就是说,公司所有的盈利都算上,理论上其实还要贴进去3亿多。

而杨铿这时候分红,最被质疑的一点是,他是第一大股东,持股高达56.94%,7.7亿分红,他一人就分走了4.4亿。公司负债高,董事长分钱多,这被股民质疑也很正常。

杨铿是资本运作高手,这是地产界和资本界公认的。

当年蓝光发展的借壳上市,就是他的成名之作。杨铿用了7年左右的时间,赢得了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如今的杨铿,依旧如是。证券市场周刊曾做过梳理,在蓝光发展的联营、合营公司中,公司持股超过50%以上的比比皆是。即使是持股不足50%,蓝光发展同样是单一大股东,因为剩余的多数股份是由多家公司持有而非一家。在这数十家联营、合营公司中,又有多少债务放在了上市公司之外了呢?

蓝光发源于川蜀之地,从天府之国走来,每一个脚印都仿佛飘着老火锅的气息:

热辣滚烫。

热钱(负债高),辣劲(扩张快),滚蛋(高管走),烫手(维权多)。

市场火热的时候,高周转、高负债啥都玩得转;寒风一来,如何收住脚?

蓝光身后,资本的獠牙已越来越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