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劲:“造富奇迹”背后低调的金融家(上)

任劲:“造富奇迹”背后低调的金融家(上)
2017年10月26日 01:05 诺远

金融从业达三十年

推上百家企业上市

引领诸多市场创新

于汉富开启新征程

(全文3381字,阅读需约5分钟)

导读

人物简介

任劲,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央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硕士。1992年参与中银国际筹建,在中银国际工作24年,担任中银国际任副执行总裁,分管投资银行业务,率领团队出色的完成了众多大型私有企业、国企及金融机构的上市及资产重组项目,并参与多个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创新。

2012年,加入一创摩根,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投资银行部主管,全面负责一创摩根的投资银行业务。2017年,加入汉富控股,担任汉富资产管理事业群总裁兼中开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

神奇的资本市场“造富”无数,企业上市为股东、投资人带来“爆炸式”的财富增长。在这一个又一个“造富奇迹”的背后,有一群低调的金融从业者,他们便是“投行人”——发掘优质企业,撬动资本市场,施展魔法般的财技,打造出一个个明星上市企业,自身亦能获得不菲收入。

这些如梦似幻的行业景象,是三十年前的任劲所想不到的。彼时,他刚从央行研究生部毕业,国内尚无专业的投资银行机构,更想不到自己接下来会参与到国内最早一批投资银行的筹建中。

从中银国际起步,任劲与投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国企打拼24年,之后转战一创摩根,加盟汉富控股,亲眼见证国内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并始终奋斗在一线,参与诸多企业的上市全程。

磨砺三十载,任劲展现出作为金融家的纯粹与复杂、骄傲与谦和、理想与现实并存的混合性:他有开拓者的初心,时常被企业家创业的激情所打动;他为人低调谦和,极少接受媒体采访,给出客户专业建议时却又铿锵有力;他深谙金融圈的应酬,却最喜欢回家与太太安静地共进晚餐;他持着好听的北方口音,却成长于徽浙一带,有着徽商务实的性格。

在中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制度日趋完善、资本神话频现、投行等高薪职位被年轻人竞相角逐的今天,听这位金融“前辈”分享他从业三十年的亲身经历,伴随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在金融市场中一路打拼的心得,和诸多知名企业上市的幕后故事,别有一番启迪。

“造富奇迹”幕后的金融家

在许多人眼中,企业上市几乎和“暴富”画上等号——企业高管、投资人身家可实现十倍、百倍的增加。

从第一支H股青岛啤酒上市,到联想控股、凤凰卫视、平安保险、中国海洋石油、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国中铁、大唐国际……任劲从任职银国际起,就负责过很多上市项目,募资额动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元。在巨大的“造富奇迹”面前,任劲保持了相当的冷静。

“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不过几千家,但全中国的企业数量可是两千多万家。能上市的企业,都是万里挑一。”任劲说,不能只看人前风光,不看人后艰辛。

仅就上市过程来看,就已充满困难和挑战。

上市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重生,不仅企业内部要进行业务、财务、法律等条线的梳理和规范,企业外部也面临各方面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上市后价值几何,是企业、投资人、市场、投资银行等市场参与各方进行多方博弈的结果。

2011年,任劲参与当年中国最大的上市项目:发行额达135亿元的中国水电集团。

这个项目,任劲和团队花了4年时间才完成,其间变数时时存在:北非发生颜色革命,中国水电的海外投资受到波及,证监会进行核查占用很长时间;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央企上市公司不得从事房地产业务,于是又得拿出剥离房地产业务的上市方案;已接近上发审会,中国水电和中国电建两家央企要合并,一旦合并情况将变得错综复杂,时间不可预测,任劲力推在合并之前上发审会;到上市的临门一脚,企业又想削减发行规模,任劲又从市场环境、融资效率、多方利益的角度苦心说服,最终打动企业,尽可能保留原有上市方案。四年闯过这一道道难关,中国水电方于2011年10月18日成功上市。

不仅国企,利润丰厚、颇有影响的民营企业,上市也并非水到渠成。

2015年,万达院线成功上市,股价接连大涨,大受股民热捧。然而,万达院线的上市过程也非一帆风顺。

申请上市之初,万达院线与万达地产之间的关联交易比例达50%。关联交易比例如此之大,监管部门自然担心大股东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侵害上市公司利益。接手万达院线项目不久,刚有一家H股上市公司要回A股,最大关联交易比例不超过30%,未成功过会。

之前无先例,也没有参考方法,只能从源头上研究,从逻辑上去突破。

“我当时想到一个例子,五个人要分苹果,我是大股东,我分成五份,我自己先拿一份,剩下你们一人一份,可能所有人都会觉得这不太公平,凭什么你来分?但是,换一种分法,同样的这一堆苹果,五个人谁都不动,找独立的第三方分,你们四个先选,剩下的是我的,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就能杜绝猫腻?”反复思考之后,任劲想到了这个层面。

