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大厂跑路的人,在脉脉上找到了新归宿

那些从大厂跑路的人,在脉脉上找到了新归宿
2024年03月14日 10:31 大厂青年pro

又到“金三银四”跳槽季,厂友们今年找工作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无论从成⻓潜⼒、⼯作环境还是⽣活平衡等维度,互联网大厂的性价比正在肉眼可见地下降。

消费降级向各行业渗透,求职找工作同样如此。

今年脉脉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前阵子他们发布了2024「大厂平替」公司榜。榜单里的公司有着不输大厂的薪资福利,远低于大厂的内卷压力。主打一个“不是大厂没有性价比,而是平替更有性价比。”

厂哥这两天跟一位脉友聊,她最近一次换工作就是这个路线,放弃涨薪30 %的大厂offer,选了一家互联网金融非大厂入职,结果却意外收获“整片森林”。

晓雅最早在某短视频大厂,头一年半卷得特别厉害。她看得清楚,这年头在大厂混,趁着业务还在增长,一鼓作气冲上去则已,没冲上去就只剩下“熬”。

自己身处一个增速很快的业务,加班无可厚非,只要能出成绩,能升职加薪,这本个人账算得过来。

可大干快上一年半,“饼”没吃到,“汤”都没进嘴里。

好不容易蹲到个晋升机会,最后敲定的人选却是别人,领导风轻云淡的一句“下次⼀定”就打发完事,升职没有,加薪更不存在。

有想过再换工作,但外面风向已经变了。周围的人都在说,行情往下走,不如先苟住求稳,而且几个互联网大厂增长最猛的也就字节了,还能跳到哪儿去?

另外,工资也是个问题,看了一圈能接得住的只有大厂,选择其实并不多。

投了番简历,有家本地生活的大厂下了offer。

但晓雅琢磨后发现不对…过去再刷一次“半年试用期”?换一家再被虐一遍,自己图什么?

难道这么多厂里就没一家不用卷,能涨薪,下了班还可以过点自己小日子的公司吗?非大厂也行啊,大厂的工牌,头衔,说实话过眼烟云,打工人图的是实在。

遇事不决,先刷脉脉。

晓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脉脉,脉脉上有大量经过认证的员工发内推贴,大家平视交流,既没有某些HR上来就先入为主的压迫感,更不需要处处小心翼翼。

像社区里这种认证员工发的内推贴,有什么关于岗位的问题,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就好了:

不了解公司也没关系,这个厂哥有感触,经常有厂友过来问,某某大厂某某业务下面的某某组工作氛围怎么样?卷不卷?能不能去?老板啥风格?

说实话,厂哥也很难打听到这么细,每次我都建议他们,不如去脉脉发个贴子,在评论区里蹲一蹲脉友们点评公司的描述。

打工人最关心的几样,钱多不多,活儿累不累?老板好不好伺候?这些问题在面试官那里你也许不好直接开口,但在脉脉社区,你可以“简单粗暴”。

晓雅后来入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是刷脉脉时看到的。公司知名度虽不比大厂,但脉友们评价不错。

她当时先在脉脉上搜索浏览了几十条对这家公司的评价帖子,将信息做了整理,然后又试着加了两位脉脉平台认证的这家企业的员工。

说明来意后,就工作氛围,团队风格,以及行业钱景等,晓雅把拟好的问题发给对方,准备碰碰运气。

令人惊喜的是,当晚就收到满满一整屏的回复,全是内部视角才有的干货。

也是在脉友内推下,她轻松接到了面试邀请。

咱就是说什么叫信息差?这就叫信息差。

肉身还没入职,已经通过脉脉把公司了解得七七八八。

想想之前找工作,完全是在开盲盒,打工人从外部顶多能看到写字楼的外墙。进去之前奔着造火箭,进去之后发现只能拧螺丝。

等回过神来的时候,人已经在工位上坐着了,想下船找地方上岸,前期方方面面的沉没成本…只剩下一声叹息,安慰自己先干着吧,回头找机会再说。

没过几天,晓雅的邮箱里收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薪资涨幅15%,这个涨幅晓雅还是比较满意的。

能拿到这个结果也多亏了几位脉友,而且入职后,果然跟他们说的大差不差:

*没有试用期不过一说,领导早早给吃下定心丸;

*至少有两个月的时间都是在熟悉业务,期间没有安排其它任何工作;

*准点下班的节奏甚至让她有些恍惚,像多了半天假期一样,想起入职某节的第一天,领导就带着去开会接项目,前后对比,恍如隔世;

总结:活少,钱多,老板人不错。

晓雅跟厂哥说,来到这边以后,她整个心态都变松弛了,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上松弛,反而做出来的几个项目都受到了业务方的高度认可。

没有风吹浪打,天天闲庭信步。

这,就是在“大厂平替”的感觉。

而且现在找平替比之前更简单,脉脉最近出了一张【大厂平替公司榜】,是根据站内真实数据汇总分析后排出来的,你对着榜单上的厂子找就行,岗位需求,公司评价,团队风格…一套下来,自然心里有数,关健还能直接找这些员工内推。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都是打工,有的人一年下来,体检报告处处红箭头,有的人猫狗双全,小日子有声有色。

2024春招,求职已经进入性价比时代,找大厂不如找大厂平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超八成职场人愿意考虑入职“大厂平替”。

假如你最近也在找工作,与其海投简历碰运气,不如先到脉脉照着榜单,看看评价再下手。打破信息差,不再开盲盒,这其实无形中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竞争者。

===============

交流、更正、建议:Dachang-Boy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