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不谈房地产,杨国强两会再提教育扶贫

7年不谈房地产,杨国强两会再提教育扶贫
2020年05月30日 16:02 易简财经

易简财经

“希望尽我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杨国强两会再提案职教扶贫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里,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第6次提案职教扶贫,引发广泛热议。

众所周知,“扶贫”在今年,是个大事。

过去5年,我国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绩,引来海内外赞叹无数。但是在巨大光环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有一些地区在扶贫工作完成之后,出现了脱贫人口重新返贫的现象。据统计,全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

这意味着,不仅得“扶贫”,还得“防返贫”。

对于这点,杨国强早有深刻的洞察,其在提案中提到:“从致贫和返贫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有效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是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贫困群众缺乏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

杨国强:我知道贫穷是怎么回事

“我曾经穷过,知道贫穷是怎么回事。” 杨国强出生在农村一个穷苦的家庭,17岁之前甚至没有穿过一双新鞋,靠着政府资助的2元助学金才最终完成高中学业。

或许正是这段求学时代的特殊生活经历,促就了他对教育扶贫的坚持。

“就像我当年,在最穷困的时候,正是靠着政府的助学金,我才有机会继续读书,有了我今天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做慈善也是如此,希望尽我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资料显示,早在1997年,杨国强就拿出当时的一半身家,设立了“仲明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

随后,在2002年、2013年、2019年,碧桂园又分别兴建了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其中,国华纪念中学和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是面向贫困学子全免费的公益学校,目前已经累计投入13亿元,培育了5523名贫困学子成才,系统化培训14626名农村劳动人口,使之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

事实证明,杨国强这一做法效果显著。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毕业的1007人,全部就业,有730人为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并且,2017届11名、2018届20名、2019届17名,共有48名学生月薪过万,真正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目标要求。

家有良田万亩,不如薄技在身

万贯家财可能瞬间散尽,世代基业可能顷刻灰飞烟灭,唯有技能和技术可以一直陪伴我们,成为人生的最好依托和站立支点。一个养家糊口的实用技能,比什么都来的实在。

在杨国强看来,只要贫困群众以及他们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就能利用一技之长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因此,在碧桂园推进“4+X”扶贫模式中,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都是在着力帮助贫困人口的知识技能学习,进而转型为产业工人,实现就业的闭环。

实际上,这几年来,碧桂园在职教扶贫的探索中,通过开办慈善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粤菜师傅、月嫂保姆等职业技能培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此外,其还在自家的机器人产业方面,探索产业扶贫模式,为国家培养各种高端技能人才。

2019年,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新开设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将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融入到现有各建筑类、管理类优势专业,实施原有专业的智能技术改造。同年11月,碧桂园又携手清华大学等20多家校企,组建“智能建造产教融合联盟”。

一方面,碧桂园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其又通过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而这些,都是中国智造产业升级中不可或缺的。

由此来看,职教扶贫、产教扶贫的意义,已不止于扶贫,更在于为国家培养更具技术底蕴的人才。

坚持教育扶贫23年,慈善办学18年

杨国强连续7年6次的建言,以及“教育精准扶贫”实践成果,也得到了国家高层的重视。

2017年,“教育扶贫”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也提及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全社会对“教育扶贫”的重视愈发升温。

毕竟,比起简单的捐钱捐物,碧桂园这种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方式,更为长久。

要知道,很多地方穷,首先是穷了教育,接着便一代一代穷下去,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从教育着手去扶贫,是利在后代的好事。

如今,杨国强不仅是地产界的老人,也是教育扶贫领域的老将,已投身教育扶贫23年,慈善办学18年。

早年的亲身经历、肩上背负的企业责任,或许是杨国强和碧桂园,在教育扶贫路上坚持了这么久的重要原因。

而这种“马拉松”式的扶贫路子,也一如杨国强的性子,实实在在,低调内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