按照这个思路,任劲与监管机构做了多次、反复的沟通,并为万达院线上市作了特有的设计,包括租金市场化比较机制、独立董事的督导作用等,最终得到了监管层和企业的双双认可。

“可以说每一个企业的上市过程,都会有难点。”任劲坦言,“做投行的关键就是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如实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使企业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最大化体现。”

看准行业趋势,推动制度创新

参与了如此多的上市承销项目,问起哪个项目是最得意的?任劲有些面露为难的表情,似乎回答不出来。

终于,他开始讲一个故事。

2003年,中银国际已成立5年,任劲也已从最初的筹办人,转职到投资银行板块的业务负责人。彼时,国内金融机构的上市大潮正在开启,银行上市成为各大券商眼中的热饽饽。

那时,筹备上市的华夏银行遇到一个麻烦,因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过高,超出了监管要求的上限,因此迟迟拿不到行业监管意见,上市受阻。通过尽调,任劲了解到这批贷款质量良好,进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协调中国银行接手了此批贷款,纠结许久的一个死结得以化解。为表谢意,华夏银行邀请中银国际担任其上市的财务顾问。

不过,此时的任劲却志在做主承销商,尽管对方已经有了一家主承销商。

这个“野心”显得有点大。中国资本市场当时施行的是单一主承销商制度,即从整体方案设计、申报,到路演、发行、定价再到销售,整个一套流程都是只有一家券商作为主承销商角色全面负责把握,从来还没有两家联合担任主承销商的先例。

对方面露难色,任劲则以一个承诺回复:只要让我来做,剩下的事你不用担心。

回到公司,打开电脑,任劲一口气写了满满两页纸,完整介绍了香港联席主承销商制度的方方面面,包括引入的目的、方式、优势,以及国内引进这样一个制度的必要性等等。写完,将邮件发送给监管机构。

任劲对引入联席主承销商的制度十分自信,“你想想,一个企业要上市,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很多东西不了解,如果只有一家中介,你被人骗了都不知道,有两家至少你能比较他们的专业性。”

很快,监管部门意识到引入联席主承销商制度的重要性,并打开制度的口子。中银国际顺理成章,担任了华夏银行的联席主承销商。这也是国内首个实行联席主承销的上市项目。

参与制度创新,是任劲自认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我也曾经做过独家保荐融资160亿元的项目。但单子做的再大,也会有被超越的时候。如果能做的跟别人不同,能够推动制度的创新、市场的成熟,从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某一处,能写有你的名字,那才有真正的意思。”

一如既往保持优秀

金融业耕耘三十年,参与项目无数,结交人脉无数,客户同行口碑始终良好,更难得是,已是资深专家的任劲仍保持着拥抱新事物、开拓新领域的心态和信念。这些,和他孩提时便始终追求卓越的特点相一致。

1981年,任劲以安徽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而被免试保送上研究生。出于对金融专业的喜爱,他选择到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攻读国际金融硕士。因成绩优秀而免试保送读研,这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毕业后,任劲被分配进入中国银行总行工作,任职助理研究员。命运并没有让任劲投身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而是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迎来改制热潮,企业上市的需求也开始萌发。趋势当前,中国银行开始布局自己的投行业务。1994年,中行成立了中银国际筹备领导和工作小组,任劲参与筹备工作。1998年,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2002年,中银国际证券成立,任劲长期任中银国际副执行总裁、投资银行中国区主管。

参与中银国际的诞生和成长,成为国内第一批投行人,任劲觉得很幸运。

不过,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有幸运,更有挑战!

青岛啤酒香港上市,中国第一家H股;中国海洋石油上市,中国第一家石油公司海外上市;凤凰卫视,中国第一家媒体公司海外上市;中国外运,中国第一家大型物流公司海外上市;中交建设,中国第一家真正集体上市的中央企业;中国中铁,中国第一家采用“先A后H”方式发行股票的项目;中航信,中国第一家国有控股H股公司定向增发内资股……大量的“第一家”背后,是任劲和团队一起,积极探索、攻坚创新、克服了无数个困难后的成果。

在任劲看来,那是一种从零开始、一切靠自己打拼的状态。没有外资银行的悠久历史、丰富经验以及雄厚资金,金融市场也还没怎么起来,大家干事,为的不是钱,更多的是一种开拓者的理想主义。

(未完,待续)

欢迎关注后续内容:《汉富资产管理事业群总裁任劲:“造富奇迹”背后低调的金融家(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